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冬棗大棚種植方法

  冬棗大家有聽過嗎?聽過冬棗的人吧知道冬棗是如何進行大棚種植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冬棗自花開會產生花粉較強,可配授粉樹。

  2、種植時,挖坑將苗放入,縱橫成行,不宜太密,也不宜太散,灌水後埋土保墒。

  3、春季栽植後,灑水到地表,隨後覆土、摟平、鋪地膜,保墒增溫推進成活。

  冬棗枝幹的修剪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枝幹的修剪有利於調節主枝的生長和結果的量,並且逐年轉向以坐果為主要元素,要培養高產量的冬棗,通過對枝幹的枝頭的修剪,主要就是為了擴大樹主枝的強大。冬棗的結果枝是脫落性枝,發芽隨著棗吊生長而不斷分枝,且開花量大,據調查,棗樹沒有大小年,只要樹幹結構合理分配,通風透光,就可以得到大碩的冬棗綴滿了枝頭。

  冬棗中含有很多營養成分,因此會贏得消費者的購買。冬棗中富含的環磷酸腺苷是一種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質,參與人體內多種生理活動,可以調節免疫系統,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保護冠狀動脈,降低膽固醇,抑制癌細胞增殖的作用,冬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P,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E以及鉀、鈉、鐵、銅等多種微量元素,對於健全毛細血管,維持血管壁彈性,抗動脈粥樣硬化很有益。

  溫室冬棗管理栽培技術

  1、溫室冬棗栽培主要技術措施

  1.1 建棚與栽植

  1.1.1 溫室結構 跨度9m,脊高5m,牆厚3m***牆為梯形***,下地0.5m,一般長度為80m。也可利用現有的蔬菜日光溫室栽植冬棗。

  1.1.2 苗木選擇 選擇純正的冬棗品種。苗木標 準為:苗高40cm以上,木質化程度高,地徑0.5cm,有3條以上側根,主根長20cm, 根系發育良好,無病、蟲、傷害。

  1.1.3 栽植方法 按照2m×1m的密度規劃株行距。新建棚,生土多,肥力差,應重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每667m2施6m3腐熟的廄肥***牛、羊、雞糞***+三元素***15-15-15***複合肥30~50kg ,深翻30cm,平整好地塊,規劃好行間距,挖深寬各40cm的栽植溝,填土壤調理劑及有機肥至30cm深時踏實。於3月中旬栽植,栽後澆水,栽後不間套作物。

  1.2 扣棚時間

  一般在12月下旬***外界溫度達到0℃時***,開始扣棚升溫,升溫前覆蓋地膜。

  1.3 溫度管理

  1.3.1 扣棚後逐漸升溫,一般白天20~25℃,晚上4~6℃。以後每週提溫2~3℃, 最高溫度控制在30℃以內;二是萌芽期,白天溫度不高於30℃,晚間不高於8℃;三是初花期,白天溫度24~28℃不超過30℃,晚間不高於15℃;四是盛花期,白天24~32℃,不高於32℃,晚間不高於16℃;五是果實膨大期,溫度在25~35℃,不高於35℃比較適宜; 六是轉色成熟期,最適溫度28~32℃,且晝夜溫差大,有利轉色增糖。此時外界自然溫度高,需要注意防高溫日灼。遇高溫樹下滴灌,樹上噴水,用水調溫。在極端高溫和強光照時段,應在12:00—16:00 棚上蓋遮陽網或加蓋二膜。

  1.3.2 適時適度通風。通過通風調節溫室內溫度,晴天通風要緩慢開通風口,在花期更應注意早通風慢升溫。

  1.4 配方施肥

  溫室冬棗屬高投入、高效益、精細栽培。應採取測土化驗配方施肥。應重視有機肥、微生物菌肥的施用,嚴格控制化肥使用量。前期以氮促長,以磷促根;中後期多施鉀肥,補硼增鈣噴施矽肥。溫室冬棗基肥需施2次,秋季收穫後施1次,以有機肥為主,每667m2施生物有機肥150~200kg ,配施三元素複合肥50kg,行間溝施;膨果期每667m2追施聚離子鉀20~30kg,以後在葉面噴磷酸二氫鉀等。

  1.5 改進灌水方式

  升溫前冬灌1次,萌芽後安裝滴灌系統,根據墒情進行滴灌。一般天晴時滴灌,陰雨天外界溼度大時不灌。在花期應使溫室相對溼度保持80%~90%。

  1.6 坐果保果膨果措施

  ***1***疏除過密棗吊和木質化棗吊,一般1個棗股留2~3個棗吊;

  ***2***棗吊摘心。對25~30cm長的棗吊掐尖摘心,坐果率比不摘心高10倍。摘心早,保花保果效果好。

  ***3***環剝、環割;看樹勢,過旺的樹***葉色深綠,葉平展不卷***宜在初花期環割,盛花期環剝,弱樹盛花期環割。具體環剝操作技術為在離地面留1~2個二次枝,主幹進行環剝。剝後1~2d不要用手觸控新開的甲口;剝後2d,待甲口晾乾後,塗護甲寶加菊酯藥防甲口蟲和螞蟻上樹。

  ***4***噴施質量分數為10×10-6~15×10-6赤黴素***每包1g加水45kg左右即可***+硼肥,提高坐果率。一般年份要求噴1次。

  1.7 保果措施

  噴1次0.1%碩豐481***天然蕓薹素內酯***3000倍液+海藻酸葉面肥1200倍液,促果保果;對剝後仍偏旺的樹,間隔7~10d連割2~3次;棗吊去尖,在盛花時棗吊去尖,節約營養,促進坐果,果個均勻;疏果,膨果初期***幼果坐穩後***,進行疏果,每吊留2~4果。

  1.8 促轉色防日燒措施

  棗果成熟轉色是提高效益的重要環節。也是在 一年中外界溫度最高的時間,棗果發白轉色,極易受到強光照射後產生日灼,減少產量。一是通過滴灌,合理施水肥。二是加蓋二膜和遮陽網。

  1.9 採收

  為了提高效益,提倡分期採收。成熟一部分,採收一部分。可提高產量和品質,使效益倍增。1.10 病蟲害防治

  採用樹體主幹設隔離帶***貼黏蟲帶***,防止幼蟲上樹,深翻樹盤,殺死越冬害蟲及病原菌等,推廣物理防治技術。化學防治中,提倡使用高效低殘留農藥,推廣使用生物製劑,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三致”農藥和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藥。

  2、創新技術

  2.1 溫室冬棗高密度栽植, 採用新的定幹方式,實現當年栽植二年見效的模式

  從2010年, 專案組先後在安仁的安昌村、伏坡村的3個冬棗溫室中進行了高密度栽植試驗,在栽植中首先打破了傳統的定幹高度,使定幹高度從常規的60~80cm降到20~30cm,結合水肥管理,當年成活率達到95%以上。2011年初見效,2014年進入大面積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2.2 改變傳統施肥觀念, 減少大量元素肥料的施入,增施菌肥,促進溫室冬棗早熟,提高溫室冬棗的品質

  菌肥是微生物肥料的俗稱。主要通過有益微生物的活動,拮抗有害微生物,促進土壤中養分的轉化,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改善作物的營養條件,增加土壤肥力,達到作物早熟、優質的目的。溫室冬棗屬冬棗栽植技術中的一個新領域。“早熟、優質”才能達到高效。但在傳統的冬棗施肥模式中,棗農只注重大量元素肥料的施入以提高產量,而忽視大量施入化肥導致土壤板結,造成品質逐年下降。在試驗開始,我們就以早熟、優質為目標,提出增施菌肥以提高品質和提早成熟。在4年的試驗與推廣中,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並使該項技術成為溫室冬 棗栽培管理中的一個主要技術指標。

  2.3 採用滴灌、 加蓋二膜和遮陽網的方法,減少冬棗棗果在高溫期日灼的發病率,提高了溫室冬棗的商品率

  大荔溫室冬棗的成熟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此時外界高溫,尤其是雨後初晴較強的紫外線,易使即將成熟的冬棗發生日灼現象,造成棗果商品率降低,影響了棗農收益。2011年部分溫棚棗的日灼率達到20%左右,每棚損失上萬元。在2012—2014 年,通過採用滴灌方式,即保證了冬棗棗果生長所需水分,又降低了棚內溫度。同時採用加蓋二膜和遮陽網的方式,使日灼率控制在5%~10%,每棚增產萬元以上。

  2.4 嚴格控制棚內溫溼度,提高棚內冬棗的坐果率,提早成熟

  合理控制溫度、適時適度通風,調節溫室內溫度,是溫室冬棗栽培的關鍵。扣棚後首先根據冬棗的生長髮育特點,把握不同發育階段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