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湯的食用方法

  高湯,又稱鮮湯,一般可分為毛湯、奶湯及清湯三大類。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高湯的用法,來看看吧。

  高湯的用法

  原料:用雞骨架和棒骨,我這回買的是雞腿架子和腔***脊***骨。

  步驟:

  1,做開水後,燒旺火,放入骨頭煮兩三分鐘,將血末煮出。然後撈出骨頭徹底沖洗乾淨。

  2,重新接水,放入骨頭,為了保持原味,我只放了兩片姜去腥。中火燒開後,再掠去浮末,然後轉小火慢煮兩個到兩個半小時後,轉中小火保持湯水微微沸騰的狀態滾20分鐘,這樣湯會更白些。

  3,湯徹底涼後,撈出骨頭。

  4,將一個個保鮮袋子分別套在一個個碗或者塑料盒上。

  5,將湯過濾。

  6,濾去肉渣和雜質後,把湯入包著碗的保鮮袋子中,每個袋子中倒入的量剛好是你每次做湯時需要的量。把袋子繫個釦子。

  7,連著碗一起放入冰箱裡冷凍。這樣可以確保袋子不會被湯撐得變形而受力破裂。

  8,用的時候,把肉湯冰取出,直接放入鍋裡煮融化後使用就可以了。

  高湯的製做及食用方法誤區

  冬天很多家庭都會燉湯,雞湯、羊肉湯、魚湯等。很多人都會認為湯比肉更有營養,可是營養師甘玲說這是一個誤解,其實肉湯的營養絕大多數還在肉裡,連吃帶喝是最好選擇。

  有人認為,肉和其他原料通過長時間熬煮,營養成分都會進入湯中,所以喝湯比吃肉有營養。甘玲說,這是錯誤的。因為除了水,湯的營養全部來自原 料,原料中有水溶性的營養素和非水溶性營養素之分。如水溶性維生素C、礦物質會部分進入湯內,而非水溶性的蛋白質90%-93%以上仍然留在肉裡,湯裡的 含量不足總數的10%。

  她強調,燉湯不宜過長時間,否則容易引起蛋白變質,燉料選擇有機肉和蔬菜為上佳。另外,肉湯也不宜過量飲用。因為肉中含有大量脂肪,在燉制過程 中脂肪會溶解在熱湯中,多喝湯容易增加血脂,對心腦血管健康不利。血脂偏高者如果要補充蛋白質,可以用豆腐菜湯取代肉湯;同時,肉湯中嘌呤含量高,嘌呤代 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均應慎食。

  哺乳期的嬰兒應以母乳為主,千萬莫食用大量高湯。

  總之,高湯只是我們烹飪的輔助品角色,營養並不全面,應注意食品的搭配。

  熬製高湯注意的七細節

  想要喝湯喝出健康的身體,在湯的製作細節上就要注重科學,做到“七要”。

  一、選料要精湛

  選料是熬好鮮湯的關鍵。要熬好湯,必須選鮮味足、異味小、血汙少、新鮮的動物原料,如雞肉、鴨肉、豬瘦肉、豬肘子、豬骨、火腿、板鴨、魚類等。這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琥珀酸、氨基酸、肽、核苷酸等,它們也是湯的鮮味的主要來源。

  二、食品要新鮮

  即選用鮮味足、無羶腥味的原料。新鮮並不是歷來所講究的“肉吃鮮殺魚吃跳”的“時鮮”。現代所講的鮮,是指魚、畜禽死後3~5小時,此時魚或禽肉的各種酶使蛋白質、脂肪等分解為氨基酸、脂肪酸等人體易於吸收的物質,不但營養最豐富,味道也最好。

  三、炊具要選好

  熬鮮湯用陳年瓦罐效果最佳。瓦罐是經過高溫燒製而成,具有通氣性、吸附性強、傳熱均勻、散熱緩慢等特點。熬湯時,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熱能 傳遞給裡面的原料,而相對平衡的環境溫度,又有利於水分子與食物的相互滲透,這種相互滲透的時間維持得越長,鮮香成分溢位得越多,熬出的湯的滋味就越鮮 醇,原料的質地就越酥爛。

  四、火候要適當

  熬湯的要訣是:旺火燒沸,小火慢煨。這樣才能把食品內的蛋白質浸出物等鮮香物質儘可能地溶解出來,使熬出的湯更加鮮醇味美。只有文火才能使營養物質溶出得更多,而且湯色清澈,味道濃醇。

  五、配水要合理

  水既是鮮香食品的溶劑,又是食品傳熱的介質。水溫的變化,用量的多少,對湯的營養和風味有著直接的影響。用水量一般是熬湯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 倍,而且要使食品與冷水共同受熱。熬湯不宜用熱水,如果一開始就往鍋裡倒熱水或者開水,肉的表面突然受到高溫,外層蛋白質就會馬上凝固,使裡層蛋白質不能 充分溶解到湯裡。此外,如果熬湯的中途往鍋里加涼水,蛋白質也不能充分溶解到湯裡,湯的味道會受影響,不夠鮮美,而且湯色也不夠清澈。

  六、搭配要適宜

  有些食物之間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營養素有互補作用,即餐桌上的“黃金搭配”。最值得一提的是海帶燉肉湯,酸性食品豬肉與鹼性食品海帶的營養正好能互相配合,這是日本的長壽地區沖繩的“長壽食品”。為了使湯的口味比較純正,一般不宜用太多品種的動物食品一起熬。

  七、操作要精細

  熬湯時不宜先放鹽,因為鹽具有滲透作用,會使原料中的水分排出,蛋白質凝固,鮮味不足。熬湯時溫度長時間維持在85~100攝氏度,如果在湯中 加蔬菜應隨放隨吃,以免維生素C被破壞。湯中可以適量放入味精、香油、胡椒、姜、蔥、蒜等調味品,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以免影響湯本來的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