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數學實際問題與二次函式教學反思

  反思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關於初三數學實際問題與二次函式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今天,領著學生一起學習了實際問題與二次函式探究三:如圖是拋物線,當水面在時,拱頂離水面2米,水面寬4米。水面下降1米,水面寬度增加多少?我先提出一些問題: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25頁,回答下列問題: 1.本題是怎樣建立的座標系?這樣建立座標系有什麼好處? 2.把拋物線形橋拱建立在座標系中有什麼作用? 3.此時二次函式的解析式可設為什麼形式?為什麼? 4.問題中的“當水面在L時,拱頂離水面2米,水面寬4米”是為了給拋物線提供什麼資訊? 5.當水面下降1米時,水面的縱座標是多少? 6.還有其他的建立座標系的方法嗎?試試看讓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學。再檢查學生對課本上的解法及步驟沒有問題後。我有提出新的問題:你還有其他的建立座標系的方法嗎?如果有,寫出相應的解析式。試試看。一位學生竟然給出了六種建立座標系的方法,並寫出了其中的一個解析式。我把學生建立的不同形式的座標系對應的解析式寫在黑板上。又提出新的問題:我們所有的解析式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發現了嗎?通過觀察,學生明白了對於同一個問題建立的座標系不同,得到的解析式不同,但求得結果一樣。並且所有的解析式二次項的係數都相同。最後我又讓學生對比,找出那一種方法最簡便,易操作。

  通過學生自己的解答以及對問題的探討,很清晰的理解了本節課。並找出了最優的一種解法。於是我不是時機的告訴學生:二次函式是一類最優化問題的數學模型,能指導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學們,認真學習數學吧,因為數學來源於生活,更能優化我們的生活。

  於是我趁熱打鐵出了一道檢測題,並提出要求:用兩種你認為比較簡便的方法解答。

  某公司草坪的護欄是由100段形狀相同的拋物線組成的,為牢固起見,每段護欄需按間距0.4m加設不鏽鋼管***如圖a***做成的立柱,為了計算所需不鏽鋼管立柱的總長度,請建立適當的座標系。

  ***1***求該拋物線的函式關係式;

  ***2***計算所需不鏽鋼管立柱的總長度。

  從學生的展示看,效果不太理想,有的學生能正確的建立座標系卻不能正確的寫出解析式,有的是建立座標系後單位長度習慣性的取1、2、3等等,有的是座標系、解析式都對,代入求值時出錯,有的是座標的順序寫反了等等。錯誤較多。

  下課後,我開始反思我的課堂,這節課不是太難理解,知識也比較單一,為什麼學生出錯那麼多?究其原因:前面學的舊知識忘了造成了座標的寫反;對知識的定勢,造成了單位長度標識的時候出錯;計算的不認真導致了寫錯解析式,代入求值時出錯等。實際上,作為老師應該預見到自己學生的一些出錯傾向,比如計算的錯誤,應該不斷的給予提醒。單位長度標識的錯誤提醒我,應該讓學生很清晰的意識的座標系單位長度是根據需要標註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不同的問題標註是不相同的。像今天這節課,我覺得應該帶領同學們板書一下過程,學生的出錯可能會少一點。

  本節課我有一個收穫,學生思維的活躍讓我興奮。我認識到:只要你相信學生,他就能給你創造奇蹟。

  ***二***


        這節課我是採用先讓學生按照學案的提示,自主預習課本,受到課本所給出的分析過程的思維限制,很容易把問題解決了,但沒有放手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嘗試建立座標系,體會各種情況下所建立的座標系是否有利於點的表示,沒有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沒有給予學生以啟迪。用二次函式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章學習的一大難點,遇到實際問題學生往往無從下手,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一個新的問題該如何去聯想?聯想什麼?怎樣聯想?這與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解題方法的講授至關重要,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如何引導學生判斷、分析、歸類。為此我在另一個班採取了以下的教學過程,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學生經歷分析——觀察——抽象——概括——發現新知——解決新知的過程。為了讓學生髮現方法、領悟方法、運用方法,同時我特意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和交流討論的時間。

  通過兩節課的對比,我發現數學的自主學習,不能千遍一律,應針對具體內容採取靈活多變的方法。例如一些簡單的計算的課堂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預習,獨立進行探究,完成課本上的填空,發現規律;然後小組共同歸納,總結規律,應用規律學習例題,解決問題。一些需要思維的課堂活需要探討的課堂,我認為應該利用學案,不讓學生看課本,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自己發現關係、規律。總之數學的自主學習課應根據課程內容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方法,才會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