噯氣什麼原因引起的

  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噯氣症狀。那麼,?噯氣怎麼治療?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1、導致胃氣上逆的原因較多,諸如食滯不化,寒氣客胃、肝氣犯胃、脾胃虛弱等使中焦升降失常,則發生噯氣之變。

  2、飲食不節,恣食生冷水果或粘滑難消化等物,致使損傷脾胃,其物滯於中宮,宿食不化故為噯氣。

  3、噯氣俗稱“打嗝”、“飽嗝”,是各種消化道疾病常見的症狀之一。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噯氣症狀。

  4、病後或年邁脾胃虛弱,胃虛氣逆,可致噯氣。

  5、噯氣之病機,主要是脾胃不和,胃氣上逆所致。另外,吃得太多,超過胃的受納能力或者胃氣虛弱,都是導致噯氣的原因。

  噯氣怎麼治療

  a、茶療

  胡蘿蔔250克,水煎,加紅糖少許,代茶頻飲,主治噯氣、腹脹、食積不化等症。

  b、食療

  1.雞內金粥:將適量雞內金用文火炒至黃褐色,研為細末,備用。取粳米100克,加水500~800毫升,煮至米粒熟爛後,加入雞內金粉3~5克,稍煮片刻即可,服時加少量白糖,分次溫服,連服5日。

  2.蘿蔔子粥:炒萊菔子***蘿蔔子***10克,粳米50克,先用炒萊菔子煎湯,然後加入粳米,文火煮成稀粥,每日1次,連服3日。

  3.山楂麥芽粥:生山楂、炒麥芽各10克,粳米50克,先將山楂、麥芽煎水,然後用此水加入粳米煮粥,服時加適量白糖,每日1~2次,連服數日。

  4.消食粥:蓮肉、芡實、神曲、麥芽各10克,山藥30克,扁豆20克,山楂15克,加入少許粳米煮粥,每日1次,連服3日,長期食用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

  5.淮山內金粥:淮山藥15~20克,雞內金9克,小米或大米150克,將淮山藥、雞內金研成細末,與米共同煮粥,待米熟爛後,加適量白糖調味食用。

  c、按摩法

  1.摩腹:以一手掌面貼於上腹部,另一手掌面緊貼於該手背,雙手重疊,順時針方向揉3~5分鐘。

  2.按摩內關穴:以拇指指端按摩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處***3~5分鐘。

  3.指壓足三裡穴:用手指指端壓揉足三裡穴***兩腿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處***,每日2次,每次3~5分鐘。

  4.治療燒心、噯氣的方法以指壓胸骨和肚臍連線線中央的“中脘穴”,頗具效果。一邊吐氣一邊用拇指在此用力強壓6秒鐘,重複5次時,胸部的難受感就消失了。

  5.壓“第三厲兌”穴。第三厲兌穴位於腳第三根趾頭的第一關節和第二關節之間,使用前面的要領,用拇指和食指用力向下壓,如此重複3次即可。

  應儘量避免腹部受涼,還要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比如:飲食要有規律,不能暴飲暴食在秋冬季,飯前應先喝幾口溫開水;不要吃得過冷或過熱;吃飯時細嚼慢嚥,避免邊說話邊吃東西;進餐時保持愉快而平和的心情。

  d、中醫方劑

  飲食不當,食滯腸胃,胃氣上逆,可見食後噯腐,腹脹惡食,治擬消食導滯,和胃降逆。方用保和丸加減:山楂克、神曲20克、麥芽12克、萊菔子12克、陳皮12克、半夏克、茯苓15克、枳實12克、白朮12克、連翹12克,每日1劑,水煎服。成藥可用保和丸、雞金片。

  痰濁中阻,脾胃不和,胃氣上逆,可見噯氣胸悶,噁心眩暈,治擬化痰順氣,和胃降逆。方用二陳湯加減:陳皮克、半夏12克、茯苓15克、白朮12克、蒼朮12克、砂仁3克、厚朴12克、代赭石30克、枳殼12克、甘草9克,每日1劑,水煎服。成藥可用二陳丸、霍香正氣膠囊。

  痰熱內蘊,中焦受阻,胃失和降,可見暖氣口苦,胸悶腹脹,治擬清熱化痰,和胃降逆。方用黃連溫膽湯加減:陳皮12克、半夏12克、茯苓15克、枳實12克、竹茹12克、厚朴克、川連3克、砂仁3克、旋覆花12克、甘草9克,每日劑,水煎服。成藥可用清胃沖劑。

  肝氣犯胃,肝胃不和,胃氣上逆,可見暖氣頻頻,腹脹脅痛,治擬疏肝理氣,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12克、枳殼12克、白芍12克、甘草9克、青皮9克、陳皮克、香附12克、白朮12克、旋覆花12克、代赭石30克,每日劑,水煎服。成藥可用氣滯胃痛沖劑、胃蘇沖劑。

  脾胃虛弱,運化失司,濁氣上逆,可見噯氣聲低,納呆乏力,治擬益氣健脾,和胃降逆。方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黨蔘20克、白朮12克、茯苓15克、陳皮12克、半夏12克、木香12克、砂仁3克、枳殼12克、旋覆花12克、代赭石30克,每日1劑,水煎服。成藥可用香砂養胃丸、養胃沖劑。

  e、備用良方

  1、姜蜜煎;治久咳噫。生薑汁半合,蜜一匙,煎溫呷,三服愈。

  2、孫氏方;治諸氣呃噫;橘皮二兩,水一斤,煎五合,頓服,或加枳殼尤良。

  3、經驗方;治呃噫不止。川椒四兩炒研,麵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酢湯下療效高。

  4、本事方;治傷寒呃噫。枳殼半兩,木香一錢,為末,每白湯服一錢,未知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