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師語文作文輔導

  作文是老師瞭解同學們心理的一個視窗,而曾老師在作文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記敘文寫作訓練的起點——給事物命名

  給事物命名——是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最原始形式

  人,一生下來就有七情六慾***即人的思想感情***。記敘文就是藉助客觀世界***人、事、物、景***,以語言為工具,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種形式。

  每個生命個體,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在積極探索表達訴求、實現訴求的形式。

  嬰兒不會說話,他***她***餓了、冷了、難受了,怎樣表達這種訴求呢?哭,他們選擇了大聲地哭——哭鬧成為他們表達訴求的最佳形式,孩子一哭,父母就明白寶寶的行為目的。遺憾的是,這種哭雖然很生動,也能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它還不能算是一篇文章,因為它不是以語言形式存在的。

  孩子認識世界是從名詞***名稱***開始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叔叔、大伯、姑姑、阿姨、姐姐、哥哥、弟弟、妹妹,最初學習的都是離孩子最近的人或事物的名字,然後逐步向外延伸,學會了山、石、土、田、日、月、水、火等等,這些名詞最初告訴孩子的是——這是什麼,那又是什麼,基本功能是辨識事物、認識世界。這些名詞,沒有表達孩子思想感情的作用,因此也不能算是“文章”,但這些名詞為孩子“寫”第一篇文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某一天,孩子的願望沒有得到徹底滿足或者遭到拒絕,內心的不滿達到極限,他突然冒出一句——“臭媽媽”,身為父母,千萬別怪孩子不懂禮貌,此時的孩子還不知道“禮貌”為何物,你應該驚喜的是,孩子會寫文章了——“臭媽媽”是孩子給母親起的名字,孩子藉助這個名詞,把自己心底的不滿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這便是一篇非常生動、短小精悍、主題明確的好文章。同樣的好文章還有:好媽媽、花媽媽、糖爸爸、壞爸爸、豬爺爺、狗姥姥、臭蟲叔叔、蒼蠅姐姐、傻魚、破地板等等。

  任何一個事物,都有三類名字:褒義名稱、貶義名稱、中性名稱。

  用褒義名稱,稱呼人或事物,表達的是孩子喜愛、親近、滿意、喜悅、興奮、幸福、快樂的思想感情。

  用貶義名稱,稱呼人或事

  篇2

  根據題目,確定具體寫哪個人——開門第一步

  一篇簡單的記敘文,受篇幅所限,通常只能刻畫、表現一個主要人物。

  而寫人的作文,題目限定的常常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群人物,作者必須從“可寫”的“一群人物”中,選擇確定一個,作為寫作物件。

  例如:

  1.記一個難忘的人

  2.同座

  3.我們班級的怪人

  4.我的母親

  第一個題目——《記一個難忘的人》:只要是難忘的人,不管因為什麼難忘,都可以作為本文的主要人物。我們一生中難忘的人物太多了,一篇文章只能選擇其中的一個,具體寫誰呢?這需要作者在開篇就確定下來。

  第二個題目——《同座》:很多作者認為這是一個明確寫作物件的題目,其實也不是。一般的作者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作者人為地縮小了題目表意的範圍,把“同座”的含義理解為“我現在的同座”,其實,這個題目限定的人物:既包括我的同座,也包括別人的同座;既包括現在的同座,也包括過去的同座,我們可以選擇的物件,仍是一群人,作者必須從這一群人中選出一個具體人物來寫。

  第三個題目——《我們班級的怪人》,題目限定的是一個班級內部的怪人,只要是“在我們的班級內”給大家“另類”感受的人,都可以是本文的主要人物——那個班級沒有幾個“怪人”?何況,每個人都有明顯的個性,從不同角度去審視,班級裡的任何一個人都是“怪人”,都可以寫,具體寫哪一個呢?需要作者作出選擇。

  第四個題目——《我的母親》。很多作者見到這個題目,就會以此來反詰我的觀點:老師說寫人的文章,題目限定的人物都是一群人,而不是具體的一個人,難道我的母親還不是一個人嗎?表面上看,是這樣的,實際上也同樣不是。因為我的母親包括:我的生母、我的繼母、我的“乾媽”、我的養母以及不是母親勝似母親的人。寫作時,作者仍需要從這一群人中作出唯一的選擇。

  通常情況下,只有紀實文學中的人物傳記,題目限定的才可能是一個不需選擇的人。例如:《一代偉人——周恩來》、《孽海梟雄——戴笠》等等。

  在選擇具體寫哪個人的時候,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符合題目限定的內容——既要注意中心語,又要注意修飾語。很多作者在選擇人物時只注重中心語,忽略了修飾語,導致人物選擇跑題。例如《我們班級裡的“怪”人》,作者在選擇時,只注重“我們班級裡的人”忽略了“怪”字,選出的人物沒有“怪”這一突出特點,最終寫出了“跑題”文章。

  2.根據掌握典型材料的多寡——選擇“有材料可寫的人”。有的作者選擇具體人物時,為了求新,選擇了“與眾不同”的人物,等到具體寫作時,才發現自己選擇這個人物來寫,嚴重缺乏寫作素材,被迫重新選擇寫作物件——這種“顧此失彼”的選擇是不足取的。

  3.在文章開頭,要非常明確的交代這篇文章要寫的具體人物是誰。這樣做,一是為了點題,二是為下文文章的展開做好鋪墊。很多作者在寫作中犯這樣的錯誤,本來人物已經選定,但文章寫了幾個自然段,仍不告訴讀者自己寫誰,或者交代得非常模糊,這樣會讓讀者一頭霧水,不知所云。評卷的時候,老師會給出這樣的評價:切題太慢,表意曖昧,過程冗長,詳略不當。

  篇3

  蜻蜓點水式敘事方法的內涵

  這是一種常見的散文敘事技巧。無論一件事如何複雜,作者總是隻選取其中最典型的一個細節,以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刻畫一個瞬間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裡,體現人物最突出的“個性”特點。有的作者還在敘事之後,加上幾句話,以“旁白”的形式,寫出這件事,或這個細節帶給自己的獨特感受,突出人物的這種“個性”。

  例如,有個學生寫了這樣一件事:

  近三四年,我的家庭和自身遭受了很多挫折,內心傷痕累累,悲觀、絕望的情緒一直深深地困擾著自己。某一天,一個好朋友為了幫助自己擺脫困境,邀請我去爬山,一路上,他想盡了辦法,苦口婆心地勸自己,安慰、剖解的話說了千千萬,但是我仍然無法擺脫這種惱人的心境。

  非常明顯,這名學生採用概述的方法來敘事,怎麼寫也覺得不滿意,於是,我用“蜻蜓點水式”敘事方法為其做了修改:

  “再冷的冬天也會過去!”一天,好朋友楊光約我去爬山,在登上山頂的那一刻,他重重地砸了我一拳,滿眼、滿臉閃著興奮的光,昂首挺胸,意味深成地望著遠方,宛如一位橫刀立馬,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將軍,在指點江山。

  他的良苦用心,我懂。但一天的陽光普照怎麼能夠融化幾個世紀的冰霜,我能回答他的,除了沉默,依舊是長長的嘆息。

  【解析】朋友邀請我爬山的過程很複雜,其間勸我的話一如他的概述——“千千萬”,如果逐一敘述,就勢必變略寫為詳寫,如果不詳細敘寫,作者唯一的手段就是——通過概述事件,達到略寫的目的。但採用概述法寫出來的事件,文采晦暗,無血無肉、乾癟乏味。如果作者掌握了“蜻蜓點水式”敘事法,寫出來的文章,就完全不同了。修改文只選擇了登上山頂的那一個瞬間,抓住朋友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神情,抓住我的一種狀態,就把一件非常複雜的事寫得簡潔而傳神,文采飛揚了。

  篇4

  具體寫法剖析

  ***一***第一句,作為敘事的開始,一般要抓住最能體現人物性格***也是這件事的寫作目的***經典語言來刻畫。

  ***1***形式要求:A用直接引語。B採用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法。

  ***2***內容要求:A語言體現的人物個性要和者一件事的寫作目的高度統一——寫這件事的目的就是表現主要人物自信樂觀。B語言描寫要抓住最能體現人物性格的一句,切忌繁雜——"再冷的冬天也會過去!",充分體現人物的樂觀自信性格。

  ***二***第二句,交代整個事件發生的時間和事件。

  形式要求:A時間必須在前;B事件必須用高度概括的寫法——一天,好朋友楊光約我去爬山。

  ***三***第三句,必須直接點明我們所選擇的,要詳細刻畫人物的時間點***順便交代所處空間***——在登上山頂的那一刻。

  ***四***第四句,圍繞寫作目的,抓住這一瞬間,人物的動作、神態、心裡進行生動刻畫。

  ***1***內容要求:A這一部分一定要圍繞寫作目的——始終圍繞樂觀、自信來刻畫,不要寫與寫作目的無關的內容。B寫作內容必須是這一瞬間的,即便虛構也必須符合這一瞬間的場景。

  ***2***形式要求:A必須用進行時態進行刻畫;B適當根據實寫內容展開聯想,加入虛寫更生動——宛如一位橫刀立馬,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將軍,在指點江山。

  ***五***最後一句,交代事件的結果。

  這一部分要換一自然段,先沿著前面的人物行為,做好銜接——他的良苦用心,我懂。

  然後用具象***能夠表現人物心裡、情緒、情感的具體動作、神態、行為***來寫具體結果,切忌用抽象的語言寫結果——比如,我的內心依舊特別的悲觀、痛苦,這樣寫,就失去了語言表現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