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大棚種植方法

  生菜作物種植前應對其土壤進行深耕翻新,選用優質的品種,加強作物間的肥水供應,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品種選擇。選擇耐寒、耐抽薹的品種,如:義大利全年耐抽薹生菜、香港玻璃脆生菜等。

  二、培育壯苗。生菜種子小,頂土能力弱,一般採用育苗移栽。苗床要施足腐熟的有機肥,整平耙細,覆蓋土要過篩。如有條件,可採用珍珠岩、細爐碴等輕基質進行無土育苗則更利於出苗。

  10月初至11月可在大棚內播種育苗,畝用種量20-25克,需苗床約10平方米。播種前種子應在15-20℃的條件下浸種催芽。苗床播前灌水,撒播後覆細土1-1.5釐米。當幼苗長到3片真葉時,可按株行距6釐米×8釐米分苗。苗床溫度白天控制在18-20℃,夜晚12-14℃。苗齡一般為35-40天。

  三、合理定植。11月至翌年1月,當幼苗5-6片真葉時,定植在大棚中越冬。定植前結合整地,畝施腐熟的有機肥3000千克,深翻後整平做成平畦。定植時株距為25-30釐米,行距為20-25釐米。若採收幼苗,按10釐米行株距定苗即可。秧苗儘量帶土定植。定植深度以根土表面與地平面相齊為宜,栽後及時澆水,促使迅速緩苗。

  四、田間管理

  1、溫度管理。冬季大棚生菜栽培應注意保溫。白天溫度保持18℃-20℃,夜間在13℃-15℃。勿使溫度過低,造成冷害或凍害,溫度過高,會造成植株徒長,影響品質。

  2、肥水管理。由於生菜為無公害蔬菜,可作生食蔬菜,所以追肥不建議施用人畜糞,一般以尿素為主。適時追施3-4次,可在定植緩苗後澆0.3%尿素液,每畝用尿素5千克左右。以後每隔10天施一次,遇乾旱要多澆水。封行後,一般不再施肥澆水,保持畦面稍幹,採收前數天禁澆水,以利採後貯運。

  3、病蟲害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地老虎等。蚜蟲發生時,可及時噴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4000倍液防治。若有地老虎危害,可用90%敵百蟲800倍液間噴灑地面防治。

  病害主要有霜黴病、軟腐病、菌核病等。霜黴病可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霧;軟腐病可用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及時噴霧;菌核病可用80%多菌靈超微粉6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

  五、採收。生菜的採收宜早不宜遲,以保證其鮮嫩的品質。當植株具有15-25片葉、株重100-300克時,及時採收。畝採收1500千克左右。

  生菜種植技術

  選用品種,選用優質高產、抗病蟲、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好的生菜品種。春茬在2-4月播種育苗,5-6月收穫;早播的應採用抗性強的不結球品種,否則結球品種易在早春先期抽薹和在夏季高溫季節不易結球。播種後在適溫15-20℃條件下3-4天即可發芽。

  生菜種植方法之生長環境,適宜微酸性土壤,在有機質富饒的土壤中種植,保水、保肥力強、產量高,如在乾旱缺水的土壤中種植,根系發育不全,生長不充實,菜味略苦,品質差。生菜不同的生長期,對水分要求不同,幼苗期不能幹燥不能太溼,太乾苗子易老化,太溼了苗子易徒長。發棵期,要適當控制水分,結球期水分要充足,缺水葉小,味苦。結球后期水分不要過多,以免發生裂球,導致病害。

  定植管理,生菜的根系不深,應選擇保水、保肥力強和肥沃的土壤栽培。一般栽植密度:早熟品種行株距為23釐米×20釐米,中、晚熟品種為33釐米×24釐米。生菜一般追肥3-4次。定植緩苗後追施一次緩苗肥,施肥濃度要稀一點。越冬的春生菜在定植後追肥一次,冬季一般不施肥。春季需連續追肥2-3次。緩苗水後要看土壤墒情和生長情況掌握澆水的次數。一般5-7天澆一水。春季氣溫較低時,水量宜小,澆水間隔的日期長;生長盛期需水量多,要保持土壤溼潤;葉球形成後,要控制澆水,防止水分不均造成裂球和爛心;保護地栽培開始結球時,澆水既要保證植株對水分的需要,又不能過量,控制田間溼度不宜過大,以防病害發生。定植緩苗後,應進行中耕除草,增強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發育。

  採收,生菜葉球成熟後要及時採收,採收稍遲就會影響品質。散葉生菜定植後40天左右就可採收,單株重0.2-0.4千克;結球生菜定植後50天即可採收。單株重0.4-0.5千克。畝產量:早熟品種1000-1500千克,中、晚熟品種畝產2500千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