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數學等邊三角形課後教學反思

  使教師對他們的教學行為有更明確的認識,以便提高對教學過程的超認知,初二數學等邊三角形的課後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以及它們的特徵。我首先出示兩塊三角板,通過觀察讓學生髮現有一塊三角板邊不同於另一塊,有兩條邊相等的,從而引出等腰三角形,然後利用摺紙這個活動,來進一步體會等腰三角形的特點。等邊三角形與之類似,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摺紙上,先是引導學生看書上的圖示,理解做的步驟,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在等腰三角形的操作中,學生做得還可以,但在做等邊三角形時,有些學生看圖不細,點的位置不正確導致做的效果不好。從這點也反映了學生看圖能力有待加強。三角形剪出來以後,又讓學生比一比,看一看,總結出等邊三角形的特徵。因為兩次摺紙用時較多,中間我又簡單地補充了怎樣畫一個等腰三角形和一個等邊三角形,所以後面練習的時間很緊張,有關習題沒有當堂完成。

  ***二***

  回顧等腰三角形的知識內容,從問題中激發學習新知識的慾望,引入新課。在複習回顧等腰三角形的知識時,有這樣一題: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有多少條。引起學生的爭論,提出了新課的學習任務,結合前置學習,完成新知識的學習。

  在新課知識學習時,等邊三角形的對稱軸是什麼和等腰三角形對稱軸的條數這兩個問題,通過對學生的不同見解或不成熟的看法的爭論得到強化。

  利用幾何畫板展示問題,能夠更好地進行題目的變化,在圖形的變化過程中感受研究方法的不變,幾何量關係的不變;更好地揭示了圖形中的旋轉變化,訓練學生的識圖能力;更好地用動態的觀念和方法認識題目,為今後研究動態型幾何問題作一些準備。學生面對新的學習媒體,學習熱情比較高漲,旋轉進行的全等變換有較為深刻的感受,翻折進行的全等變換也做得比較好***體現在提升學習的最後一題***。

  ***三***

  ***1***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知識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重點的教學思想。教師以探究任務引導學生自學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臺,營造了思維馳騁的空間,在經歷知識的發現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類、探究、合作、歸納的能力。

  ***2***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儘量為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時空,不放過任何一個發展學生智力的契機,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藉助已有的知識和方法主動探索新知識,擴大認知結構,發展能力,完善人格,從而使課堂教學真正落實到學生的發展上。

  ***3*** “樂思方有思泉湧”,在課堂教學中,時時注意營造積極的思維狀態,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創設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學生的創造火花才會不斷閃現,個性才得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