北長蔡元培閱讀答案

  只要一提起北長,讓人首先想起的就是蔡元培校長。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北長蔡元培》閱讀材料

  ①在蔡元培之前之後,北大的校長走馬燈似地輪轉了多少人,個個是英才俊傑,但是隻要一提起北長,讓人首先想起的就是蔡元培校長,也只有蔡元培校長。正如編輯《追憶蔡元培》一書的北大學子鄭勇所說:“未名湖畔叢樹幽林間,蔡元培塑像謙和地獨守一片淨土,引領著每次瞻拜每次肅然起敬的目光;而在北大昔日的歷史傳統和今日的格局氣象中,蔡元培更內化為一種象徵與啟示。無論歲月的塵埃如何起落飛揚,黯淡了多少偶像的色彩;無論時間的流水如何一去不返,動搖了多少權威的根基,既非權威、亦非偶像的蔡先生卻不減風神依舊,因為有後來者‘以口為碑,以心為碑,以文為碑’。”

  ②蔡元培之前的北大,可以說是一片烏煙瘴氣。針對這樣的情況,蔡元培首先確立北大的辦學方針:究竟什麼是“大學”?大學培養的是什麼樣的人才?他清醒地意識到,如果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其他細枝末節的問題就無從談起。

  ③什麼是大學?蔡元培理想的大學是他在德國觀察到的大學,即擁有獨立地位的、追求純粹學問的一個思想與知識的生產、交流和傳播的機構。他力圖引進德國的教育理念,糾正中國自古以來就根深蒂固的“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教育模式,他懷著單純的理想、無私的心靈和堅貞的信念出發了,當然這很像是與風車作戰的堂•吉訶德,註定他是孤獨的。他的夢想在北大隻能是得到部分的實現,但一所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大學,在他捧起的雙手中慢慢成形了。

  ④新潮社的骨幹楊振聲回憶說:“可能有一些學生正埋頭閱讀《文選》中那些字型極小的評註,而窗外另一些學生卻在大聲地朗讀拜倫的詩歌。在房間的某個角落,一些學生可能會因古典桐城學派的優美散文而不住點頭稱道,而在另一個角落,其他幾個學生則可能正討論娜拉離家後會怎樣生活。”這種可喜現象,在北大的歷史上、甚至在中國的歷史上都是空前絕後的。

  ⑤同時,蔡元培特別關注大學教育對人格的培養。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他在北大的就職演說中談到:“諸君為大學生,地位甚高,肩負重任,責無旁貸,故諸君不唯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勵人。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己且為人輕辱,更何足以感人。”

  ⑥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期間,北大學生運動開始萌芽。他與學生運動的關係,一直被後人誤解。許多人把他描述成學生運動的積極支持者,這是對歷史的改寫。蔡元培本人並不支援學生運動,從“五四”運動一開始,他就對群眾的運動的負面作用有清醒的認識,對過度參與政治活動傷害學術研究和大學獨立有清醒的認識。

  ⑦蔡元培有一句名言“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然而,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裂隙,這一裂隙有時小、有時大,隨著中國政治局勢的變化而變化,而並非先生所想象中的理想狀態。兩者孰重孰輕呢?

  ⑧他執掌北大期間,北大獲得了崇高的地位,但是這只是曇花一現,隨著他的離去,北大很快沉寂下來,正如魯迅先生嘆惜的那樣,二十年代中期以後的北大,“射一支響箭也沒有一點回音”。這在中國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後來,北大既缺乏人格平臺,又沒有制度平臺來保障,其狀況就可想而知了。到了世紀之交,我們才發現我們最需要的還是蔡元培。

  ⑨在北大未名湖畔一個幽暗的角落裡,有一尊半身的銅像屹立在青松之間。這裡是北大的一方淨土。他守護著這方淨土,一如他生前。他注視著這些孩子,一如他生前。他勉勵著這群老師,一如他生前。而他孤獨的身影,在歷史發黃的書頁裡,拖得很長很長。他就是北大的老校長蔡元培。

  《北長蔡元培》閱讀題目

  19.第①段中說“只要一提起北長,讓人首先想起的就是蔡元培校長,也只有蔡元培校長”,為什麼會這樣?請結合全文回答。***4分***

  20.請解釋第③段中“當然這很像是與風車作戰的堂•吉訶德,註定他是孤獨的”在文中的含義。***4分***

  21.第④段中楊振聲回憶的當時北大的現象,說明了什麼?***4分***

  22.蔡元培有一句名言“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你認為應該怎樣把握兩者的關係?***6分***

  《北長蔡元培》閱讀答案

  19.***4分***他使北大成為真正的現代大學;那時的北大曾有空前絕後的可喜現象;那時的北大獲得了崇高的地位;他已經成為北大的象徵。***評分標準:每點1分。***

  20.***4分***蔡元培的想法過於理想化,在當時的中國難以有人支援。***評分標準:每句2分。***

  21.***4分***說明當時的校長開明,思想開放,極具包容性;學校的學術氛圍濃厚;學習的環境自由,寬鬆;學生的學習生活充實、快樂而自由。***評分標準:每點1分。***

  22.***6分***答題要點:救國是目的,讀書是手段;救國不是空話,讀書需要靜心。***評分標準:有觀點有分析,言之成理,每點可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