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判斷重點練習及講解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公務員行測考試,希望可以對大家的公務員行測考試有所幫助。

  邏輯判斷重點練習1:

  1、近年,在對某大都市青少年犯罪情況的調查中,發現失足青少年中,24%都是離異家庭的子女。因此,離婚率的提高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假設每個家庭都有子女,則以下哪項如果是真的,最能對上述結論提出質疑?***  ***

  A. 十多年前該大都市的離婚率已接近四分之一,且連年居高不下

  B. 該大都市近年的離婚率較前有所下降

  C. 青少年的犯罪中性犯罪佔很大的比例

  D. 正常的離異比不正常地維繫已經破裂的家庭要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2、一切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方針政策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改革開放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所以改革開放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

  以下哪種推理方式與上面的這種論述最為相似?

  A. 一切行動聽指揮是一支隊伍能夠戰無不勝的紀律保證。所以,一個企業、一個地區要發展,必須提倡令行禁止,服從大局

  B. 經過對最近六個月銷售的健身器跟蹤調查,沒有發現一臺因質量問題而退貨或返修。因此,可以說這批健身器的質量是合格的

  C. 如果某種產品超過了市場需求,就可能出現滯銷現象。“卓群”領帶的供應量大大超過了市場需求,因此,一定會出現滯銷現象

  D. 凡是超越代理人許可權所籤的合同都是無效的。這份房地產建設合同是超越代理許可權簽定的,所以它是無效的

  3、在一次機關作風檢查中,當場發現有四人上班期間在辦公室打牌。單獨進行身份詢問時,戴眼鏡的說:“我們都不是該單位的。”年輕的說:“至少有一人是該單位的。”黑臉的說:“我什麼都不知道。”穿皮夾克的說:“至少有一人不是該單位的。”經核實,四人中只有一人講了真話。

  由此可見***  ***。

  A. 戴眼鏡和穿皮夾克的不是該單位的

  B. 黑臉的是該單位的,但年輕的不是該單位的

  C. 年輕的不是該單位的,而戴眼鏡的是該單位的

  D. 年輕的和穿皮夾克的都是該單位的

  4、某國採用了一種新方法來測試獻血者是否攜帶NANB肝炎病毒。在實施這種方法前估計因此將被淘汰的NANB病毒攜帶者將佔整個報名獻血者的5%。實際結果顯示,仍然有三分之二的攜帶NANB病毒的報名獻血者通過測試而獻了血,他們佔實際獻血人數的10%。由此可以推出***  ***。

  A. NANB病毒的測定是國際範圍內醫學界的難題

  B. 實施測試方法前對被淘汰的NANB病毒攜帶者數量百分比的估計偏高

  C. 實施測試方法前對被淘汰的NANB病毒攜帶者數量百分比的估計偏低

  D. 實施測試方法前對被淘汰的NANB病毒攜帶者數量百分比的估計非常準確

  5、在美國,總額420萬美元的大學獎學金津貼去年無人問津,因為許多獎學金專案沒有吸引到合乎專案標準的申請者。這在一個每年有成千上萬名有前途的學生付不起學費的國家是一種驚人的資金浪費。因此這些獎學金的標準應當被修改。下列哪一項如果為真,最支援上面的結論?

  A. 許多獎學金無人領取並不是因為它們的合格標準太嚴格了,而是因為這些獎學金專案很少宣佈它們的存在

  B. 一些獎學金專案已經發現在沒有進行冗長並且昂貴的法律程式的情況下不可能修改它們的合格標準

  C. 去年,大量的獎學金專案發放了所有的可獲得的獎學金津貼,大部分專案也有非常嚴格的合格標準

  D. 某些獎學金專案僅僅接受學習某一確定的專業的學生的申請,但是美國的大學不再提供那些獎學金專案所指定的領域的專業

  參考答案:

  1.A。題幹中的結論是離婚率的提高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原因是失足青少年中離異家庭的子女佔24%,A項中指出離婚率十年前已接近四分之一,則青少年中應有近四分之一是離異家庭的子女,因此,由“失足青少年中離異家庭的子女佔24%”無法推出“離婚率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削弱了該題乾的結論。

  2.考查直言命題的三段論推理。大前提:一切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方針政策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小前提:改革開放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結論:改革開放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A、B兩項均不是三段論,C項錯在大前提是可能的語氣。而結論中是肯定的語氣。只有D項與題幹論述相似。

  3.考查直言命題的對當推理。戴眼鏡的和年輕的說的話是矛盾的,二者必有一真一假。所以,黑臉的和穿皮夾克的說的話都是假的,由穿皮夾克的人的話為假可推出所有人都是該單位的。正確答案是D。

  4.分析推理類題目。由“仍然有三分之二的攜帶NANB病毒的報名獻血者通過測試而獻了血,他們佔實際獻血人數的10%”可知,被淘汰的三分之一的攜帶NANB病毒的報名獻血者佔實際獻血人數的5%。而實驗前的估計是“被淘汰的NANB病毒攜帶者將佔整個報名獻血者的5%”。由於報名獻血者的人數等於實際獻血人數加被淘汰的人數。因此實驗前的估計高於真正被淘汰的人數。故答案選B。

  5.加強型題目。題幹由大量獎學金無人問津推出“這些獎學金的標準應當被修改”的結論。

  A項說明獎學金無人問津是“另有他因”,削弱了結論;B項是無關項,能否修改標準與是否應當修改標準無關:C項說明獎學金專案的嚴格標準並不影響學生申請和獎學金津貼發放,削弱了結論;D項說明這些獎學金專案所指定的專業標準有問題,應該修改,加強了結論。故答案選D。

  邏輯判斷重點練習2:

  1.作為意識的“本體”的人腦,必然是現實的人腦;現實的人腦總是長在現實的人身上的;而現實的人又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之中的。所以*** ***。

  A.人腦是意識的真正本體 B.人本身是意識的真正本體

  C.社會關係是意識的真正本體 D.意識沒有真正的本體

  2.西歐在建立文明社會時打破了原有的氏族關係,建立了以區域為中心的政治關係。中國與西歐不同,它在建立文明社會時沒有打破原有的氏族關係,相反卻以氏族關係為依據,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建立起國家制度,這樣的國家是以家族的宗法關係為主幹的,所以*** ***。

  A.西歐的文明比中國的文明先進

  B.在中國文明裡,國便是家,家就是國,家為國的本位,國是家的放大

  C.西歐文明不重視血緣親情關係

  D.中國的文明比西歐的文明先進

  3.香港“廉政公署”自1974年成立以來,強力肅貪,共調查2200多件貪汙、行賄案件,檢控涉案不法政府官員1355人,以香港彈丸之地,調查案件如此之多,涉及人員如此之眾,但並未阻礙香港的經濟發展與繁榮。可見*** ***。

  A.反腐敗鬥爭會影響經濟建設

  B.反腐敗鬥爭本身是不會影響經濟建設的

  C.香港的貪汙腐敗現象十分嚴重

  D.香港經濟的發展與繁榮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有一支廉潔高效的公務員隊伍

  4.作家在其晚期的作品中沒有像其早期那樣嚴格遵守小說結構的成規。由於最近發現的一部他的小說的結構像他早期的作品一樣嚴格地遵守了那些成規,因此該作品一定創作於他的早期。上面論述所依據的假設是*** ***。

  A.作家在其創作晚期比早期更不願意打破某種成規

  B.隨著創作的發展,作家日益意識不到其小說結構的成規

  C.在其職業生涯晚期,該作家是其時代惟一有意打破小說結構成規的作家

  D.作家在其創作生涯的晚期沒有寫過任何模仿其早期作品風格的小說

  5.在政府與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利義務關係中,政府的權利很大,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也相對較大;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力較小,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也相對較小。因此*** ***。

  A.政府在這個權利義務關係中吃虧了

  B.生產者和消費者在這個權利義務關係中處於不利地位

  C.從某一單一主體來看,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不存在誰吃虧的問題

  D.兩個方面都吃虧了

  參考答案:

  1.C。【解析】這是一個典型的判斷推理題。本題包括3個陳述,作為意識“本體”的人腦,必然是現實的人腦,為大前提,由後兩個陳述可知人腦是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之中的,所以,可以得出結論,社會關係是意識的真正本體,故C正確;A、B則不能從陳述中推出,D完全錯誤。

  2.B。【解析】陳述中沒有做兩個文明之間的比較,所以A、D不正確;陳述中只說西歐在建立文明社會時打破了原有的氏族關係,並沒有說西歐文明不重視血緣親情關係,所以C不正確;由陳述中還可知,中國文明社會是以家為依據和紐帶建立起來的,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家為國的本位,國是家的放大,故B正確。

  3.B。【解析】由陳述明顯可以得出結論,反腐敗鬥爭是不會影響經濟建設的,故B正確;A與陳述相反,排除A;C中說法正確,但只是陳述的一個方面,是片面的,排除C;陳述中提到香港貪汙腐敗案件多,人員眾,並未提及有一支廉潔高效的公務員隊伍,故D也可以排除。正確答案為B。

  4.D。【解析】本題可使用排除法。要選擇論述所依據的假設,那麼這個假設應該與題幹中論述的說法一致。A項的說法與題幹第一句話就矛盾,顯然錯誤;B項題幹中只說明作家的晚期小說沒有嚴格的遵守小說結構的成規,並不意味著作家就意識不到這種成規的存在,B也不能選;C項題幹中並沒有說明同時代其他作家的情況,故C也是不能選的。

  5.C。【解析】由陳述可知權利與義務成正比例關係,權利大則義務大,權利小則義務小,所以C為正確答案。從陳述中不能直接推出哪一方面吃虧的問題,因此A、B、D可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