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司馬楚之傳文言文閱讀原文附答案

  《魏書》是1997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齊魏收。該書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魏書·司馬楚之傳》文言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魏書·司馬楚之傳》文言文閱讀原文

  司馬楚之,字德秀,晉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孫。父榮期,晉益州刺史,為其參軍楊承祖所殺。楚之時年十七,送父喪還丹楊。會劉裕誅夷司馬氏,叔父宣期、兄貞之並遇害。楚之乃逃,匿諸沙門中,濟江至汝、潁間。

  楚之少有英氣,能折節待士。及宋受禪,規欲報復。收眾據長社,歸之者常萬餘人。宋武帝深憚之,遣刺客沐謙圖害楚之。楚之待謙甚厚。謙夜詐疾,知楚之必來,欲因殺之。楚之聞謙病,果自齎湯藥往省之。謙感其意,出匕首於席下,以狀告,遂委身以事之。其推誠信物,得士心,皆此類也。

  明元末,山陽公奚斤略地河南,楚之遣使請降,授荊州刺史。奚斤既平河南,以楚之所率人戶,分置汝南、汝陽、南頓、新蔡四郡,以益豫州。太武初,尋徵入朝,授安南大將軍,封琅邪王,以拒宋師。破宋將到彥之別軍於長社。又與冠軍安頡攻拔滑臺,禽宋將朱修之、李元德及東郡太守申謨,俘萬餘人。上疏求更進討,太武以兵久勞,不從,以散騎常侍徵還。尋宋將裴方明、胡崇之寇仇池。楚之與淮南公皮豹子等督關中諸軍擊走方明,禽崇之。仇池平而還。

  車駕徵蠕蠕,楚之與濟陰公盧中山等督運以繼大軍。時鎮北將軍封沓亡入蠕蠕,說令擊楚之以絕糧運。蠕蠕乃遣覘楚之軍,截驢耳而去。有告失驢耳者,楚之曰:“必覘賊截之為驗耳,賊將至矣。”即使軍人伐柳為城水灌之令凍城立而賊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賊乃走散。世祖聞而嘉之。

  在邊二十餘年,以清儉著聞。及薨,贈徵南大將軍、領護西戎校尉、揚州刺史,諡貞王,陪葬金陵。

  ***節選自《魏書•列傳二十五》,有刪改***

  《魏書·司馬楚之傳》文言文閱讀題目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即使軍人伐柳為城/水灌之令凍城/立而賊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賊/乃走散。

  B.即使軍人伐柳/為城水灌之令凍城/立而賊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賊乃走散。

  C.即使軍人伐柳為城/水灌之令凍城/立而賊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賊乃走散。

  D.即使軍人伐柳/為城水灌之令凍城/立而賊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賊/乃走散。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晉以後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如北齊各州,刺史屬官有錄事、功曹、倉曹、中兵等參軍。

  B.徵,徵召,特指君王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員,如《後漢書•張衡傳》“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中的“徵”字即是作此解釋。

  C.散騎常侍,指在皇帝左右規諫過失,以備顧問的官職。魏文帝合併散騎與中常侍為一官,至唐代,已無實際職權,但仍為尊貴之官,多為將相大臣的兼職。

  D.薨,古代用以稱諸侯之死,《禮記》曾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日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後世皇帝的寵妃以及沒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稱薨。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司馬楚之命運坎坷,發憤圖強。他雖然生逢晉末***,年少時諸多親人被害,被迫四處逃亡躲匿,但是一直未忘家仇,等待時機,積蓄力量。

  B.司馬楚之禮賢下士,深得人心。他年輕時便有英武豪邁的氣概,能夠屈己待人,明知沐謙佯裝生病打算刺殺他,他還親自端送湯藥前去探病。

  C.司馬楚之能征善戰,功勞卓著。他幾次與宋軍交戰,均大獲全勝,後與淮南公等人督率關中諸軍抗宋,趕跑裴方明,活捉胡崇之,平定了仇池。

  D.司馬楚之機智應變,謀略過人。他在隨皇上討伐蠕蠕的戰役中負責督運糧草,及時識破了敵人的陰謀,設計應敵,成功驅散賊寇,確保了糧草的供應。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謙感其意,出匕首於席下,以狀告,遂委身以事之。***5分***

  ***2***有告失驢耳者,楚之曰:“必覘賊截之為驗耳,賊將至矣。”***5分***

  《魏書·司馬楚之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10.***3分***C

  11.***3分***D 【解析】後世要有封爵的大官之死才能稱薨。

  12.***3分***B 【解析】“明知沐謙佯裝生病打算刺殺他”有誤。

  13.***10分***翻譯:

  ***1******5分***沐謙被他的情意感動了,從席子底下拿出了匕首,將實情告訴了他,從此便跟隨侍奉司馬楚之。***譯出狀語後置1分,“狀”1分,“委身”1分,語句通順2分***

  ***2******5分***有人把丟失驢耳的情況報告給司馬楚之,司馬楚之說:“這一定是前來窺探的賊寇截斷去做憑證的,敵兵就要到了。”***譯出“覘”1分,“驗”1分,語句通順3分***

  《魏書·司馬楚之傳》文言文閱讀參考譯文

  司馬楚之,字德秀,是晉宣帝的弟弟太常司馬馗的八世孫。他的父親司馬榮期,晉時為益州刺史,後來被他的參軍楊承祖所殺。父親被殺時,司馬楚之十七歲,他送父喪回到丹楊。這時恰逢劉裕正在誅滅司馬氏,他的叔父司馬宣期、哥哥司馬貞之同時遇害。司馬楚之於是就逃了出來,藏身在各寺院中,又過江到了汝水、潁水一帶。

  司馬楚之從小便有英氣,能禮賢下士。劉宋政權建立後,司馬楚之一心謀劃報仇。他聚集了人馬佔據了長社,歸附他的常有一萬多人。宋武帝很害怕他,便派了刺客沐謙去謀害他。司馬楚之對待沐謙十分寬厚。沐謙夜間裝病,知道司馬楚之一定會來看他,想要趁機殺害司馬楚之。司馬楚之聽說沐謙病了,果然親自端著湯藥前去探望。沐謙被他的情意感動了,從席子底下拿出了匕首,將實情告訴了他,從此便跟隨侍奉司馬楚之。司馬楚之以誠待人,很得士人之心的情形大多與此相似。

  明元帝末年,山陽公奚斤攻取河南,司馬楚之派遣使者去請降,被授予荊州刺史。奚斤平定了河南,就將司馬楚之管轄的地區,分別設定為汝南、汝陽、南頓、新蔡四個郡,來壯大豫州。太武帝剛即位,不久就徵召他入朝,授任為安南大將軍,並封為琅邪王,來抵禦宋軍。司馬楚之在長社打敗了宋將到彥之的偏師***主力軍以外的軍隊***。又與冠軍將軍安頡攻克了滑臺,俘獲了宋將朱修之、李元德和東郡太守申謨,俘虜了一萬多人。他上疏請求再次進行征討,太武帝認為軍隊長期作戰過於疲勞而沒答應,司馬楚之被召回,任散騎常侍。不久宋將裴方明、胡崇之侵犯仇池。司馬楚之便與淮南公皮豹子等率領關中各軍打跑了裴方明,抓獲了胡崇之。仇池平定後才還朝。

  皇帝車駕親征蠕蠕,司馬楚之與濟陰公盧中山等督運糧食來供應大軍。當時鎮北將軍封沓逃入蠕蠕,給蠕蠕獻策,讓他們攻打司馬楚之以斷絕魏軍的糧食供應。蠕蠕就派人去窺測司馬楚之的軍隊,截斷驢耳便跑了。有人把丟失驢耳的情況報告給司馬楚之,司馬楚之說:“這一定是前來窺探的賊寇截斷去做憑證的,敵兵就要到了。”他立即叫人砍伐柳樹,用樹圍成城,周圍灌上水,讓樹凍住。城築好後敵軍就到了。敵人見司馬楚之的軍隊無法攻打,就跑散了。太武帝聽說了此事誇獎了他。

  司馬楚之官在邊境二十多年,以清廉儉樸聞名。他死後,被追贈徵南大將軍、領護西戎校尉、揚州刺史,諡號“貞王”,陪葬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