噯氣是什麼原因

  噯氣,在中醫講,屬於“氣機上逆”。噯氣是胃中氣體上出咽喉所發出的聲響,其聲長而緩,古代稱為噫氣。亦屬胃氣失和而上逆的一種表現。那麼,?噯氣的中醫辨證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1、飲食不節,恣食生冷水果或粘滑難消化等物,致使損傷脾胃,其物滯於中宮,宿食不化故為噯氣。《病源論》曰;“谷不消,則脹滿而氣逆,所以好噫而吞酸。”

  2、外感風寒,寒氣客於胃,可致噯氣。如《傷寒論》曰;“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鞭,噫氣不除”

  3、憂愁思慮過度,因傷脾胃;或暴怒傷肝,肝氣乘胃皆可致噯氣。

  4、病後或年邁脾胃虛弱,胃虛氣逆,可致噯氣。

  可能引起噯氣的疾病

  急慢性胃腸道炎症、胃擴張、吸收不良綜合徵、幽門梗阻、腸梗阻、消化不良、肝炎、肝硬化、膽囊炎、膽結石、胰腺炎、肝癌、腸繫膜血栓、腹膜炎、哮喘、低鉀血癥、結締組織病、粘液性水腫等。

  1、伴有噯氣、返酸、上腹部不適、腹瀉——首診消化內科

  2、伴全腹疼痛、進行性加重、腹肌緊張、拒按、嘔吐——急診普外科

  3、伴明顯腹部包塊、納差、消瘦——首診腫瘤外科或普外科

  4、伴口苦、食慾不振、心悸、軟弱無力、抽搐——首診普外科

  5、伴厭食油膩、疲乏——首診消化內科、肝病專科。

  噯氣的中醫辨證是什麼?

  1、寒性{病因}飲食不節,過食生冷。

  {病機}脾胃屬土,位居中州,主受納水谷並運化精微。若脾胃陽虛,寒氣客於胃,則納化失職,其氣厥逆從下而上,出於口而為噯氣。

  {病狀}嘔吐洩瀉,脘腹疼痛,畏寒不渴,宿食不化,噯氣頻頻,喜唾涎沫,舌淡苔白,脈象沉遲。

  {診斷要點}嘔吐脘痛,畏寒不渴,宿食噯氣,脈象沉遲。

  {治則}溫胃散寒。

  2、熱性

  {病因}飲食不節,過食辛熱。

  {病機}過飲則脾溼,過食辛熱油膩之物則生痰,痰火客於胃府,痰隨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橫行,致使脾胃之陰陽升降失調,而為噯氣。

  {病狀}面赤而熱,胸隔膨悶,口乾脣燥,渴不欲飲,咳吐熱痰,時噯熱臭,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診斷要點}面赤熱熱,渴不欲飲,噯氣熱臭,脈象滑數。

  {治則}清氣化痰。

  3、虛性

  {病因}飲食不節。

  {病機}脾胃虛弱,運化失司,因致痰濁內阻,胃氣上逆,所以噯氣不除。

  {病狀}面黃肌瘦,心下痞硬,飲食不化,時時噯氣,大便祕結。舌苔濁膩,脈象弦虛。

  {診斷要點}面黃肌瘦,飲食不節,時時噯氣,脈象弦虛。

  噯氣

  {治則}補中降逆。

  {方藥}旋覆花三錢,代赭石三錢,人蔘二錢,半夏三錢,甘草一錢,生薑一錢,大棗四枚。}

  4、實性

  {病因}飲食不節。

  {病機}傷於飲食,損及脾胃,宿食不化,食積壅滯,阻塞氣機,胃氣上逆,逐為噯氣。

  {病狀}胸脘痞滿,腹脹而痛,宿食不下,噯氣吞酸,嘔吐洩瀉,不欲飲食,舌苔黃膩,脈象弦滑。

  {診斷要點}脘腹脹痛,噯腐吞酸,嘔瀉畏食,脈象弦滑。

  {治則}和胃消食。

  噯氣方;南星二錢,半夏三錢,石膏五錢,香附三錢,共為丸或做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