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四課七月的天山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四課《七月的天山》這篇略讀課文所描繪的景色非常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一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天山的美。小編在此整理了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四課《七月的天山》,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四課《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

  進入天山,戈壁灘上的炎暑就被遠遠地拋在後邊,迎面送來的雪山寒氣,會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涼爽。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雲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在山腳下匯成衝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每到水勢緩慢的洄水渦,都有魚兒在歡快地跳躍。這個時候,飲馬溪邊,你騎在馬上,可以俯視陽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斕的溪水和石子之間,魚群閃閃的磷光映著雪水清流,給寂靜的天山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再往裡走,天山顯得越來越美。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鬆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椏,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騎馬穿行林中,只聽見馬蹄濺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聲,使密林顯得更加的幽靜。

  走進天山深處,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美。這裡溪流緩慢,縈繞著每一個山腳。在輕輕盪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麼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麼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麼絢爛。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健;人浮在花海上,顯得格外精神。在馬上你用不著離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滿懷心愛的鮮花。

  雖然天山這時並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個春天的花園能比得過這時天山的無邊繁花呢?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四課《七月的天山》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景物的記敘文。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

  課文的寫作思路是: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遊人最理想的地方;接著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後作者抒發了對天山美景的讚美之情。

  課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總述。寫了七月間遊人最理想的去處是騎馬上天山。“七月間新疆的戈壁灘炎暑逼人”反襯了此時天山的涼爽。“這時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是這一段的重點,也是全文的總起。

  課文的2、3、4、5自然段分別描寫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字裡行間蘊含著對奇異景觀的讚美之情和作者置身其間身心的美好感受。

  寫雪峰一段,突出了它高矗巨大、寒氣撲面、雲影飄動的特點。同時描寫了進入天山會立刻感到像秋天似的涼爽,在太陽的照射下白雲在高大的學峰間投下雲影,像白緞上繡上了幾朵銀灰色的暗花的切身感受。

  寫溪流一段,突出了溪流傾瀉時浪花飛濺,緩流時魚兒跳躍、清澈見底的特點。同時描寫了溪流傾瀉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浪花飛濺像千萬朵盛開的白蓮;緩流時則感受到寂靜的天山無限的生機。

  寫原始森林一段,突出了它蜿蜒翠綠、蔥鬱幽靜的特點。同時在字裡行間蘊含了作者置身其間的愜意和流連。

  寫野花一段,突出了它五彩繽紛、綿延、耀眼、絢爛的特點。同時抒發了作者看見山色柔嫩,山形柔和有一伸手就可以觸控到嫩脂似的感覺;看到那高過馬頭的野花,紅、黃、蘭、白、紫,覺得像織不完的織錦那麼綿延,像天邊的彩霞那麼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麼絢爛和騎行其間感到格外精神。

  課文的最後一段,總說天山的無邊繁花勝過春天的花園。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採用“雖然……但是……”的轉折複句的形式表示了不是春天勝似春天的意思,充滿讚歎之情。

  二、教法研究

  1.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作者描寫了七月天山的那些景物,由此達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認識課文的思路;引導學生在讀中想一想,文中每處景物的特點是什麼,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天山景物的特點,初步感受語言的優美。練習填寫課文中的表格。

  2.深讀課文: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那些句子寫得好,細細地品讀課文,讀出味道來,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在與同學的對話交流中學習課文運用比喻、排比、反問地修辭把天山的美景描畫的形象、具體,表達情感。並及時引導學生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四課《七月的天山》教學建議

  1、作為略讀課文,宜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自讀自悟。

  2、學生自讀後可作一次反饋,讓他們說說作者筆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樣一種景象,充分讓學生自由交流,並提出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問題。

  3、再次閱讀時,引導學生找出有關方位變化的句子,弄清遊覽的順序和地點的轉換,關注每個自然段之間的過渡句子。在此基礎上分段***按三處景點***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4、教師需要點撥的是,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的。著重品味作者豐富的想象,確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品味時,可先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並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後,對他們的發言作評價,對獨到的見解加以肯定和鼓勵,不夠到位的則加以點撥,引導他們再次迴文探究。

  5、課堂上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整理,背背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和段落。記錄一些優美的句子。

  6、初讀課文時,可讓學生觀察插圖,圖文對照,增強學生對課文的感性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