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香爐的收藏前景如何

  隨著制瓷業的蓬勃發展,瓷香爐逐漸取代了陶製和銅香爐,成為香爐的主流。這些曾經是文人的把玩之物的瓷香爐,在幾百年後的今天,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在不斷攀升,受到國內外藏家的喜歡。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瓷香爐的收藏前景。

  瓷香爐的收藏前景:歷史底蘊

  瓷香爐在幾代的發展與完善後,每個朝代的瓷香爐都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點和價值,歷經時代的演變,瓷香爐已經遠離了現代人的生活,但它仍在蔓延著它收藏價值的“香火”。

  在目前瓷香爐的收藏隊伍中,不少收藏鑑賞家擁有珍奇的古瓷香爐,他們大多數因為喜愛瓷器,而轉為收藏這種不僅具有瓷器特點,還具有生活實用性的瓷香爐。它的藝術構造和花紋可以說反映了當時文人雅士的“時尚”。

  瓷香爐愛好者林志勤為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偶然機遇踏入收藏界,遂一發不可收。林志勤開始也是主要喜好研究古瓷器,重點是各朝代官窯瓷器的收藏與研究。之後他在瓷器收藏中發現了其中的精品—瓷香爐,便對它愛不釋手。

  林志勤說,受到近年來瓷香爐收藏熱情高漲的刺激,收藏投資風生水起。瓷香爐的收藏價值不僅在於它所蘊藏的歷史價值,還在於它具有造型的工藝藝術。相比於銅香爐,它還具有瓷器工藝的價值,可謂是“三維一體”的價值體現。

  瓷香爐起源於大宋帝王的內庭,而一些小型香爐則成為文人把玩之物,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為後世所仿製。宋耀州窯香爐是受到越窯的影響發展起來的,爐脣邊較寬,釉色青潤自然,有“巧如範金,精比琢玉”的美譽。例如南宋龍泉書房梅子青香爐精巧典雅,三足鼎立,爐身有三條線紋,足底有褐色。

  元代瓷香爐在繼承宋代的風尚之餘,數量與品種繁多, 中以中小型香爐為主,在器型上以三足圓爐和鬲式爐較為多見。但元代的耀州窯、龍泉窯、鈞窯也製造了體形較大的瓷爐,這些瓷爐在裝飾、造型和技法上都出現了很多變化。

  明代,瓷香爐又出現了一些新的造型,如象耳爐、戟耳爐、筒爐等。當時的瓷爐以景德鎮窯為大宗,除部分的造型及釉色秉承宋元遺風外,大多數香爐以青花瓷為主,更著重於圖案裝飾。明嘉靖青花香爐,也出現了色彩斑斕的五彩瓷,明宣德皇帝自己本身是天分很高的藝術家,對色彩十分敏感,五彩瓷、鬥彩瓷得到空前發展。

  清代統治者入主中原後,以“孝”治天下,康熙時期祭祀風氣盛行,乾隆時期更是空前繁榮。景德鎮一代名師巧匠以其聰明才智,將瓷香爐的製作推向歷史高峰。清乾隆豆青釉雙耳三足爐,瓷質精細,釉色肥厚,裡外滿釉,光潤勻淨,如脂似玉,雙耳自然連結,高雅之中不失秀逸,底有“大清乾隆年制”青釉款。

  瓷香爐的收藏前景:升值空間

  在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官窯、名窯的瓷香爐佔據著大片江山,但有些瓷香爐國內不香國外香,在國外拍賣市場上更受藏友們寵愛。例如鈞窯瓷器在國內相對顯得有些冷落,其市場價格也遠遠不如明清彩瓷,但在國外鈞窯瓷器一直是收藏拍賣的主力軍,其價格並不低於明清彩瓷。如在2004年國外市場上,一件北宋鈞窯天青釉成交價格為25200英鎊。2005年3月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宋龍泉青瓷三足爐以84.3萬元人民幣成交。2006年倫敦索斯比拍賣的一隻宋代哥窯香爐,估價不到200萬元,成交價卻達到了303.4而相對之下,民窯的瓷香爐價格低些。一般的民窯香爐瓷件,以往市場上三五十元至百餘元就能買到,而現在的價格則普遍在上升。

  瓷香爐收藏者歷來關注宋、元、明、清等朝的官窯作品,這也成為人們集藏的重點。例如南宋官窯燒製的鬲式爐,專供皇帝祭祀或陳設之用,極其珍貴。因此,官窯和名窯製出的瓷香爐在各大拍賣市場備受青睞。

  1998年蘇富比秋拍的南宋鈞窯天藍釉紫斑雙耳三足小爐以17萬港元成交。2002年4月,在“翰雅?藍天 2002春季拍賣會”上,底價 260萬元的拍賣品“宋官窯雙耳爐”,最終以300萬元成交。2003年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南宋龍泉窯粉青鬲式爐成交價近340萬元人民幣。2003年7月27日,在北京報國寺東方國際拍賣行舉行的第二次民拍會瓷雜專場上,一件清茄皮紫釉獸耳香爐,色澤呈深紫色,釉色光亮,質地圓潤,刻於內壁的花紋淺而精美,受到藏家追捧,起拍價達到了40萬元。2004年11月22日在北京翰海一次拍賣會上,一件高11.2釐米的宋龍泉青瓷三足爐成交價為41.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