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成功的作文素材

  李嘉誠加拿大華裔商人,出生於廣東潮州潮安,祖籍福建莆田,現任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及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主席。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李嘉誠統領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集團公司,全球華人首富,全世界華人最成功的企業家。十四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鬥始終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於是世人稱之為"超人"。李嘉誠不僅是創業精英、商界巨頭,而且在其創業發展路上,併購多家公司。可以說,李創業之路就是一條併購之路,其創業和壯大與兼併和收購其它公司企業分不開。李嘉誠的併購之路同其人生經歷、創業經歷一樣倍受世人關注。

  1948年,20歲的他就開始在新蒲崗擔任了一家塑膠廠的業務經理、總經理。1950年,在筲箕灣創立了長江塑膠廠。1957年,在北角創立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發展塑膠花、玩具生產等。1958年,1960年先後在北角、柴灣建造了兩座工業大廈。 1972年9月31日,李嘉誠建立了長江實業有限公司,11月1日,"長實"股票在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並相繼在倫敦***1973年***、加拿大的溫哥華***1974年6月***掛牌上市。1974年5月,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聯組恰東財務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誠出任匯豐銀行董事局非執行副董事長。1986年,長實集團名列香港十大財團首富,李嘉誠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佔香港上市總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誠旗下的"和黃"與"中信"、英國大東電報局合作投資的"亞洲衛星一號",由中國"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送入東南亞上空的同步軌道。到1991年間,"長實"系財團已發展成為有重要國際地位和重大影響的跨國多元化企業集團,擁有1200多億港元資產,比1986年增加兩倍半。

  1974年4月,成功收購美資永高公司,接手經營香港希爾頓大酒店和印尼巴厘島的凱悅酒店,並相繼購入虎豹別墅及其他多項地皮、物業。1978年9月5日,李嘉誠從匯豐銀行承接了"黃埔"公司9000萬股股票,同年,還收購了英資青洲英坭有限公司,出任該公司董事局主席。1979年7月,"長實"與中資僑光公司聯組宜賓地產有限公司,取得沙田鐵路維修站上蓋發展權,併成立中國***香港***水泥廠***1982年投產***。是年9月25日,"長實"贏得和記黃埔公司控股權,並於10月15日出任"和黃"執行董事。1981年1月1日,李嘉誠出任"和黃"公司董事局主席。1997年與"首鋼"聯手收購香港東榮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收購北京長城飯店等七家大酒店,擁有51%的股權。1985年,購入加拿大溫哥華世界博覽會商業中心,斥資百億港元,興建規模龐大的商住住宅群。

  經過不斷髮展壯大,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及其附屬公司,現已發展成為在香港以至世界具有領導地位的地產、國際集裝箱貨櫃碼頭業和投資發展的舉足輕重的集團公司。市值已超過2700億港元。業務經營範圍包括地產發展、金融、貿易、貨櫃碼頭、運輸業、能源、電力、通訊、衛星廣播、酒店業、零售業等。

  篇2

  2000年10月25日,歐洲議會發表報告,點名指責以李嘉誠為首的李氏家族生意,在香港市場佔有率太高,可能對香港經濟造成支配性影響,甚至會出現壟斷情況。報告又關注李嘉誠兩名兒子在若干的上市及收購事件中,獲得有關當局的優惠,而這種不公平的特權,將不利於外國商人在香港投資。報告聲稱:“這個家族的業務共佔香港股票市場資本估值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當中包括的行業有電話、行動電話、電力、超級市場及地產等等。”

  報告中還提到,2000年初,李嘉誠次子李澤楷奪得香港最大電訊公司——“香港電訊”的控制權後,香港不少傳媒均關注李氏家族日漸增大的影響力。還有未經公開招標的“數碼港”,以及tom在創業板上市時獲多項豁免條件,這些事件都惹來很多爭議。報告更認為,香港有需要引入公平競爭法防止壟斷。

  李嘉誠縱橫歐亞多年,從未被國際間如此高調抨擊,故對歐洲議會的報告,立即作出迴應,通過旗下的長實集團發表宣告反駁,指出該報告不但計算錯誤,且指李氏家族影響力巨大的評論更屬謬誤。“長實”發言人稱,李嘉誠名下四間公司市值,只佔港股市值一成半,連同次子李澤楷的“電訊盈科”,五間公司佔股市總市值也不足一成八。

  香港聯交所行政總裁霍廣文亦駁斥有關報告,指tom在創業板獲豁免部分上市條件,當時只是屬於彈性安排,非李氏家族享有特權。他更指稱,芬蘭、加拿大等地也有個別公司在整體上市公司市值中佔了頗大比重,不明白為何歐洲議會的報告只提及香港而不提其他地方。港府也強烈否認在“數碼港”事件或tom上市事件上對李家有任何偏袒。

  至於市場佔有率高是否即等於壟斷?身兼港府公平競爭委員會成員的浸會大學經濟系教授曾滿基指出,高市場佔有率不代表一定有壟斷。壟斷是取決於公司的行為,如業內公司實施限制性行為,共同定價或限制供應等。

  正當各界爭議不休時,事情只相隔一天,李嘉誠再被歐洲委員會警告,指“和黃國際港口”在一九九九年收購鹿特丹歐洲組合碼頭時,可能違反歐盟競爭法,並強調如果被裁定屬實,有關合並的交易可能要被取消,“和黃”更要面對***。據悉,歐委會所持的理由,是這個商業計劃未被知會,這宗交易可能違反合併條例。

  歐委會追查一宗未被通知的商業合併計劃,這種情況實屬罕見。“和黃國際港口”當即發表宣告,否認有違反條例。

  歐洲議會如此高調地把李嘉誠點名,引來了很多猜測。香港著名經濟學者曾淵滄在《香港經濟日報》發表評論文章,認為歐洲議會突然管起香港的經濟,這主要是歐洲商人已經開始對李嘉誠的商業王國進軍歐洲感到不安,因為不少歐洲商人已經嘗過敗在李嘉誠手上的滋味。他在文章中指出:

  “千千萬萬的歐洲人已經在使用‘和黃’歐洲提供的電訊服務。‘和黃’賣英國的Orange***英國一行動電話通訊公司***,獲利一千一百億港元。之後,‘和黃’再賣MMN電訊***德國最大的行動電話商***與沃達豐***全球最大的行動電話公司之一***的部分股權,不但獲得近千億港元的現金,也轟動了整個歐洲。歐洲商人才真正明白一位來自香港的商人李嘉誠,是一個很強的競爭對手。他們開始懼怕李嘉誠,因為他們不是李嘉誠的對手。

  “看李嘉誠從賣Orange開始,每一仗打得多漂亮。不但不斷地增加現金收入,也取得了英國3G牌照、義大利3G牌照。當人人出高價搶德國3G牌照,‘和黃’急流勇退。全球電訊股股價急跌後,擁有大量現金的‘和黃’才來買平貨,以低價取得德國的3G牌照。這樣出色的商業手法,是應該讚揚的,為什麼歐洲議會會反過來抨擊李嘉誠呢?”

  是非不斷,但公道自在人心。在未來的日子裡,“李家商業王朝”當然會繼續在全世界綿延下去。除了迎接無限的商機外,它還將不可避免地迎接更多國際間的挑戰。

點選下頁點選下頁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