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紅花的辦法_紅花栽培技術

  紅花既好看又有很多的功效作用,那麼紅花怎麼種植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紅花的種植方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紅花的種植方法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乾燥氣候,耐寒、耐旱、耐鹽鹼、耐脊薄。發芽最適溫度25℃,幼苗能耐-5℃。南方秋播生育期200-250d,北方春播生育期120d。以選向陽、地熱高燥、土層深厚、中等肥力、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忌連作,花期忌澇。前作以豆科、禾本科作物為好,可與蔬菜間作。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選種可用音株混合選擇法,選取生長健壯,高度適中,分枝低而多,花序多,管狀花桔紅色,無病蟲害的植株作留種植株。北方以栽無刺紅花為主,南方以栽有刺紅花為主。新疆和西北地區引進油紅花栽培。播種前般用52-54℃溫水浸種10min,轉入冷水中冷卻後,取出晾乾後播種。赤有用30%菲酯拌種進行種子消素或用退菌特或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按種量的0.3%拌種後,施塑粒袋內悶1-2d,再行播種。播種期南方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初,北方春季3-4月,宜早不宜遲。穴播或條播。穴播按行株距40cm×25cm開穴,穴深6cm,每穴播種5-6顆。每1hm2用種量22.5-30kg。條播按行距40cm開條溝,溝深5-6cm,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土,稍加鎮壓。每1hm2用種最30-45kg。約經15d左右出苗。

  田間管理

  一、中耕追肥:紅花封壟前進行第三次中耕,同時培土,防止紅花倒伏。紅花第二次追

  紅花-原植物肥在伸長期到分枝期,此期是紅花需肥的敏感時期。據試驗:此期氮素吸收量達總量的75%,磷和鉀分別佔65%和50%。當苗高30釐米、葉片數由15片增加到50片左右出現分枝時需肥量最多,應重施抽枝肥。如果這一階段能保證肥料的充分供應,則能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施肥要注意有機肥和化肥的混合施用,各種肥料要合理搭配,同時注意微量元素的施用。一般每畝施人畜肥水2000~2500千克,混合過磷酸鈣20~25千克或硫酸銨10千克。現蕾前,可根外追肥1~2次,所用肥料可以是0.2%磷酸二氫鉀溶液,也可以用0.5千克尿素、1千克過磷酸鈣,加水100千克溶解過濾後噴施。在伸長期或花蕾期施含有銅、鉬、鋅、硼等微量元素的微肥,可增加子粒的飽滿度,提高千粒重。追肥可結合開溝培土進行。

  據試驗報道,蕾期噴施米醋,可使紅花生長勢好,葉色濃綠,有明顯的增產效果。具體方法是將米醋稀釋200~5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

  二、灌溉:紅花耐旱怕澇,掌握好灌溉技術是獲得紅花高產的關鍵因素。紅花分枝期、始花期、終花期乾旱時需澆水。

  紅花的澆水方式一般採用細流溝灌或隔行溝灌,這樣既節約用水,又不會因積水導致病害的發生。大水漫灌易引起根腐病,噴灌則易引起鏽病和枯萎病蔓延。

  紅花的澆水時間,以早晨或傍晚為宜。紅花在高溫下浸溼2小時以上,就可能發生死亡。如在2~3日內有大雨,最好不要灌溉。在終花期,一般不再澆水。如果澆水過多,就會影響產量和含油量。

  不同品種對水的需求量也各不相同。一般早熟品種需水量較少,晚熟品種需水量較多。新疆、甘肅等地的品種抗澇能力較強,外引的油用品種抗澇能力較弱。因此,在灌溉時必須慎重。在緯度和溫度都較高的地區,在紅花蓮座期及伸長階段應儘量滿足它對水分和肥料的需要,以利於紅花的早期生長髮育。

  三、打頂:紅花打頂可促進分枝,增加花蕾。當紅花株高1米左右,分枝數達20枝時,應進行打頂。但打頂後必須加強肥、水管理。每畝追施尿素10千克,或碳酸氫銨30千克。

  四、輪作倒茬:輪作倒茬可減輕紅花病害發生,提高紅花產量。紅花的前茬以馬鈴薯、大豆、玉米為好,小麥次之。紅花較其他作物消耗地力少,可作為麥類作物的前茬。為減輕紅花病蟲害的發生,尤其是水澆地,紅花切忌連作。

  化學除草

  紅花,又稱草紅花。雙子葉植物,菊科主產河南、浙江、四川等地。活血通經,去瘀止痛。活血通經藥。是藥材的一種,所以紅花田施用除草劑也要掌握一定規則,中國農藥第一網總結如下8點:

  1.注意化學除草劑的選擇性、專一性和時間性,不可誤用、亂用。

  2.嚴格掌握限用劑量。除草劑使用應根據具體土質、考慮農田小氣候,嚴格按藥品說明規定的劑量範圍、用藥濃度和用藥量使用。

  3.合理混用藥劑。兩種以上除草劑混合使用時,要嚴格掌握配合比例和施藥時間及噴藥技術,並要考慮彼此間有無抵抗作用或其它副作用。

  4.注意施藥隔離和風向,霧滴不過細,以免飄移造成鄰近農田受到藥害,同時注意對下茬作物的影響。

  5.掌握好施除草劑的最佳時間和技術操作要領,妥善儲存好藥劑,防止錯用,並搞好噴霧器具的清洗,以免誤用,使其它作物產生藥害。

  6.注意環境條件對除草劑的影響,溫度水分、光照、土壤型別、有機質含量、土壤耕作和整地水平等因素,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除草劑的除草效果。

  7.靈活用藥。藥用植物基部藥土法施藥除草,要在無露水條件下進行,以免莖葉接觸藥液受害。

  8.市場上還沒有專門用於藥材的除草劑,多為借用蔬菜、果樹等除草劑,因此,必須在有實踐經驗的專家或技術人員指導下購買除草劑或實施除草作業,以免造成經濟損失和不良後果。

  採收加工

  四月春播,6至7月左右進入花期,生長週期3至4個月。南方栽植紅花5~6月份開花,北方8~9月份開花,雲南紅花12月種植,次年3月採收。進入盛花期後,應及時採收紅花。紅花滿身有刺,給花的採收工作帶來麻煩,可穿厚的牛仔衣服進田間採收,也可在清晨露水未乾時採收,此時的刺變軟,有利於採收工作。

  採回的紅花,放陰涼處陰乾,也可用文火焙乾,溫度控制在45℃以下,未乾時不能堆放,以免發黴變質。

 

  病蟲害防治

  1.鏽病:為害葉片,以葉背面發生較多。防治方法是:採花後拾淨殘株病葉燒燬;噴97%的敵鏽鈉300~400倍液,每隔10天一次,連續2~3次即可。進行輪作,以防治土壤中的病原菌為害。

  2.根腐病:由根腐病菌侵染,整個生育階段均可發生,尤其是幼苗期、開花期發病嚴重。發病後植株萎蔫,呈淺黃色,最後死亡。防治方法: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燒掉,防止傳染給周圍植

  紅花株,在病株穴中撒一些生石灰或快喃丹,殺死根際線蟲,用50%的託布津1000倍液澆灌病株。

  3.黑斑病:病原菌為半知菌,在4~5月發生,受害後葉片上呈橢圓形病斑,具同心輪紋。防治方法:清除病枝殘葉,集中銷燬;與禾本科作物輪作;雨後及時開溝排水,降低土壤溼度。發病時可用70%代森錳鋅600~800倍液噴霧,每隔7天一次,連續2~3次。

  4.炭疽病:為紅花生產後期的病害,主要為害枝莖、花蕾莖部和總苞。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與禾本科作物輪作;用30%菲醌25克拌種5千克,拌後播種;用70%代森錳鋅600~800倍液進行噴灑,每隔10天一次,連續2~3次。要注意排除積水,降低土壤溼度,抑制病原菌的傳播。

  5.鑽心蟲

  對花序危害極大,一旦有蟲鑽進花序中,花朵死亡,嚴重影響產量。

  防治方法:在現蕾期應用甲胺磷葉面噴霧2-3次,把鑽心蟲殺死。 在蚜蟲發生期,可用樂果1000倍噴霧2~3次,可殺死蚜蟲。

  6.猝倒病

  猝倒病是紅花上重要病害,各種植區普遍發生,嚴重影響紅花產量和品質。主要危害幼苗的莖或莖基部,初生水漬狀病斑,後病斑組織腐爛或縊縮,幼苗猝倒。病菌侵入後,在皮層薄壁細胞中擴充套件,菌絲蔓延於細胞間或細胞內,後在病組織內形成卵孢子越冬。該病多發生在土壤潮溼和連陰雨多的地方,與其他根腐病共同為害。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重病田實行統一育苗,無病新土育苗。加強苗床管理,增施磷鉀肥,培育壯苗,適時澆水,避免低溫、高溼條件出現。

  ***2***藥劑防治。

  ①採用營養缽育苗的,移栽時用15%綠亨l號450倍液灌穴。採用直播的可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拌種雙粉劑300g對細乾土100kg製成藥土撤在種子上覆蓋一層,然後再覆土。

  ②出苗後發病的可噴灑72.2%普力克水劑40D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64%防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2%克露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69%安克·錳鋅可溼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800-900倍液。

  常用藥劑 綠亨l號、甲基立枯磷、拌種雙、普力克、甲霜靈錳鋅、防毒礬、克露、安克·錳鋅

  紅花的種植要點

  紅花種植首先要選擇一塊適合的土地,要選擇土壤深厚以及平整的土地,這樣有利於後期的管理。紅花種植是用種子播種的,所以我們要找到合適的紅花種子。在種植之前最好是先在土地上澆一遍水,或者也可以將紅花種子在水裡浸泡一下,這樣有利於紅花種子的發芽。紅花的播種很簡單,只要將種子灑在準備好的土地裡就可以了。

  等到紅花的幼苗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要根據幼苗的長勢將多餘的瘦弱的幼苗除去。需要注意的是,紅花的種植對水分的需求比較大,所以在種子播種以後,要多澆幾次水。確保紅花的幼苗有充足的水分。

  紅花栽培技術

  一、選地和整地

  ***一***選地 紅花適應性較強,在我縣2100米以下海拔均可種植,喜溫暖乾燥、陽光充足的氣候,耐旱、耐寒,忌高溫高溼,以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為宜。不宜在低窪積水的粘土上種植。

  ***二***整地 由於我縣種植紅花均選擇秋植,前作是黃豆、花生、烤煙、玉米均適宜。整地時只需將地塊深翻一遍,清除枯枝雜草,細碎土塊,做到土碎地平即可;水稻田可採取免耕種植的方式。

  二、適時播種及合理密植

  ***一***調整播種期? 紅花屬長日照植物,不同播期產量不同,早播者產量高,晚播者產量低,故播種宜早不宜晚。紅花幼苗較耐寒,能耐-6.6℃低溫,個別品種能耐-15℃低溫,因此,紅花播種一般在10月上旬;冷涼山區旱地可在9月中、下旬播種,即在玉米未收穫前挖“玉米腳”種植。

  ***二***種子處理 為保證獲得高產穩產,保證齊苗壯苗是關鍵,對此,種子需用清水浸泡6—8小時讓其充分吸水,保證出苗。畝用種量1—2公斤。

  ***三***合理密植

  株距按6寸—7寸,行距按9寸—1尺,塘深度2—3寸,每塘播種3—4粒,保證每畝有10000—13000搪,每塘留2株保畝有效在20000—26000株,但也要依據以下幾個條件做適當調整:

  ***1*** 是旱地還是水澆地 旱地宜稀植,特別是缺雨年份,太密可能會減產。

  ***2*** 播種期 播種晚,宜密植,早播種,宜稀植。

  ***3*** 每隔4行須空出半行,以便進入地裡採花。

  播種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底肥種子必需分開放。底肥每畝可用15公斤複合肥或5公斤尿素***為保證出苗,一般不施用化肥作底肥,待苗齊後用作追肥***,畝用1000公斤農家肥。覆蓋土層深度不超過2寸,原則上要求蓋土時適當振壓,這樣更利於苗出土。

  三、中耕管理

  ***一***間苗:按株距6—7寸,行距9寸—1尺的規格種下,待苗齊後,每塘僅留2株,拔除病弱苗或過大過小株,保留中間株。

  ***二***合理灌水

  紅花有強大的根系,能從土壤深處吸收水分,不灌水仍有所收穫,但紅花最高產量是在灌溉的情況下獲得的,澆灌1、2、3和4次水的紅花種子產量平均比不澆水的產量依次高29%、44%、58%和76%。由於紅花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對水分都很敏感,所以,灌溉技術也是紅花栽培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如有不當,即使在降水量只有29.4 mm的乾旱地區,也可因灌水量過大而導致紅花大量死亡,因此灌溉必須慎之又慎,技術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 灌溉前需檢查土壤的水分狀況,若紅花根系所至之底土仍然是溼潤的,切勿進行灌溉。

  ***2*** 若天氣預報在2~3 天內有雨,最好暫不澆水。

  ***3*** 紅花除幼苗時在低溫下較耐溼外,其它生長階段對水分都很敏感,噴灌易引起鏽病和枯萎病,漫灌易引起根腐病,均須避免。必須採用溝灌,最好採用隔行溝灌,這樣,既節約用水又最安全。

  ***4*** 灌溉完畢,需及時疏通排水系統,以免遇雨積水。

  ***5*** 最後一次澆水應在95%花球開花之前5 天進行。

  ***三***肥料管理

  紅花的耐旱、耐鹽鹼、耐瘠薄等特性被人們熟知,因而紅花種植區的多數種植戶將紅花栽植於肥力低下的土壤中,大多種植戶錯誤的認為,紅花不需要增施肥料;相反,另有一部分種植戶為獲得紅花高產而施用較多的肥料,也造成了增產不增收的結果。

  紅花對肥料的需求量一般取決於土壤自然肥力、水分狀況、播種期等,當土壤肥沃時,可以不施或少施氮肥,一般有灌溉條件的中低等肥力土壤,在定苗後結合中耕除草,追施尿素5—8公斤提苗,至孕蕾期每畝施用尿素10—15公斤。無灌溉條件的旱地,可不施氮肥***也可在大雨前每畝施尿素5~10 kg,或把尿素兌水澆灌***;給紅花施用微量肥料,增產效果明顯,一般從現蕾開始,每隔7~10 天噴施1次,可選用磷酸二氫鉀、有機鈣肥、液體多元鉀肥,硫酸鉀、硫酸硼等微肥,共噴3~4次。

  ***四***病害防治

  1、鏽病

  高溼有利於鏽病的發生,孢子隨風傳播,以冬孢子及冬孢子堆在病殘體上越冬,在春末夏初當低溫或中等溫度而溼度較高時侵染葉面,引起葉片枯死。防治方法:種子處理,用15%粉鏽寧拌種,用量為種子量的0.2%~0.4%;清潔田園,集中燒燬病殘體,實行2~3 年以上的輪作;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施殺菌劑,7~10 天噴1次,連續2~3次,可用20%粉鏽寧乳油0.1%溶液,波美0.3°的石硫合劑等藥劑交替噴施。

  2、枯萎病

  枯萎病也稱根腐病,病菌主要危害根部,初發病期,根莖部呈現褐色斑點,莖基表面呈現粉紅色的粘質物,最終導致基部皮層及鬚根腐爛,引起植株死亡。發病輕者損失1~2成,發病重者可全田毀滅。防治方法:要嚴格做到輪作不重茬,保持土壤排水份良好;及時拔除病株燒燬,病穴用石灰消毒;清除田間枯枝落葉及雜草,消滅越冬病原;用50%多菌靈,50%敵克鬆0.17%~0.20%的溶液等灌根。

  ***五***培土

  紅花抽莖後,上部分枝多,易於倒伏,故在3月上旬進行培土。

  ***六***打頂

  紅花株高達20—30釐米時掐去頂芽,促使分枝增多,增加花蕾數,提高紅花產量。

  四、採收加工

  紅花播種後,一般4—5個月開花,初期為*,後變成桔*,即可採摘,一個花蕾可採摘3-5次,不失時機的採摘是紅花增產的關鍵。紅花采摘後,置通風乾燥處涼幹。花采摘後15-20天,種子即成熟,可收割打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