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鳥類還是獸類的故事

  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蝙蝠是鳥類還是獸類,所以總會問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們講一下蝙蝠是鳥類還是獸類這個故事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大家!

  蝙蝠是鳥類還是獸類

  鳥類和獸類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它們共同生活在大森林裡,互相照應,互相幫助。

  有一次,鳥類和獸類為了慶祝它們的長期友好合作,準備聯合舉行一次盛大的宴會。為了這次宴會,它們分工合作,獸類搞衛生,鳥類負責做菜。這時,一隻蝙蝠飛來了,它大聲地嚷著:“太好了!我可以飽吃一頓了!”小猴一邊掃地一邊對蝙蝠說:“你和我們一起掃地吧。”可蝙蝠張開翅膀說:“不,我有翅膀,我是鳥類。”“那你來幫我們做菜吧!”在一旁洗菜的白鶴聽見了說道。

  可是蝙蝠又抹抹臉對白鶴說:“你瞧,我的臉和獸類一樣,嘴裡還有牙齒,而且身上的毛跟獸類一樣呀,我不參加做菜。”說完到一邊玩去了。

  到了開飯的時候,獸類已經把場地打掃得乾乾淨淨,鳥類也做了各種各類的菜,它們把飯菜擺出來,準備吃飯了。

  蝙蝠到獸類那邊坐下,準備用餐,可是猴子對它說:“喂,你坐錯了,你不是說你是鳥類嗎?”

  蝙蝠只好到鳥席那邊,對鳥兒們說:“讓我坐在這邊吧!”

  可鳥兒們不歡迎它,說:“蝙蝠,你不是說你是獸類嗎?”

  鳥類和獸類都拒絕了蝙蝠的入席,它們美美地用起餐來。這時蝙蝠急得哭了起來,可這有什麼用呢,誰叫它偷懶騙人呢!

  其實,蝙蝠是獸類,它體色全黑,長得像老鼠,嘴裡有牙齒,身上有軟毛,生小蝙蝠而不生蛋,這些都是獸類的特徵。它們前肢退化了,在前後肢中間有一層膜,樣子像鳥類的翅膀,因此能在空中飛行。

  蝙蝠憑著自己既像獸、又像鳥的樣子,想逃避勞動而白吃一頓,結果是自欺欺人,只好餓肚子啦!

  蝙蝠的簡介

  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佈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

  泛指所有屬於翼手目的許多種哺乳動物,前肢已變化為翼,夜間在空中飛翔,吃蚊、蛾等昆蟲,也有少數食果或吸食其他動物的血,靠本身發出的超聲波來引導飛行。

  蝙蝠一共有900多種,大多數食昆蟲。

  蝙蝠的象徵意義

  蝙蝠***哺乳動物;又名仙鼠、飛鼠。***形狀似鼠,前後肢有薄膜與身體相連,夜間飛翔,捕食蚊蟻等小昆蟲。

  元稹《長慶集》十五《景中秋》詩:“簾斷螢火入,窗明蝙蝠飛。” 蝙蝠簡稱“蝠”,因“蝠”與“福”諧音,人們以蝠表示福氣,福祿壽喜等祥瑞。民間繪畫中畫五隻蝙蝠,意為《五福臨門》。

  舊時絲綢錦緞常以蝙蝠圖形為花紋。婚嫁、壽誕等喜慶婦女頭上戴的絨花***如“五蝠捧壽”等***和一些服飾、器物上也常用蝙蝠造型.

  馮夢龍《笑府.蝙蝠騎牆》:“鳳凰壽,百鳥朝賀,惟蝙蝠不至。”它說自己不是鳥類而是一種四足動物.後來輪到麒麟過生日,百獸都來朝賀,蝙蝠又不到。這次它說自己有翅膀能飛,是鳥不是獸。這個笑話,諷刺蝙蝠是一個滑頭的騎牆派.

  雲南省景頗族普遍認為,蝙蝠是陰險狡滑的象徵.相傳古時太陽的溫度很高,地上的動物被烤得難以忍受,紛紛詛咒。太陽聽了很生氣,一扭頭就上天去了。從此天下一片黑暗。於是眾動物聚集一起,商定籌些金銀去請太陽出來。當鳥向蝙蝠籌款時,蝙蝠收起自己的翅膀,說自己不屬鳥類而屬鼠類,不願捐款。當老鼠找到它時,它又拍拍自己的翅膀,說自己屬鳥類不屬鼠類.也不捐款。蝙蝠就這樣連騙帶賴地分文未捐。因此,景頗族人稱那些口是心非,隨機應變,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為“蝙蝠人”。

  在華夏的文化裡,蝙蝠絕對是“福”的象徵,這在許多留存古老的建築,以及磚刻,石刻中幾乎處處可以見到,不用多說。但如把人作為蝙蝠來稱,則絲毫也沒有吉祥的意思在裡面,上面的傳說已講得很清楚了。蝙蝠外文中名字的原意就是輕佻的老鼠的意思,不過在我國,由於“蝠”字與“福”字同音,所以在民間尚能得到人們的喜愛,將它的形象畫在年畫上。


1.鳥類、獸類和蝙蝠

2.關於鳥的寓言

3.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

4.關於鳥的寓言故事

5.關於鳥類的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