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生創業故事

  當今社會,很多人都把自主創業當作就業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創業更是成為了一種謀生手段。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要說每年時尚潮流的舞臺上總少不了一種服飾,那就是牛仔服,但你知道休閒舒適的牛仔服的發明者是誰嗎?

  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政治黑暗,民生凋蔽,引發了大規模的難民潮。當時美國西部還是一片尚未開發的土地,吸引了一大批熱愛冒險和創業的年輕人來此碰碰運氣。來自東部地區的貧民李維斯就是他們中的一員。他帶著僅有的一點財產和食物不遠千里來到了這個貧窮落後的地方。

  最初,他和那些體弱多病的難民一樣依靠撿垃圾和破爛維持生計,但很快便發現這樣下去根本就不行,不但賺不到什麼錢,還容易讓別人認為自己軟弱無能好欺負,難以填飽肚子。不久,他聽說不遠處的山區發現了金礦,便立刻整理行裝跑到了那個正在開發的金礦。李維斯是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幹起活來也比別人勤快、肯吃苦,經過他的努力,很快就成為了這裡淘金量最大的人。

  可是好景不長,周圍有不少小肚雞腸、嫉妒心強的人,看到李維斯這麼會淘金,不禁有些眼紅了。

  一天下午,幾個身強力壯、蠻橫無理的惡霸地痞找了個藉口與李維斯爭執起來,其中一個惡霸一把揪住李維斯的領口,惡狠狠地說:“小子,趕快從這滾出去,再也別回來了!” 他們連推帶搡地把李維斯趕出了金礦區,他又成了飢腸轆轆、無米下鍋的人。不過,李維斯對此並沒有膽怯和退縮,反而樂觀地認為也許另一個好機會在金礦外等著他呢。

  這天他正在金礦附近溜達,想尋找一個能夠謀生的活計。突然,不遠處有人高聲喊道:“不好啦,有人暈倒了!快,快拿水來!”好心的李維斯立刻捧著自己的水壺奔到暈倒的人身邊。原來,當地氣候乾旱,高溫少雨,炎炎烈日烘烤著地面,來此淘金的工人們往往汗流浹背,***。而這裡又缺少足夠的水源,不少人因為無水補給,造成身體虛弱,很容易暈倒在地。

  李維斯見此情景,一個絕妙的主意浮現在他的腦海中:假如從水源豐富的遠一些的地方運水過來,用優惠價賣給工人們,既能解決他們的飲水問題,自己又能賺一點小錢,不是一舉兩得的事嗎?

  於是,李維斯利用前段時間淘金賺到的一些錢做起了飲用水的買賣,他時常趕著運水車來回跑生意,漸漸地,也積累了一大筆血汗錢。

  “賣水也能發財”的訊息不脛而走,那些好逸惡勞的庸人自然就想搶佔賣水的生意,於是幾個肌肉發達、虎背熊腰的惡人對他拳腳相加,他終因勢單力薄、寡不敵眾而被打翻在地,周圍的人迫於惡勢力的壓力也不敢上前勸架。待他清醒過來以後,感到全身疼痛難忍,生活又一次和他開了個大玩笑。

  賣水的生意是做不成了,但樂觀的李維斯相信天無絕人之路。不久,細心的他就發現了一個很好的商機。金礦工地上的工人因為勞動強度很大,不少人的衣服都磨破了,穿著破爛的衣服在烈日下暴晒,令人們痛苦不堪。如果能開發一種經久耐用、不易磨破的衣服,一定會大受歡迎吧。

  李維斯立刻聯想到了帳篷、睡袋的製作材料,覺得用這些類似的材料做成的衣服肯定是耐磨損的。首批衣服制成後,工人們的反響還不錯,只是感覺還太重了點、硬了點,李維斯便召集了一批人幫忙出謀劃策,久而久之,經過了反覆研究之後,他們終於製成了一種當時從未有過的新式服裝,穿著輕便又耐磨損,因西部人一般俗稱為“牛仔”,李維斯就把這種新式服裝稱為“牛仔服”。

  後來,李維斯開創的牛仔服集團生意越做越大,實力也進一步壯大,致使那些過去欺負他的人反過來投靠他共同奮鬥,使得牛仔服得以風靡全世界,成為了響噹噹的優秀服裝,他自己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牛仔大王”。

  所以說,成功一定是有方法的,那些做事猶豫不決、瞻前顧後的人註定只能畏首畏尾地生活,成不了氣候;只有不畏艱苦、敢作敢為、勇於向前、努力奮鬥的人,才能品嚐到勝利的果實。

  篇二

  6月3日晚,在西安工程大學臨潼校區圖書館內,一個從大巴山裡走出的連初中都沒畢業的80後青年面對著百餘名大學生侃侃而談,用帶著濃重家鄉味兒的普通話講述著自己從打工仔、廚師、修腳工到知名企業老總的奮鬥故事。

  這個因貧窮而輟學的打工仔叫鄭遠元,目前是陝西鄭遠元專業修腳服務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年僅32歲。此時,寫著“鄭遠元”三個字的修腳店在全國已有632家。

  14歲輟學闖社會 從學雜技到擺攤兒修腳

  1983年,在國家級貧困縣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的一個小山村裡,鄭遠元出生了,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上邊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然而,小兒子的誕生並未給這個貧窮的家帶來多少歡樂,反而讓生活更加窘迫。

  1997年,年僅14歲的鄭遠元勉強讀完初一便輟學了,懷揣著100元錢,第一次走進縣城,又第一次跨出省界,到四川達州投奔姨父。此後,他一邊跟著姨父學起了中醫修腳的手藝,一邊在餐館洗碗打雜維持生計,曾一度當上月薪2000元的廚師長。期間,他還學過雜技,曾考上四川省文化藝術雜技團,但因交不起學費而放棄深造。

  2002年,已經出師的鄭遠元來到與達州相鄰的陝西漢中,打算找一份足浴店修腳工的工作餬口,但登門求職屢屢遭拒。沒找到新的工作,身上的錢又花完了,舉目無親的鄭遠元無奈之下在大街上擺起了修腳攤兒。“修腳一次3元,一天就掙了120塊錢。”這是鄭遠元創業的“第一桶金”。更多相關文章請加陳安之微信caz8766每天為您更新勵志,銷售,管理,商戰案例,等經典文章,免費學習。此微信改變了千萬人的命運,歡迎您的加入

  註冊修腳公司 連鎖店8年遍佈20餘省市

  在擺了兩年多地攤兒後,鄭遠元積攢了不少錢,“那些錢都是捧著別人的臭腳丫子一元一元賺來的”,所以,他格外珍惜。

  2005年初,在給一位老人修完腳之後,老人對他說,擺地攤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應該開個店面,一步一步往大了發展。老人一語點醒夢中人,之後鄭遠元租房子、辦執照,當年年底,第一家修腳店便開起來了。

  修腳店因價格便宜、服務周到,所以生意很火。鄭遠元想開分店,但苦於招不到人。“因為觀念的原因,人們都覺得捧著別人的腳,即使能賺大錢,也不願意賺那個錢。”終於,經過反覆動員,鄭遠元招到了包括他姐姐和嫂子在內的第一批員工,生意越來越好,2006年底,十幾家鄭遠元修腳店便在陝西漢中、安康、四川達州等地落戶。

  2007年,鄭遠元正式註冊成立了陝西鄭遠元專業修腳服務連鎖有限公司,創立了品牌,之後又開辦了專門生產足疾保健藥物的藥廠。截至目前,已在全國22個省區市開辦了632家直營或加盟店,帶動家鄉5000餘人外出務工,有些已經當上了經理、店長或是加盟店老闆。同時,籌集資金在家鄉建起了新型農民社群。

  職業不分貴賤 認準了就去幹

  “我不怕苦,但怕窮。”在共青團西安工程大學委員會主辦的交流會上,鄭遠元坦言自己走出大山的原始動力:不想一直窮下去。

  確實,他不怕苦。來自大山深處的鄭遠元堅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修腳、治腳氣、挖雞眼、取肉刺……在很多人看來,修腳工是個又髒又累還丟面子的活,但在鄭遠元看來,職業不分高低貴賤,能憑著自己的勞動賺錢又不違法,就可以幹。

  “修腳,是下賤到連三教九流裡都沒有的行當,但鄭遠元把它做成了做大了。”在公司合夥人、常務副總經理楊延同眼裡,鄭遠元“很了不起”,他身上具有創業者敢想敢幹又吃苦耐勞的精神,所以他才願意從政府單位退休後加入遠元公司,成為合夥人,跟著一個比自己小三四十歲的小夥子幹。

  “明天是什麼樣子,我不知道,但今天我得努力把它過好。”這是鄭遠元經常給手下員工說的一句話。他說,認準了一件事,就努力把它幹好,這樣就算不成功,也不留遺憾。

  篇三

  李彥巨集,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全面負責百度公司的戰略規劃和運營管理。創立百度之前,李彥巨集已經躋身全球最頂尖的搜尋引擎工程師行列,其擁有的“超鏈分析”技術專利,是奠定整個現代搜尋引擎發展趨勢和方向的基礎發明之一。李彥巨集曾經獲得 “CCTV200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改革開放30年30人”等榮譽稱號,被美國《商業週刊》和《財富》等雜誌評為“全球最佳商業領袖” 和“中國最具影響商界領袖”。2011年,以94億美元資產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95位,併成為中國內地首富。

  李彥巨集19歲背上行李離開山西陽泉陽到夢想中的北大讀書,23歲遠渡重洋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主攻計算機,31歲建立中國最大的搜尋引擎公司——百度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知識改變了命運!百度公司創始人、CEO李彥巨集坐在北京中關村的海泰大廈會議室,望著北京四環繁華地段,想起這些年的寒窗苦讀,感嘆不已。也許是成長的人生路上讀的書太多了,現在的他很少讀書了。“我認為上網比較好,書上的知識都比較過時,在網上什麼內容都可瀏覽。”

  然而,正是北大的資訊管理專業讓他深諳搜尋內涵,正是美國的計算機學業讓他掌握計算機工具,正是網際網路讓喜歡新事物的李彥巨集激動不已,原來還有個世界如此美妙。

  美國8年人生歷程,西方文明改變了李彥巨集的人生觀。李彥巨集親身感受了矽谷的騰起:他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公司高階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資訊系統設計者以及在國際知名網際網路企業-Infoseek資深工程師。他為道.瓊斯公司設計的實時金融系統,迄今仍被廣泛地應用於華爾街各大公司的網站,他最先建立了ESP技術,並將它成功的應用於Infoseek/的搜尋引擎中。

  矽谷文化深深影響了他,矽谷的“完全投入模式”和從零開始,一切為了股票上市的風格,失敗是允許的……時過境遷,讀1999年李彥巨集專著的《矽谷商戰》一書仍讓人心潮澎湃。當時身在美國矽谷,每天看到商戰無數,李彥巨集問自己:再去加入這場商戰是不是已經太晚了?可是按照資訊經濟現在的發展速度,誰又能夠負得起不參戰的責任呢?

  他要參戰!在美國一批搜尋引擎公司已崛起,而他選擇了回國創業。他回憶這段人生抉擇時說,“我小時候有很強的不服輸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1999年底,李彥巨集攜120萬美金的風險投資回國與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建立百度網路技術有限公司,並在短短6個月的時間內完成目前中國最大、最好的中文搜尋引擎的開發工作。“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經歷了陽泉-北京-矽谷--北京後,他才發現原來19歲時所學的北大資訊管理專業就註定他終身的追求在“搜尋”上。

  Jupiter研究公司高階分析師Matthew稱,搜尋是瞭解和影響使用者行為的一個最大的機會。李彥巨集打出口號:“活的搜尋 改變生活”。

  “搜尋是百度成功的所有祕密,”李彥巨集說:“這是網際網路使用者最常用的服務之一,越來越多地影響著網際網路產業,百度就是一個佐證。”

  在矽谷的日子,讓李彥巨集感受最深刻的還是商戰氣氛。他經常翻看《華爾街日報》:微軟如何跳出來公然反叛IBM,又怎樣以軟體教父的身份對抗SUN、網景...一個個鮮活的商戰故事,讓李彥巨集感覺到:“原來技術本身並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商戰策略才是真正決勝千里的因素。”

  他的合作伙伴談及對李彥巨集的最大印象時,不約而同都說了“睿智”二字。在3年多來的合作中,令合夥人徐勇意外驚喜的是,李不僅有技術背景還對商戰有敏銳的直覺和出色的判斷。2002年5月從用友到百度擔任副總裁的朱巨集波對李評價也是:“雖然以前從事技術工作,但他的商業思維和市場眼光非常獨到,對搜尋產業方向的把握和商業競爭的規律和規則理解得非常到位。”也許這與李彥巨集在矽谷的耳濡目染有關,也許與在美國股市小試牛刀,關注股市起伏與公司戰略間的關係有關。李在炒股時,在純粹的美國股市環境中,從很多公司的業績、決策等分析到股票漲、跌的關聯,從中得到商業成敗的關鍵。

  創業與守業沒有哪家公司會一帆風順。在百度成立初期,有記者寫文章“八問百度”,其中很多問題針對其客戶資源和利潤增長點。現在看來,當初的一些擔心並非多餘,百度成立半年內狂掃國內入口網站,佔領了國內搜尋引擎80%的市場,但後來一些客戶投靠了GOOGLE,有的自立門戶自己開發搜尋,市場的競爭是殘酷的。李彥巨集總結百度風風雨雨4年中,面臨了兩次重大挑戰:一是創業初期,拿著120萬美金做公司,原計劃花6個月花光的錢公司做了一年計劃,所以堅持到9月等到第***融資。如果燒錢,就沒有今天的百度。第二次是當世界所有使用人氣質量定律的搜尋引擎公司要麼遭人收購,要麼推遲上市時,百度根據李彥巨集總結的搜尋引擎第三條--自信心定律推出競價排名。定律指出,搜尋結果的相關性排序,可進行競價拍賣。誰對自己的網站有信心,為這個排名付錢誰就排在前面。這樣開創了真正屬於網際網路的收費模式,使百度的目標群體瞄準數十萬的中小企業網站。

  李彥巨集找到了搜尋引擎的出路。面臨市場變化,見過無數矽谷商戰的李彥巨集也在變化中求發展。現在的百度,以搜尋網站和競價排名為主要的業務增長點,以國內數量巨大的中小企業為主要客戶。這與他和徐勇為拿到第一桶金,而向投資人遞交商業計劃書內所寫的做入口網站的生意大相徑庭。

  “管理者的決策是這樣形成的:聽大數人的意見,和少數人商量,自己做決定,李彥巨集就做到了。”朱洪波這樣評價道。

  推出競價排名並實施“閃電計劃”對百度實行第二次技術升級後,2003年年中的財務報表的顯示李彥巨集的賭注壓對了:據美國alexaa統計,百度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的獨立搜尋引擎,在中文搜尋引擎中更是遙遙領先,名列第一,近期排名上升趨勢十分明顯,再加上2000多個聯盟夥伴,通過競價排名,當6800萬中國網民通過搜尋引擎尋找各種資訊,80%以上的使用者會看到由百度提供的結果。“今年百度的收入將是去年的四到五倍。”7月,在接受《福布斯》記者採訪時,一向謹慎的李彥巨集高興地向外界透露。

  有人評價百度的成功在於:目標明確,市場定位準確。而且頭腦冷靜,不跟風,不搶潮。用這句評語描述其創使人李彥巨集的性格特點也是非常適當的:他知道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麼,他一直堅信ASP商業模式必將獲得成功,他知道自己所專注的,而別人做不到同樣程度的就在搜尋領域;在網際網路高潮時,他能預言對於國內公司的燒錢做法,國外的投資人要吃虧,在網際網路低谷時他能鼓勵員工不要看到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些……

  經歷惡風巨浪,李彥巨集承受了來自各方的壓力,讓足夠少的人知道風浪,掌舵百度一路乘風破浪。

  有人曾說:世界上多數優秀的程式設計師天生偏執狂,總會認為自己做的東西才是最完美的。李彥巨集不程式設計已有很多年了,這種性格特點在他作為公司最高管理層時並無體現。他說他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他知道自己不是正規化的職業經理人,他想學的東西還很多,他能側聽別人的想法,在公司內部會議主張大家自由交流,甚至為了討論“可以不給我面子。”

  這個公司的創業因子,帶有濃烈的矽谷文化,並在中國本土繼承和發揚。沒有嚴格的等級觀念,可以自由的發言。隨著公司的擴大這種文化還在延續。但一旦討論成為決策時,就要不折不扣執行。

  李彥巨集穩健的風格不是他的同齡人都能俱備的。於是百度又秉承了這種風格,在過去4年中,一步步從8個人發展到了150人;從拿到DFJ第一筆融資到現在傳聞摩根十丹利、高盛、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等公司都在積極錄求百度海外上市的合作;從第一個客戶矽谷動力發展到現在的2萬客戶。

  海外歸來也在適應中國的環境。2000年1月1日, 李彥巨集面對5個員工宣佈了兩條公司制度:公司裡不許抽菸和帶寵物。共同的海外背景面對同樣的本土環境,李彥巨集和合作夥伴徐勇分別負責技術和銷售,4年來一直是密切合作與互補的關係,雖然有分歧,有爭吵,但遇到困難時大家同心協力一起扛過去。

  在浮躁的網際網路產業,李彥巨集以一種另類的平和心態,不急功近利,不隨波逐流,在專注經營搜尋領域中自己這“一畝三分地”。

  所有百度的華爾街投資人對百度公司的運作非常滿意,專注的技術發展,節儉的支出,仍取得了公司整體價值的提升的成績。

  李彥巨集帥氣的長相加上儒雅謙和的性格,容易給人親和感。然而內向的他卻不擅長與人交往,更像社會的觀察家。無論在公共社交圈還是平時的運動中,他更多時間沉默不語,在觀察著這個社會和這些人與事。

  他的生活是簡單的,每天花費時間最多的就是上網,在美國學習時開的是二手的本田,現在回國創業後仍是開本田車。因為家人在矽谷,他每3個月去一次美國用兩個星期時間與家人團聚。

  內向的性格讓人以為他不會做秀。可是2002年底的“百度激情夜” 李彥巨集的出場讓人有張朝陽的感覺:又一個做秀的CEO。百度市場總監畢勝對此評價:“Robin***李彥巨集英文名***放在哪裡哪裡亮。”

  李彥巨集的愛好比較廣泛,像打高爾夫、滑雪、游泳等,玩伴多數是在矽谷時認識的工程師朋友還有公司的同事,合作伙伴、大學同學等。

  像很多矽谷技術人員的理想一樣,李彥巨集的理想是希望靠技術改變世界。“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變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讓足夠多的人受益,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目標。無論當初做Infoseek還是現在做百度,我看到每天有上千萬的人在用自己的技術,大家從中受益了,我心裡就特別高興,覺得對社會做出了貢獻。而且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趨向合理,你對社會做出貢獻了,社會也會給予你同樣的回報。”

  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如果說創業者是為了賺錢和發財,這種心態通常使之抵禦風險的能力非常低。而創業者如果認準了要做事做出東西來的初衷,一旦做成,社會會給你同樣的回報,財富隨之而來。

  管理公司4年,李彥巨集經常會感覺自身還有許多地方需提升。“我畢竟不是一個受過正規訓練的職業經理人,現在要做職業經理人做的事情。有時候,遇到自己從來沒有見到的事情,都要靠學習甚至感覺來做事。”他希望如果有一天能夠找一個合適的CEO的時候,讓自己更輕鬆一些。他甚至想到了到時候退休,“退休以後周遊世界是我的生活理想。”其實,在高中時候的李彥巨集,個人興趣並不在理科,他對歷史和地理興趣更大。

  “有一定經濟基礎後我就一直想到處看看,然後在自家園子裡種些蔬菜、水果之類的東西。” 李彥巨集的眼光穿過記者,望著遠處,呈現滿眼的嚮往。

  他說道:“那時候百度技術實力也不夠,花市場費用可能兩塊錢才能取得一塊錢的效果。現在技術成熟得到認可,那麼市場方面一塊錢取得兩塊錢的效果時,我們就會大力投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