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教學故事

  教育是一門藝術。那教語文的你有哪些故事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運用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互動方式和學習情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充分感受語文學習的情趣、理趣和自然美、人文美。

  今年我新接初三兩個班語文教學工作。為了讓孩子們自主感悟文學的人文素養,不斷提高寫作水平,我要求所有孩子每人每週都做讀書筆記,可以摘抄。寫三篇讀書隨筆,隔週寫一篇約600字的作文。自開學以來,讓人欣慰的是兩個班的學生從迷茫一片,到現在的逐步適應並慢慢地喜歡上了這些練筆。習慣的養成不容易,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更需要為師者的細心和耐心。

  記得第一次作業終於在七天後的週一放在了我的辦公桌上。當時的情況是即便是好學生也是這樣完成這項作業的:作文中抄寫《中學生優秀作文選》,或者藉助網路上抄襲,部分則就地取材,直接摘抄《互動》上的閱讀文段。這些現象讓我感到有些意外和頭疼,並下決心和學生一起努力,改變現狀併力求使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有所提升!

  令我欣慰的是其中有一篇作文雖然稚嫩,但不乏對生活的感悟及優美的語段。只是字裡行間流露出“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辭強說愁”的青春期孩子所謂的“成熟”。就在那時我有意識地記住了她的名字——朱XX.

  接著的好幾次作業,我留心觀察,發現她每次作業都完成得非常認真。只是每篇依然有著桀驁不遜的孤獨。我開始關注並瞭解她。

  她是個懵懂頑童,優點是成績好,性格直爽。但有些自由散漫和不合群,我瞭解到或許這跟她從小就在單親家庭中長大有關。為了鼓勵她繼續努力地學好語文,尤其發展她顯示出來的寫作天賦,也為了給其他學生樹立榜樣,我決定在全班把她的幾次作文作為範文朗讀,並請其她同學討論評價。

  記得朗讀的過程中她始終就那樣低著頭,坐在位子上聽我念,只是臉不由自主地一點點變紅。我知道那是她想法張狂,但行事低調造成的少有的輝煌時刻的無限膨脹的虛榮心在作怪。

  我開展了有關語文知識的欣賞課,希望藉此機會激發同學們的語文及寫作興趣。由於這種課比較感性的原因,同學們都積極地參與,課上聚精會神地耳聽目視,點頭微笑,偶有兩三小聲議論。上課的次數多了,作業質量明顯有了提高。遺憾的是她從來不加入其中,要麼自己寫作業看書,要麼趴桌子上睡覺。為什麼會這樣?我很奇怪。

  又是一個學生欣賞古典詩詞的下午自習,王菲、鄧麗君的美妙演唱配以恰如其分的FLASH畫面,把學生帶入音樂與詩詞文化的雙重享受,可她依然如故。我悄悄地走到她身後,原來她在入神地看著動漫,以至於我站在身後也渾然不知。“試著聽聽,你應該不會失望的。”我輕聲誠懇地說道。也許她被我的到來嚇了一跳,迅速收起書,抬頭“委屈”地注視著我。我選擇了無語地走開。

  課後我找到她,和她聊天,問她對語文學習的看法及建議。開始她不僅拘謹,而且言談中充滿了不信任。也許是我的誠懇打動了她,她慢慢道出了原委。原來她是因為懶,又覺得語文枯燥沒有成就感所以不愛學;語文欣賞課對考試來說沒有實際意義,所以雖然有意思她也不願浪費時間,還不如藉此發展發展興趣。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們從學習聊到生活最後聊到彼此的興趣愛好,非常地愉快。

  也許是我與她平等的交流打動了她,她漸漸地變了。語文課聽講越來越認真,每週一次的作文內容也由對人生理想積極的追求取代了原來的諸如春嘆秋悲、憤世嫉俗以及莫名的渴望愛情等內容。更可喜的是她和同學的關係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開始關心同學,關心集體。由於她成績較好,同學們潛意識地開始向她學習。在她的影響下,寫作開始浸透在學生的生活裡,初三六班這個班級熱愛寫作的學生越來越多,優秀作品不斷湧現。

  教師節她送給我一張節日賀卡。卡片上的一段話讓我感動:“如果說我的淳樸的文學夢想產生於摘抄之前,那麼鞏固這一夢想的則是你在語文方面給予我的鼓勵與信心。雖然我語文成績好,可是整天對著誰都是一副不招人愛的憤世嫉俗模樣。僅僅因為寫過幾篇可以一念的作文,你沒有放棄我這個既幼稚且自以為是的孩子。總覺得這是多麼值得感謝的一件事!”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愛我的教育事業,愛這個平凡的崗位,更愛我的學生!行走在教育這片沃土上,笑看得失,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