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集體備課反思

  集體備課作為當前中學校本研究的重要方式,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與手段,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篇一

  俗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院。只有搞好集體備課才能從整體上提高教學質量。集體備課是集眾人智慧採眾家之長,加強集體備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益,實現資源共享。

  我認為集體備課優點頗多:第一,集體備課集眾人的智慧與經驗於一體,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第二,有利於教師的取長補短,這樣能站在更高起點上發展,加快了專業化成長的程序。第三,促進教師間的團結協作,營造輕鬆愉快的工作氛圍。

  雖然集體備課對課程改革、學校發展、教師成長所起的作用不可否認,但集體備課在實施過程中的形式化、低效化、教條化現象也日益嚴重,使集體備課流於形式。目前集體備課最主要的問題是教師的積極性、參與度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集體備課應該如何進行才更有效?

  集體備課的實施應做到以下幾點:

  1、我認為應該在完成這次集體備課情況下,確定下次集體備課的時間、地點、內容、中心發言人。

  2、要做到“六統一”: 要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每一節課授課的共性內容;統一作業***課堂練習題和課後作業題,作業難度分三個層次***;統一單元檢測試題。

  3、基本程式: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課後交流、反思。

  4、集體研討 在集體研討活動中,主備教師要提供給本組教師統一的教案,然後由主備教師***中心發言人***說課,說課要涵蓋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

  5、修正教案 在集體備課中,中心發言人說課,老師們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得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完善。但教案千萬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則就沒有創新精神。

  6、.教學實踐***重點跟蹤*** 經過備課組研討過的教案是否可行還有待於考證,因此,有必要進行跟蹤聽課進行檢驗,以便得到總結、提高,備課組成員之間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

  7、課後交流、反思 。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有五個階段:準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總結、反思階段。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情況下授課,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篇二

  集體備課,對我們這些來自一線的教師來說當是再也熟悉不過的事情了,作為學校常規校本教研活動的一種形式,學科組根據學校行事曆安排,每週進行一次集體研討活動,或佈置學科教學任務,或研討某一課題,或展示公開課,或進行觀課評教等等,我們理解的集體備課活動大體如此。外出學習的機會,也曾就這個問題和同行們交流過,大家感覺彼此彼此,形式大於內容,這是不言而喻的結論。集體備課活動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呈現方式,又都有哪些可操作的內容?就我的瞭解,基層的學校與學科組,不是不想做好這項工作,而是缺少行之有效的理論指導和方法參照,長期的形式大於內容的所謂集體備課活動,漸漸對一線老師失去了吸引力,僅僅作為簽名點到期終績效考核的依據而已。

  有幸參加華師大“國培計劃***2015***——安徽省農村中小學學科帶頭人高階研修專案”,看到培訓手冊中羅列的每週一次的“集體備課”活動,那種期待和嚮往,用當塗湖陽初中祖老師的話說“一新”“二爽”。第一次參加集體備課活動是在三樓的微格教室進行的。全班50人調配分成5各小組,每小組配備一名博士做指導老師,全程錄影。還是有些緊張,當影印的文章發到每個組員手裡的時候,“我們先讀文字,隨後討論,形成討論後的副產品——

  教案***教學設計***,下午各組共同研討。個人記下個人讀文字的文字關節點,留待討論。5分鐘時間,開始。”隨著我們夢飛翔組指導教師步博士的一聲“開始”,我初步感受到“集體備課”原來是如此真的“去避”——拋棄一切的文字詮釋解讀,完全是自我讀文字的初步感受,不是照搬教參,或者下載個說明應景啊,重要的是,下午還有5各組同備一課的集體研究討論。組內的發言是激烈的,細節、人物、形象、語言、主題情節、伏筆照應等等等等,每一個人的發言總會有人呼應反駁,每一次反駁總會帶來另一次新的更猛烈的反駁,直到達成共識;要命的是,每一個都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發現了文字關鍵點,可步博士的一句“是自己感知的,還是強加在學生頭上的自說自話,你覺得這些能成為教學終點嗎?”,討論、反駁、補充,直到獲得每個成員認可,達成共識,形成共同備課的副產品——教學設計。8:30到11:30,我們竟然沒有感覺到時間的流轉,走出教室,已經是12:10。是的,雖然很累,但我們都覺得很爽,因為我們終於知道集體備課的初步形式,我個人概括為:細讀文字—成員交流—達成共識—形成教案,研學情、定起點—研體式、定終點,外加幾個梯度活動臺階。我們期待著下午的“同課異備”的研究討論。

  下午的研討活動更叫激烈!按照分組順序,次第上場。每組7分鐘時間發言時間來說明教學設計,一人主發言,一人補充說明,還要美女加野獸!哈哈!組內其他成員等待別人提問,直到你被人問的啞口無言,或者,你的回答讓人心悅口服,多難啊!下午的教室既是口吐蓮花,又是歡歌笑語,既有滔滔不絕,又有佶屈聱牙;五組還沒有進行完,兩個半小時的討論時間就被使用殆盡,哈哈,你說豈一個“爽”字了得,你還得加上一個“新”字!理越變越明,設計越改越完整;備課越充分,上課越從容!這個研討活動才叫真研究,這個備課才叫真備課!主持活動的博士不得不叫暫停,壓縮時間,強求完整。

  建言獻策,集思廣益,充分發揮每一個成員的智慧;基於學情,明確終點,充分挖掘文字的每一個密碼;真實備課,真實討論,真正落實文字教學內容;這,就是集體備課留給“新”、“爽”。

  篇三

  從上本學期開始,我們學校開始實行集體備課活動。通過一學期的集體備課模式,感覺收穫頗多。

  集體備課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師的教學智慧,取長補短,為促進教師“共同進步”大開方便之門。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能幫助年輕教師迅速成長,對於新上崗的教師更是提供學習機會,可以使新教師在教學中少走彎路,縮短成長週期。另一方面也讓老教師更加謙虛謹慎、嚴謹治學。

  個人單打獨鬥只能使自己越來越落後,完全不適應時代及新課程的要求,而集體備課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同事們進行教研交流,瞭解他人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長補短,推陳出新,這既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利於我們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另外,能較好地落實課改要求。畢竟課改施行的時間不長,有些老師尤其是年輕老師經驗不足不能更好地落實課改要求。集體備課使年老教師幫助年輕教師儘快的成長起來。

  集體備課還有利於增強教師間的合作意識,凝聚教師的合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研究氛圍。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不僅適用於學生,也同樣適用於教師。通過集體備課,教師之間學會協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課堂教學的知識含量。集體備課能大力促進教師間的教科研氛圍。目前基層學校的教科研受應試教育的衝擊,搞的不是很好,集體備課使其理性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架起橋樑,教科研的氛圍在集體參與的行動與反思中逐步濃厚、逐步提高。

  我們六年級組教師都積極參與,各抒已見,從中學了不少好的教學經驗方法,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少走了很多彎路,個人素質得到充分的展現與提高。集體備課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減輕了勞動強度,獨立思考,現在是幾個人合起來共同完成一項任務,讓我們有更多的精力從事教材教法的研究。我真的覺得自己的教學有了很大改觀。我想這就是集體備課的力量幫我在進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