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印度民族起義的經過

  印度民族起義一般指1857年到1859年發生在北部和中部印度的反對英國統治的民族起義,以下是小編為你提供的印度民族起義經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1857年5月9日英國駐印度軍團第3輕騎兵團的85名印度士兵拒絕使用擦拭了豬油的子彈被判處10年苦役。

  5月10日密拉特的孟加拉部隊第11輕騎兵團和20輕騎兵團發動叛亂,釋放第3騎兵團士兵,並攻擊英國人居民區,把所有能找到的歐洲人和印度的基督教徒都殺光了,把房子燒燬了。

  在密拉特的英國士兵有2083人並有12門野戰炮,印度士兵有2500餘人,也許是由於當地的英國軍官覺得可以控制局勢,於是沒有通知其他地方的英國守軍,而對反抗者的行動反應又慢,使得起義軍隊前往德里前進。

  5月11日起義軍隊到達德里,當地的印度人加入反英運動,攻擊紅堡,殺掉5名英國人並要求居住在當地的莫臥兒帝國皇帝穆罕默德·巴哈杜爾·沙復位,他勉強同意成為叛亂的首領。

  西帕衣團繼續屠殺城裡的英國人和基督教徒。

  反英分子看法不一致。許多印度人加入抗英運動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希望恢復莫臥兒帝國或者馬拉特帝國。

  印東公司在1853年佔領了章西地區,叛亂爆發以後,該地區的女王拉克希米·巴依發動暴力反抗。

  許多伊斯蘭教徒因為宗教原因參加反抗運動。但是,一部分印度人不支援這次起義。旁遮普的錫克教徒對莫臥兒帝國恨之入骨,他們和英國人站在同一條戰線。

  在Oudh地區,遜尼派的人民不希望什葉派的莫臥兒復位。南部地區的印度人當時並沒有受到東印度公司的管轄,所以只是零星反叛,沒有大的起義活動。

  英國沒有馬上反擊。最後,兩個兵團從密拉特和西姆拉出發,進攻德里,一路上殺了無數的印度人。

  與此同時,一些英國部隊離開印度的土地,被調動去俄羅斯參加克里米亞戰爭。英國人走了近兩個月的路程後,在德里附近的Badl-ki-Serai村同印度反抗者交戰,並逼他們撤退德里。

  在這座大城市裡,反抗者很容易得到援軍和糧食,英國軍隊為數不多,無法攻打反抗者的基地。

  瞭解印度民族起義的意義

  國內意義 :大起義提高了廣大印度人民的愛國主義覺悟。趕走外國侵略者,恢復印度的獨立的思想第一次提出並傳播到民間。大量反英鬥爭的 英雄事蹟流傳下來,在群眾中埋下了革命種子,成為日後推動印度民族運動發展和走向勝利的強大的精神鼓舞源泉。

  國際意義:大起義延緩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侵略 亞洲的速度;它和中國的太平天國革命、伊朗 巴布教徒起義、日本 明治維新一起構成了 亞洲革命風暴,顯示了亞洲人民的英勇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