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概論的論文

  懷疑主義在西方哲學中一直擁有重要的地位,他是一種以克服獨斷論為目的,以已有的認識為反思物件,以人類特有的思辨能力為手段,經過艱辛的探討而形成的懷疑客觀世界和獲得客觀真理可能性的一種哲學理論。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西方哲學中的懷疑主義探析

  懷疑主義在西方哲學中一直擁有重要的地位,他是一種以克服獨斷論為目的,以已有的認識為反思物件,以人類特有的思辨能力為手段,經過艱辛的探討而形成的懷疑客觀世界和獲得客觀真理可能性的一種哲學理論。在西方哲學中,懷疑主義的奠基人是皮浪,晚期懷疑論的代表人物是愛納西德謨,阿里克柏,恩披裡克·塞克斯都以及懷疑主義的重要人物休謨。

  一、概念

  懷疑主義就是以克服獨斷論為目的,以已有的認識為反思物件,以人類特有的思辨能力為手段,經過艱辛的探討而形成的懷疑客觀世界和獲得客觀真理可能性的一種哲學理論。***懷疑主義是對客觀世界和客觀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認識表示懷疑的學說***。

  懷疑主義有兩種結論:一是懷疑有客觀世界的存在。二是懷疑我們能獲得客觀真理。

  二、獨斷論的含義

  康德認為對人的理解能力不先加以批判的探討或研究,武斷地認為它是全能的、絕對可靠的哲學理論,稱為獨斷論。獨斷論的錯誤在於反辯證法,把一切事物和現象都看作是靜止不動、永恆不變的,是典型的形而上學。

  三、懷疑主義的發展歷程

  懷疑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浪、愛納西德謨、阿里克柏、恩披裡克.塞克斯都、休謨、康德。

  ***一***懷疑主義的奠基人:皮浪

  皮浪並不否認現象的存在,但他反對現象的真實性,就是說呈現出來的現象是不真實的。我們不能說它“是”,只能說它“顯現如何”、“看來如何”。感性事物是不真實的,事物之間沒有固定的差異,所有事物都是不穩定的。

  ***二***愛納西德謨***晚期懷疑論的代表人物***

  愛納西德謨分別從生物和人的角度闡述人的感受和人所處的四個層次,由於認識主體的各種差異所造成認識上的不同。從認識物件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個方面的變化造成認識上的變化。從認識的主體與物件之間的關係來闡述認識是沒有確定性的。

  ***三***阿里克柏

  阿里克柏否定理性認識的可靠性。理性上也必須保留判斷,對一切事物不置可否。

  ***四***恩披裡克.塞克斯都:晚期懷疑派的最後一位重要代表。

  首先,原因不在。原因和結果都是關係,而關係只是思維的物件,並非存在於實際之中,所以原因只是思維的物件,而不是存在。其次,三段論是迴圈論證。三段論的大前提是根據,而大前提本身又靠三段論的結論所斷定的那個事實才成立,所以是迴圈論證,故而無效。

  再次,道德領域無知識和信念。在道德領,不要妄圖去尋求真理的判斷,不到去設立善和幸福的假定,也不應該有任何道德理想的信念,只有預防獨斷,抑制感情,順從風俗和法律,保持靈魂的寧靜,才能達到不動心和幸福。

  ***五***休謨

  1.一切知識來源於知覺。休謨把經驗的物件稱為知覺***洛克把經驗的物件稱為觀念***,休謨的知覺等於洛克的觀念。知覺的物件分為,印象和觀念。印象又分為感覺印象和反省印象。感覺印象的來源是不可知的。印象是原本,觀念是摹本。休謨取消了洛克的雙重經驗論,他把觀念的來源歸結為印象,把反省印象的來源歸結為感覺印象,歸根到底,一切認識都來源於感覺印象。休謨認為人類理智的物件可以分為兩種,就是“觀念的關係”和“實際的關係”。與此相應,人類的知識則分為:一、關於“實際事情”的知識,這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因果性知識,包括自然科學、自然哲學、歷史學等。二、 抽象科學和證明的知識,包括幾何、代數、三角等。

  2.因果關係。知識就是複合觀念的表達。觀念之間的關係不是靠觀念自身就可以聯絡在一起的必然關係,就是在經驗基礎上形成的或然關係。因果關係觀念是指物件之間的一種必然聯絡。我們用證明知識來解釋觀念之間的必然聯絡,用經驗知識來解釋事實的或然關係,但是沒有一種知識可以解釋因果關係。

  ***1***證明知識能否解釋因果聯絡?由於證明知識只能解釋不包含矛盾的觀念之間的關係,但不能解釋包含著對立的可能性的因果聯絡。例如,氣象臺預測明天會下雨,但是我們根據自己的經驗預測明天不會下雨,這兩種結論都有可能。就是說抽象科學和證明的知識只能解釋必然性的關係,但對於可能性的因果聯絡是無法解釋的。

  ***2***經驗知識來能否解釋因果關係?不能,因為用因果推理建立起來的經驗知識反過來證明因果關係的前提,是犯了迴圈論的邏輯錯誤。我們只能經驗過去,不能經驗過去與未來的聯絡,只能經驗到個別事件,不能經驗個別與一般的聯絡,我們不能用經驗關係來解釋不能經驗的關係***休謨問題***。

  ***3***因果規律是一種心裡的“習慣性聯想”。習慣性聯想,休謨認為當我們知覺到兩個觀念在空間中相繼出現,如果這兩個觀念重複出現,那麼我們就會形成一種習慣,當看到一個觀念時就會想到另一個,在此基礎上,通過聯想就會形成的恆常的聯貫的因果關係。

  參考文獻:

  [1][英]休謨.人類理解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7.

  [2][英]休謨.人性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3][法]笛卡爾.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與答辯 [M].龐景仁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4]西方哲學原著選讀[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5]苗力田. 西方哲學史新編[M].人民出版社,1990.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