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是哪個時代的詩人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與杜牧合稱“小李杜”,那麼李商隱生活在哪個時代?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李商隱生活在哪個時代,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商隱生活在哪個時代

  眾所周知,唐朝詩人輩出,而現今史料上可以查詢的著名詩人大多出自於唐朝,畢竟唐詩、宋詞、元曲各代表當朝的一個文學發展方向,因此談及詩歌、詩人則首推唐代。作為“小李杜”之一的著名詩人李商隱,其姓氏也不難與李唐盛世產生聯想,而他也的確是唐代詩人,卻無奈生在晚唐。

  事實上,李商隱與著名詩人李賀一樣,還是唐氏宗親,也就是大唐王朝的皇家親屬,他自己本人也在多部作品中提及此事,不過因為皇室宗室繁衍過快,且年代久遠,早已不知還剩下幾分唐氏血統,而且鮮有富貴,因此家境在晚唐時期也是一番落寞之態,他的這個皇室宗族身份也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實際利益。

  作為著名的晚唐詩人,李商隱與著名詩人杜牧齊名,一起被世人稱之為“小李杜”,再加上詩人李賀,三人被合稱為三李,另與詩人溫庭筠也相交甚歡,被合稱為“溫李”。大概因為生不逢時而又懷才不遇,他一生在官場上不得志,卻意外成就了他的文學造詣,李商隱生在晚唐,此時唐詩已成落魄之態,其發展態勢已大不如前,更何況已經歷了唐詩最為繁盛的登峰,難有造極。但李商隱卻在如此大環境大背景下,將唐詩再次推向高峰,並自成自己的一個風格,其詩流傳至今仍被傳誦,也是有所慰藉。

  此外,李商隱有著鮮明的政治傾向與抱負,他一心報效國家,但由於他所在的唐王朝處於日漸沒落的時代,因此在他的很多詩歌中能讀到對政治與統治者的強烈不滿、憤恨以及濃濃的愛國情懷。

  李商隱的詩都有哪些

  李商隱的詩歌傳世的有六百餘首,作為一個有著明顯政治傾向以及抱負的積極分子,他的詩中直接觸及政治題材的佔了很大的比例,詠史詩具有極高的成就,既不是無病呻吟,也並非託古懷今,而是借歷史經驗來批議當下世事與統治者,將古今二者巧妙結合,創造了一種政治詩的特殊形式,加強了詠史詩的藝術感。

  他的愛情詩在中華古典詩中佔有獨特的一席之地,而無題詩又是李商隱本人別具一格的創新,主要以男女情思為主題,很大一部分表達的是對妻子的深情,意境美好,感情婉轉,辭藻華麗,節奏有致,讀起來意味深長,觸動人心。其中最突出的特色,要數他詩文中的朦朧感,讀起來迷離卻動人,得以傳誦。

  李商隱的詩歌能夠在當時詩人輩出的年代獨樹一幟,主要是因為其心思敏感,用情至深,開啟了詩文創作的新風格與新藝術層面。其中他詩歌成就的最高峰要數近體詩,七言律絕尤為最佳,是繼杜甫之後,唐七律史上的第二座豐碑。

  李商隱的愛情詩

  李商隱作為一位情感豐富的詩人,愛情題材在他的詩歌中佔據很大的比重,除了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表達情思之外,詩人還有不少描寫女子思情人的詩歌,以及這首《無題·八歲偷照鏡》講的是一個少女在成長過程中的懷春心理,更有不少人猜測詩人筆下的這位姑娘可能正是李商隱的初戀。

  這首詩歌的大意是,小女孩八歲的時候私底下喜歡自己偷偷照著鏡,便已經能夠將眉毛畫成長眉了。而到了十歲,小姑娘到郊外踏青時會在腦海中想象著把荷花做成自己的衣裳裙子。女孩子到了十二歲,會開始學著彈古箏,銀色的護甲套在指上始終不取下來。等年齡到了十四歲時呢,女孩子就會羞著避免面對男性,即便是最親近的親人也不例外,這個時候的她可能在思考自己什麼時候才會出嫁吧。而到了十五呢,姑娘會背對著鞦韆哭泣,在風中吹乾眼淚,唯恐美好的青春年華如同春天一樣消逝。

  在這首詩歌中,李商隱站在少女的角度上,將小小姑娘初步長成、逐漸懷春的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她的焦灼與鬱悶,心中渴盼少年男兒的懷春之思彷彿才人等待入仕遇知一般。將姑娘小小年紀就愛美畫眉、性情清高以荷花作衣自賞、苦練琴藝、懷春羞澀迴避男性以及待嫁閨中的愁緒等一系列過程均描寫得入木三分。

  然而通過描述,也有人認為詩人對這位姑娘如此熟悉,定是青梅竹馬的異性才有如此親密的觀察,而“十五泣春風”或許正指代了二人這段無疾而終的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