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生創業故事

  現如今,中職生創業成功者還不多見,現如今有沒有中職生是成功創業的呢?中職生創業的故事有哪一些?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中職生創業故事吧!

  一:

  陳丹如今年才從惠州旅遊學校財會系專業畢業。大大的眼睛,頭髮長長地披在肩上,臉上還帶著未脫的稚氣,別看她年紀輕輕的,卻已經是一家二手手機店的小老闆了。

  陳丹如是深圳人。雖然自己讀的財會專業是熱門專業,但她一直夢想著能夠開一家自己的小店。今年畢業後,她回到了深圳。沒有像別的同學一樣去找企業打工,她和父母說起了自己的想法。讓她感到高興的是,父母非常支援她的決定,藉資金給她,並陪著她一起進行籌備。

  經過考慮後,陳丹如決定開一家二手手機店。在深圳華強北一家二手手機城,她找到了自己心儀的店面。店面在二樓,靠近中間的電梯,人流量大,價格也適中。店面開張的第一天,生意就出乎意料的好,她原本很緊張的心情不由輕鬆了很多。

  陳丹如告訴大家,自己開了店後才感覺到創業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沒有拼搏精神是做不來的。尤其是自己又剛從學校畢業,各方面的能力還不夠,實際上壓力非常大。但是沒有誰能夠幫你,只能自己在實際中慢慢去學。比如現在店裡請了一個人專門去幫她收手機,而現在她已經能夠慢慢地分辨出一些手機的好壞,知道判斷一個手機價值如何最重要的是看裡面的零件有沒有問題。但是開店也沒有一些人想象中那麼困難。遇到問題後,只要想通了,問題一下子就能解決。“將來我還要開一家賣新手機的店。”陳丹如說。

  二:

  陳建勳是惠州工業科技學校農業機械化系1981年畢業生。見到陳建勳時,他正在母校為自己的公司招聘員工。

  當初陳建勳從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國營工廠做事,這一做就是14年。1995年,工廠效益不好,職工下崗分流,陳建勳在國營單位上過班也在臺資打過工,1997年,他離開臺資企業,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

  陳建勳和幾個朋友一起合夥,開辦了一個工廠,接訂單進行來料加工,其中很大部分是做滑鼠。那個時候,工廠的訂單比較多,經常需要工人加班加點。而陳建勳每天是工人們全都下班後,他還要留在工廠處理事情,不到凌晨2、3點鐘是根本無法回家的。辛勤的工作有了成果,工廠的滑鼠加工發展越來越好,多的時候每個月的產值能夠有300多萬,還成立了Mouse部。

  隨著競爭的激烈,許多工廠競相壓價,以前工廠做一個滑鼠能賣到30元錢,現在10元錢都有工廠接,滑鼠加工的利潤已經越來越薄。陳建勳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2004年,他將工廠的Mouse部分離出來,成立了聚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專門生產滑鼠。在為國內幾家大的電腦生產廠商貼牌生產滑鼠的同時,公司開始獨立研究開發著自己的滑鼠品牌,不再像以前的工廠那樣什麼訂單都接下來。現在公司每年的產值差不多5000萬元。陳建勳表示,要想創一個品牌不是那麼簡單,他決定用三年時間來打穩公司的基礎,到時候,他將推出自己的滑鼠品牌。

  陳建勳對大家說,當企業做到一定的規模以後,企業的管理和決策往往關係著企業以及企業所有員工的命運。如果一個決策失誤,甚至可能會對企業造成不可彌補的後果。所以,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壓力是非常大的,要不停地進行自我充電,去培訓和學習。讓他欣慰的是,這麼多年來,家裡的人都很理解他、支援他。

  三:

  見到大家,正在自己的電腦公司招呼客人的王澤彬露出靦腆的笑容。

  1999年,王澤彬進入惠州商業學校計算機系學習。他家境貧寒,但一直自強不息,還獲得過學校的寒梅助困獎學金。剛剛進入惠州商業學校,他就已經為自己將來的發展規劃了藍圖,畢業後一定要開一家自己的公司。為了積累相關的經驗,他還在學校選修了市場營銷課程,進行這方面的學習。

  2002年,臨近畢業,王澤彬分析了自己情況後,並沒有盲目地去創業,而是先進入了一家電腦公司實習。他從最底層的員工開始做起,工作再苦再累也毫無怨言。他毫不隱瞞地對大家說,自己曾在倉庫做過搬運工。因為他工作勤快,一畢業就立刻成為公司的正式員工。在公司中,他一直如海綿般默默地吸收著各種經驗,並做著資金的積累。

  2005年,時機已成熟,他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再向同學和朋友借了一些,在市區黃塘電腦城經營起一家電腦公司,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一開始加上他自己,公司只有3個人,一切都是空白,要自己去從頭做起。賣組裝電腦、代理各種網路產品、為網咖和公司組建網路並進行維護,憑著自己過硬的技術和良好的人際關係,他的公司慢慢上了軌道,現在已經增加到6個人,每個月的營業額基本能夠滿足日常運作。回想當初創業初期,他表示主要是資金上有困難,什麼事情都要操心,人也十分辛苦。不過還好,只要頂過了開始最困難的時候,後面就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