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有哪些故事

  張良是劉邦的得力謀士,還是歷史上漢初三傑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張良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張良的故事

  在經歷了四年***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之久的楚漢戰爭後,漢軍終於在劉邦及其眾位文武人才的帶領下擊敗了原來強盛的楚軍,成了當時中原唯一的霸主。劉邦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而他手下的開國功臣也需要一個個接受封賞。

  不過劉邦由底層的百姓衝到了皇帝寶座上,自然會被勝利衝昏了,他封了自己喜歡的像蕭何、張良還有同姓的那些人為侯,卻忘了還有一大幫同樣戰功卓越的人等著封賞。看著高祖劉邦這樣的對待,不免心生抱怨之情,一個個聚在一起討論劉邦的過失和不厚道之處。劉邦站在高高的洛陽南宮上,看到橋下的一眾將領們常常扎堆討論,心裡不免虛的慌。於是招來了張良問話。

  劉邦問張良:下面的那些將領們 整日扎堆討論到底幹什麼呢?已經是留侯的張良就是反問道:難懂皇上不知道啊,他們就是在討論謀反呀。劉邦就不悅道:天下才剛剛平定,哪裡還經得起折騰。張良就解釋說,現下皇帝你之所以能夠坐上皇位,靠的就是這些人的幫助。但是等你坐上皇位後,首先封賞的是蕭何、曹參這些你的老朋友,然後又誅殺了一些你所仇恨的人。所以他們就計算著各自的功勞,算出天下不夠分賞了,又計算著自己的過失會不會招來殺身之禍,最後就聚在一起討論反叛了。

  已經憂心忡忡的劉邦就問張良該怎麼辦,張良就問他現在最痛恨誰,劉邦回答是雍齒。於是張良就獻計劉邦封賞雍齒為候給文武群臣們看。這樣他們就會認為皇帝連自己最為痛恨的人都會封賞,那他們的功勞自然是不會忘記了劉邦依著張良的計策行事,果然奏效。

  張良取履的故事

  年輕的張良有一次走在路上,偶遇一個老人,看到悠閒的張良後,老人突然用力的蹬掉了自己的鞋子,神情傲慢的對著張良說,“小子,去!把我的鞋子撿上來。”張良內心十分生氣,但是看到對方是老人,所以心中憐惜,於是十分乖巧地去撿了鞋子。撿回後,張良將鞋子放到老人面前,老人很不客氣地說:“幫我穿上。”張良就依言跪在地上幫老人把鞋子穿上了。老人對張良的行為很滿意,哈哈大笑,說張良是可塑之才。隨即離開,留下了驚訝的張良留在原地,老人走了一公里左右後又返回,要求張良五天之後的拂曉十分,來橋上等他。張良答應了。

  五天後,張良天亮之後來橋這裡,那時老人早就到了,老人十分生氣,說張良比老人還來得晚,讓老人等,不禮貌,讓張良五天後再來一次。五天後,張良更早的來到橋上,沒想到老人還是比他早,老人很生氣,讓張良五天後再來。五天後,張良更早的來到橋上了,不一會兒,老人來了,看到張良很高興,把《太公兵法》一書交給了他。這就是張良取履的故事,這個故事中最難就是張良心中的善,因為他的善良,張良收穫了《太公兵法》一書,最後成為了著名的謀士。

  張良刺秦的故事

  張良當時出生在韓國,祖輩都是韓國朝廷上的官員。然而韓國被秦始皇滅掉了。這個時候張良還只是一個少年,但他心中已經種下了復仇的種子,因為自己的國家破滅了,這一切都歸結於秦始皇,所以他就有了要刺殺秦始皇的想法。

  張良在學禮的時候,遇到了滄海,他們很談得來,因為他們都有共同的願望,那就是刺殺秦始皇,於是他們便開始制定方案,希望能刺殺成功。在有了初步想法之後,緊接著他們就開始打聽秦始皇出行時的陣仗是怎樣的,最後知道了秦始皇所坐的馬車是由六匹馬拉的,所以他們將刺殺的目標定位為由六匹馬拉著的馬車。

  之後他們又得到了秦始皇何時出遊的訊息,張良便提前做好埋伏,他選擇了一個很合適的地點。在所有準備就緒後,張良和同伴就等著秦始皇的馬車到來,可是張良刺秦行動並沒有成功,這是因為在狙擊的時候並沒有成功射中秦始皇的馬車,而是射中了秦始皇偽裝的馬車,因為秦始皇也害怕自己的馬車被刺客注意到,所以準備了多輛由六匹馬拉的馬車,不巧的是張良射中了其他馬車。

  張良刺秦失敗後,知道訊息的秦始皇十分生氣,便下令要抓捕刺客。幸運的是,即便秦始皇下令在全國抓捕刺客,也沒有抓到張良,張良幸運的逃過了秦始皇軍隊的抓捕,並在後期有了一番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