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斤姑娘民間故事

  《九斤姑娘》取材於紹興民間故事,故事裡九斤姑娘她從小聰明伶俐。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從前有一種活計,專門替人做家用的木桶,由於那時的木桶上有加固用的鐵箍,所以這種活計被稱為“箍桶”。九斤姑娘就是一位姓張的箍桶匠的女兒。她從小聰明伶俐,附近方圓幾十裡,無人不知九斤姑娘的才智超群。

  一天,張箍桶到一戶石姓人家做活。一進門,只見石老先生微微一笑,說到:“張師傅,我要箍兩隻桶:一隻桶,兩隻耳朵翹聳聳,中間直弄通,一眼望去到山東;一隻桶,中間橫著一根棟,尾巴翹到通天空,翻轉身來噗隆通。”張箍桶一聽,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是什麼桶啊?幸好他還算機靈,連忙說:“我有件工具落在家裡了,我去取回來再做。”

  張箍桶回到家,把事情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九斤姑娘。九斤姑娘“撲哧”一笑,說到:“爹,這個容易。第一個不就是蒸飯的蒸桶嗎,第二個是打水的吊桶啊!”張箍桶一聽,可不是嘛,他高興得跳了起來:“原來是這樣,我馬上就做!”

   篇【2】

  石二東家親自探訪九斤姑娘前,早已聽到有人風傳:九斤姑娘的聰明、機智是靠她外公教出來的。對這種說法,石二東家不以為然。但九斤姑娘對外公萬分崇敬,凡是帶“九”字的字和九字的諧音,她都統統避諱。這是因為她的外公原來住在九里亭,排行第九,人人稱他為九太公。所以當別人問她“你外公家住何處”時,她就答道:“原來住在五四田土亭,如今住在我家。”

  對九斤姑娘的避諱,石二東家滿腹狐疑:“我就不相信一個姑娘家,平日漫言絮語時,也能這樣滴水不漏。”

  到九月九日這天,石二東家叫兩個家丁到九斤姑娘家去請九太公來喝酒。兩個家丁趕到姑娘家,一起在門前問道:“九太公在家嗎?”九斤姑娘很有禮貌地回答:“我外公到前門打太極拳去了,等會兒就會回來的。二位請坐!”兩位家丁道:“不坐了。等九太公回來時,請你告訴他:陳老九,何老九,就在今天九月九,左手提著一壺酒,右手捏著一束韭,來請九太公到石二東家屋裡去喝酒!”九斤姑娘聽了,順口回答:“等外公回來,我一定原原本本地轉告他。”兩位家丁返頭就走,然後躡手躡腳地潛到窗外紫竹林中隱蔽著。

  不到一袋煙工夫,九太公回來了。九斤姑娘親熱地喊了聲:“老外公,您回來了。我告訴您一個好訊息:陳八一,何七二,就在今天重陽節,左手提著一壺三點酉,右手捏著一束扁蒲蔥,來請外公到石二東家屋裡喝一盅。”兩個家丁在窗外聽得一清二楚,暗暗稱奇,立刻飛奔回去向石二東家如實稟報。石二東家聽後,臉帶喜色,脫口讚道:“真有其事!我決定親自登門去見識見識這位世上少有的聰明姑娘。”這就是越劇《箍桶記》的前奏曲。

  過門之後的第一個除夕,正當全家團聚吃年夜飯之前,他端坐中堂上橫頭,眼視堂前庭院中,對兒媳們說:“現在這個緊要關頭,誰有本領把我請到院子裡去獨坐,我就賞給他五塊光洋,作為壓歲錢。”全家人聽了個面面相覷,無言以對。靜默不到一刻鐘時間,九斤姑娘胸有成竹地說:“現在誰肯到院子裡去坐冷板凳?辦這宗事千難萬難;不過,要是您老人家坐在院子裡,我倒有個絕頂巧妙的好辦法,要您在三秒鐘內,高高興興地自動走上來。”石二東家想,腳生在我身上,上不上來還不是由我?就爽朗地說:“好!我就到院子裡坐,看你能用什麼魔法把我請到堂前坐。”他就這樣自言自語地嘀咕著,邊說邊走下臺階,畢恭畢正端坐在院子裡,看新媳婦能耍出什麼花樣經。九斤姑娘不緊不慢地說:“請公公拿壓歲錢來!”

  “!——”石二東家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這樣不知不覺地進入九斤姑娘的圈套。只好肉痛地吩咐帳房付給九斤姑娘五塊蓋有藍色橡皮印的袁大頭。心底還是甜絲絲的。慶幸自家娶進了一房絕頂賢惠聰明的好媳婦。

  看來,九斤姑娘資質聰穎是無可非議了。但要作為當家的繼承人,未知治家是否精明?於是,石二東家又在第二年的端午節出了第三道考核題。他聚集全家說:“平日大家辛苦了!今年的端午節,由我和老太婆親自來做湯包,讓大家高高興興地做一頓現成飯,以示慰勞!”眾人聽了,個個眉開眼笑,喜不自禁。

  上午十一點半準時開餐,每人分到一大碗。只見碗內的湯包只只做的像水餃子一樣紮實,油光水滑,色、香、味俱全。眾人七嘴八舌地評說:“從來沒有吃到過這樣美味的湯包。”

  正當眾人吃完湯包要離席時,石二東家說:“還要請大家做一道非常簡單的題目。”說完,將文房四寶發給每一個人。接著公佈試題:“你吃這碗湯包一共有幾隻?裡面用什麼做餡?”這道題雖普通、簡單,可別的人在吃時都沒有注意過,只好搔耳托腮咬筆桿,心裡七上八下。抬頭望天,天不會幫忙;低頭瞧地,地殼內也爆不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唯有九斤姑娘面無懼色,抓起金不換狼毫,在紙上“沙沙”地寫著:“全碗湯包廿八隻,其中七隻豬肉餡,七隻牛肉餡,七隻雞肉餡,還有七隻素湯包,裡面裹有金針、木耳、黃豆班。”

  石二東家看完九斤姑娘的試卷,喜形於色,批了滿分。當場宣佈:“經長期考察,嚴格選拔,證明九斤姑娘確實一個難得的人才;從今以後,閤家男女老少,全都聽她安排、指揮!”說完,親手將全家金庫、倉庫的鑰匙交給她。眾人口服心服。

  九斤姑娘越劇劇本簡介

  寫箍桶匠張天保之女九斤姑娘聰明能幹,被財主石二娶作第三房當家媳婦。九斤過門,遭妯娌嫉妒,憤而回孃家。後來三叔婆豢養的貓在石家偷食被殺,趁機向石二***,石二請回九斤,制服了耍潑的三叔婆。該劇取材於紹興的民間故事,產生於小歌班時期,來源於落地唱書的書目。臺詞具有民間口頭文學特色,說唱語言皆用嵊縣方言土語,充滿鄉土氣息。人物對白、比喻多次運用諧音和歇後語,妙趣橫生。九斤與三叔婆"相罵"一場,語多誇張、滑稽,喜劇色彩濃烈。1917年6月22日,男班梅朵阿順班演出於上海鏡花戲園。1953年10月,華東越劇實驗劇團排演該劇,由呂瑞英飾九斤姑娘、竹芳森飾張箍桶、張桂鳳飾石二、竺菊香飾三叔婆。劇本由張桂鳳、呂瑞英、吳小樓根據男班老藝人竹芳森、劉金玉、金喜棠的《箍桶記》及《相罵本》整理,後來多次排演,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有所改動。如不將九斤嫁到石家,將石家殺貓一事改為張箍桶在石家幹活時不慎傷貓,導致九斤與三叔婆的衝突。華東越劇團初次排成後,首先在延安西路33號原華東軍政委員會禮堂向周恩來作彙報演出。以上演出稱《箍桶記》。1956年,浙江胡汝慧、方海如改編成《九斤姑娘》,先由浙江越劇團二隊上演,王列飾九斤姑娘,吳兆千飾張箍桶,方海如飾石二。後由浙江藝術學校越劇班排演,張蘭珠飾九斤姑娘。劇本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東海文藝出版社出版。1960年,上海越劇院學館整理演出的教材劇目《九斤姑娘》系該劇的前半本,從石二求親起到九斤拒婚止。該劇劇本被收入1959年出版的《中國地方戲曲整合·上海卷》。《上海戲劇》1960年第2期發表了竹芳森、陳鴻鈞***執筆***整理的《箍桶記》劇本。1979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又以《九斤姑娘》的劇名出版了該劇的單行本。1936年11月,高亭唱片公司灌製了張雪芳、張瑞豐演唱的《相罵本》唱片。

  1986年,方海如、樑永璋改編成戲曲電視劇,由浙江越劇院電視部、浙江電視臺拍攝,導演張蓉樺、江濤。音樂朱訓正。由張瑞春飾九斤姑娘***石麗萍配唱***、張弓飾石寶寶***陳建新配唱***、樑永璋飾石二***李偉勇配唱***、丁沙生飾張箍桶。其情節發展更為合理,獲廣泛好評。獲第八屆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一等獎、第二屆全國戲曲電視劇"長城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