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賞識教育淺析論文

  賞識教育不是不要批評,而是批評的態度、語氣要真誠,方法要巧妙,要在適當的氛圍中恰如其分的提出批評,使幼兒能夠接受和願意接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賞識教育,讓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摘要】教師用正確的賞識理念,用藝術的語言引導評價幼兒,以寬廣的胸襟賞識幼兒,用發現的眼光挖掘幼兒的閃光點,用提醒的方式、誠懇的態度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與成功,促使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幼兒;賞識;健康;成長;方法

  《綱要》明確指出“要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援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與成功。”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用正確的賞識觀去欣賞、引導、評價幼兒,讓幼兒有個積極向上、健康、自信的心理,促使幼兒快樂成長。

  一、樹立正確的賞識觀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類除了最基本的生活、安全需要外,更高一層次的需求就是對尊重的要求,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賞識。賞識,是指充分認識到人的積極因素,並加以肯定和讚賞。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心態,而受教育者的心態往往是在教育者心態的影響下形成的。要始終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要讓孩子始終在“我能行”“我最棒”的良好心態中走向成功。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很著名的案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到一所普通學校調研,一位老師問他“先生,您能不能挑出班上智力超常的學生?”“當然可以”然後用手在學生中指點起來:“你、你、你……”。一年以後專家再次來訪學校,問起那幾個孩子的情況,老師說:“好極了,原來是普通的學生經您一點,一個一個全變了,這是為什麼?”“那是因為這些孩子受到了同學們的羨慕,老師的關懷,家長的誇獎,得到了自信,促進了智力水平的飛速發展”。通過這個真實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深刻的。給予孩子自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給予孩子及時而適當的肯定和讚賞,會使孩子們心靈更加舒展,更加自信。只有樹立正確的賞識觀,才能使我們全面理解和把握賞識教育,才能透過一些現象抓住賞識教育的本質,促進孩子更加健康地發展。

  二、以寬廣的胸襟賞識孩子

  要寬容幼兒的過錯,允許幼兒嘗試錯誤,允許幼兒宣洩情緒,允許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

  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經常發生這種情況:孩子的言行一偏離“正常航向”或與我們的意見不一致,便招致一通說教或指責。老師和家長們對那些乖巧、聰明的孩子關注、寵愛有加,而對那些“皮猴”卻常感到頭疼。常常聽到老師和家長在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了!我們老是有意無意地注重孩子的弱點和短處,尤其是對那些“皮孩子”、“笨孩子”的缺點或錯誤小題大做、無限誇張。結果,抱怨不僅沒有使這些孩子變好,相反的卻越來越“壞”。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每個幼兒都有其獨特之處,也都有其優缺點。有的性情溫和、善解人意,但缺乏創新的勇氣;有的調皮睿智、富於創造,但卻缺乏規則意識;有的小心細緻,遵守規則,卻不夠勇敢……有的優點多些,有的缺點多些。但相同的是,在成長的道路上,每個幼兒都會不可避免地犯不同的錯誤。如果我們習慣地以成人的眼光去觀察幼兒,簡單地給予否定或加以嘲諷,那就扼殺了他們創造的萌芽,使其自信心受損,甚至產生自卑、一蹶不振。其實每個幼兒都有被愛及被肯定的需要。老師一句積極鼓勵的話語、一個讚許的眼神,就能使幼兒心裡充滿陽光,更加努力表現自我。我們要承認、接受幼兒的差異,寬容地對待幼兒的錯誤或失敗。要用賞識性的語言激勵幼兒,使幼兒知道他們都可以是最棒的,都可以成為好孩子。

  三、用藝術的語言來引導和評價幼兒

  生活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不同的人遇到不同的事,會以完全不同的態度去對待,最終結果也會因此不同。在幼兒園常能聽到老師說:“我看誰是最後一名?”“我看誰是最不乖的?”象這種話語帶著消極的情緒和影響,不利於調動幼兒的積極主動性。換一種說法:“看看誰最棒?”“哇,某某今天發言真積極,太厲害啦!看誰能和他一樣棒?”這種話語就讓幼兒情緒高漲,爭先恐後的表現自己!又如,我們在欣賞孩子的畫時,特別是畫的不好的,如果我們老師說:“畫的是什麼,亂七八糟的”,孩子聽到這話以後一定會沮喪,一定會失去畫畫的信心和興趣。如果我們看不懂就說:“你把畫講給老師聽聽,聽後說:“哦,你畫得真豐富”,孩子一定會很得意,會更喜歡畫畫。因為語言上表達的角度不同,會產生兩種完全不同的效果。

  幼兒的自我認識是朦朧的、膚淺的,他們往往通過成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注意自己對孩子的評價,即便孩子做的不好或做錯了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也不要輕易指責孩子或對孩子做一些“定性”的評價,如:“真是沒治了,連這都不會!”“你怎麼可以這樣做,真是壞透了!”等。在評價幼兒的時候要講究語言藝術,注意自己的言行表達,不要因為一句不恰當的話而扼殺了孩子的自信心或上進心。對幼兒的教育引導應該以讚賞激勵為主,鼓勵幼兒不斷地努力,不斷進步。

  四、善於挖掘幼兒的閃光點,樹立信心

  教師應該善於觀察,及時發現幼兒的點滴進步、哪怕是細微的長處和閃光點,以其積極的一面去克服消極的一面,才能使幼兒不斷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教師應注重隨機教育,不失時機地為孩子的點滴進步喝彩。如:我班有一個調皮的女孩叫魏睿,不分時候總做一些怪異的動作,集體活動樂意時參加,不樂意就不參加,講道理不聽總是我行我素,有時候真是拿她沒辦法。有一次美術活動,我發現她畫的又快又漂亮,我立馬把她的畫展示在全班幼兒面前說:“小朋友猜猜這是誰畫的?”“畫得怎麼樣?”小朋友都拍手叫好,老師及時表揚,還給她加顆小五星,讓她體驗到認真做事受表揚的快樂。孩子的內心在閃光點的照耀下、在老師的鼓勵下、在同伴的讚揚聲中得到了平衡與滿足。從這以後魏睿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進步,規則意識也就增強了。因此,做老師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和鼓勵。讓孩子從老師的態度中敏銳地感到老師對他們的熱愛與信任。以鼓舞幼兒在教師的賞識中克服缺點,不斷完善,不斷走向成功的彼岸。放過孩子的一個優點,就等於放過孩子的一次進步、成功的機會。

  五、把“賞識”與批評有效結合起來。

  一味地批評,會使幼兒缺少自信,悲觀膽怯。但如果我們光賞識優點,而對缺點和錯誤忽略不計,長此以往,幼兒就不能正視自己的缺點、弱點,不能經受挫折,面對失敗。要將批評與讚揚結合起來,才有利於幼兒樹立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人生信念。

  賞識教育不是不要批評,而是批評的態度、語氣要真誠,方法要巧妙,要在適當的氛圍中恰如其分的提出批評,使幼兒能夠接受和願意接受。在日常對幼兒的教育中,我們不能把賞識和批評割裂開來,孤立地偏重某一方面。比如:我班的曾聖欽是個攻擊性很強、學習又非常好的孩子,當他攻擊同伴時,老師一定會幫助批評他:“你剛才做什麼了?這件事情做得對還是錯?為什麼?你是一個非常聰明能幹的孩子,老師、小朋友都喜歡你這點,如果你愛護小朋友了我們會更喜歡你。”果然奏效,但要經常提醒。久了就養成習慣了。今天的孩子也應該能夠接受善意的批評,批評的目的是正確引導孩子在自己犯錯誤時都應有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的心理準備,這是一種心理需求,人人都要具備。在對幼兒的錯誤時,我們應該學會把賞識和批評結合起來,讓賞識與批評互存、互融、互促,才有利於幼兒的健康成長,對我們的教育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六、家園同步實施賞識

  家庭教育必須與幼兒園形成合力,家園同步開展賞識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現實生活中家長在一起時總是把彼此的孩子進行比較,並會因自己孩子某些方面不如別人而感愧疚。幼兒園要創造條件讓家長參與賞識教育,通過舉辦家長講座、設立家教專欄、個別交流、家訪等形式,幫助家長了解賞識教育的意義與方法,嘗試賞識教育,感受賞識教育的好處。在家園欄中開辦“誇寶寶信箱”請家長把孩子的進步以信的形式寫給老師,老師把信讀給全班小朋友聽,讓孩子體會到家長對自己的讚賞。同時也要幫助家長正確理解賞識教育。

  總之,在進行賞識教育時,要調整好自己的觀念和言行,多用賞識性語言。多提醒,少指責;多豎大拇指,少使用食指。不要拿一個幼兒的缺點去和別的幼兒的優點比,應該把幼兒現在的發展和過去進行縱向比較。在欣賞幼兒的過程中,讓幼兒也學會欣賞別人。在賞識教育中,讓孩子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促使其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樂萍.關於賞識教育的現實探究[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07***3***.

  [2]趙翠英.兒童自信心的培養[J].幼兒教育,2001***5***.

  [3]張方園.如何賞識你的孩子[J].家庭教育***幼兒家長***,2008***1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