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老師讀書隨筆

  窗邊的小豆豆,老師讀了之後有何感想要寫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窗邊的小豆豆》,大約***前就聽一位朋友提起過,說那是他念想了很久的書,有一天外省一名教育教學刊物的編輯給他的學生寄送來一大包書,裡邊竟然就有這本,他太高興了!

  後來我在書店看見,拾起,翻閱,只幾頁。

  侄女上學後,嫂子好像也買了這書。不能確定。

  今年寒假,在表妹的書桌上再看到這本書,我不由得重新拿起,認真地讀起來。遺憾的是還是沒讀完。

  其中每一個貌似簡單淺顯的小故事,很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對照反省。

  這是一本教師和家長應該認真閱讀和領悟的書。

  我仔細看時間,那是寫發生在二戰前日本一所規模很小的小學發生的故事。為什麼別人七八十年前的一所小學,其間生髮的每個故事背後所蘊涵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至今仍是我們可望不可即的理想。

  我好像從沒寫過書評,哪怕讀後感之類,總惶恐不能全面、客觀、精準地把握。每一本書,可以從多少個視角和層面去閱讀和理解啊!而每一個讀者,不過是從自己的理解角度和認知體驗去獲得你想要獲得的而已。賞花時,有人看到它的色,有人聞到它的香,有人閱出它的花期和年齡,有人想到它的藥用價值……一個作家的某篇文章被選用做一張中學生試卷的閱讀材料,作家看到材料後邊出的那幾道考題,再看參考答案,說讓他做根本做不及格。崔永元當著餘華的面評論了幾句《兄弟》,餘華說:你說得很好,但我並沒那麼想。

  可是看《窗邊的小豆豆》,小主人公的某些際遇及老師、家長、校長對此所持的態度,對當過五六小學教師的我來說,有似曾相識的親切。我與書中小林校長對教育的理解,他的辦學方式和對待孩子的心態,有某種契合,或者說那曾經是我作為教師的理想,是現在仍作為一名教師的我在現實的打壓和磨礪下對像星火一樣偶爾閃爍的微弱光芒尚未完全泯滅的追求。

  聰穎、學習成績優秀,在家長和老師的逼壓下對學習表現得不積極的表妹,說起《窗邊的小豆豆》眉飛色舞,這倒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我問她讀後有什麼感覺。

  我太喜歡巴學園了!居然把電車當教室。每個學生在學校裡還有一棵自己的樹。小豆豆幾節課不上去掏糞池找她丟失的東西也沒被校長責備,只是叫她掏了後要弄回去。那個校長,太牛了!認真專注地聽一年級的小豆豆講四個小時的話,連哈欠都沒打。我怎麼就遇不到這樣的學校、老師和校長呢?

  想要遇到這樣的校長,是難。

  我沒有殘忍地跟她說在中國幾乎根本不可能遇到這樣的學校和校長。為什麼中國人一當了官,官僚作風就開始顯現出來,除了政治體制的原因外,跟我們的教育息息相關。人文教育的缺失。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師和學生最重要的指標,其他不易短期見效的做為人更核心的價值,恰恰是最難以量化考核的,是不被當局領導、被社會看見和重視的。很多教育部門的領導根本不懂教育。你聽過一首兒歌嗎?裡面有一句是“什麼都不會的當校長”,也許這話過了,不客觀。校長會的也很多,不過無關乎教育。有那麼幾個稀少的懂教育的教師當上了校長,當上校長後的他***她***不會再是以前教師的樣子。

  你看,中國有多少學校多少老師多少家長急功近利地旋轉在教育這條跑道上。我們教育出來的人,當然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也功不可沒,不懂得無論強大還是弱小,每一個個體生命都理應受到尊重,即使大街上的乞丐,都有不可侵犯的人權。可是,大多數中國人,習慣像***往上爬,被迫像***往上爬,爬上去之後再把底下的人當狗。

  但是她還只有15歲,也許還應該相信點什麼,在不堪重負的學習壓力和即將一點一點看到社會更多的醜惡之時,還是讓她相信點什麼憧憬點什麼。就讓童話在她腦海裡續留的時間稍微長一些吧。所以我只在心裡對她說這兩段話。

  無獨有偶,昨天我在朋友家看到她的學生在一篇日記中也寫了讀《窗邊的小豆豆》後的感想。我只記得開頭她引用的“這是一本關於教育,關於成長,關於愛的書”,一個五年級的女孩,文字熟練老到,那是我驚詫的地方。相比之下,我還是對錶妹的那個評價印象深刻:我太喜歡巴學園了。小林宗作校長,太牛了!我怎麼就遇不到這樣的學校、老師和校長呢?

  照她這種讀後感或書評,我也敢做評論了,不,還是說確切些,我也敢說說我個人的感想了。小林校長,要是你活著,我很想見你一面,就是坐在你面前,你什麼也不說,也一定會讓我有如坐春風的感覺。我也想坐在你面前跟你說四個小時的話,你一定還會那樣,身子往前探,認真地聽著,毫不厭倦,期間連一個哈欠也不打。最好是能到你創辦的巴學園當一名老師。

  你和你的巴學園,真的太牛了!

  篇二

  好書,值得一讀再讀。

  窗邊的小豆豆,就是這樣一本好書。讓人讀了一遍,又忍不住再讀第二遍。

  當然,每讀一遍,感觸都是不同的。

  小林校長的教育是成功的,豆豆原來的老師的教育是失敗的,至少,對小豆豆來說,是這樣的。那麼,是什麼造成了他們的差異?僅僅是教學方法嗎?僅僅是師德嗎?我看,不盡然。

  成與敗的關鍵在於老師的角色不同,一個是知己,一個是仇敵。

  小豆豆可愛嗎?可愛!她正直善良,充滿童趣,富於想像,對周圍的一切充滿著好奇和求知的渴望,她的身上,到處都是我們童年的影子。讀著這些句子,我彷彿回到童年,爬牆上樹掏鳥窩,幸福的感覺盪漾在心中。試想,如果童年的我碰到小豆豆,那簡直就是遇到知音啦!我相信每個讀到小豆豆的孩子,都會把豆豆當作他們的知音。

  可是換一個位置,當作為老師的我們真正去面對孩子,當我們班真的有一個像小豆豆一樣的孩子 ,她每天站在視窗朝外面大喊大叫,把小櫥子裡的東西翻出來又放回去,每天在集體活動時大喊大叫,那我們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

  也許,不是欣賞,而是制止。

  而制止就是控制。

  其實很多時候,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我們的教育往往是建立在控制的基礎上。我們希望自己能夠控制課堂,控制集體教學中孩子的表現與迴應。我們對課堂管理的理解,還仍然停留在七十時代。

  沒有人喜歡被別人控制,特別是孩子。可想而知,當我們想去控制孩子時,孩子的反抗意識和反感情緒會很強烈,如果我們不能有效調整我們的教育策略,教與學的衝突就會隨之而來,最終,教與學,成仇敵。最終,我們會成為豆豆原來老師的翻版。

  篇三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的作者黑柳徹子,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生動的表達,讓我真實地走進了一個孩子的內心,讓我感到“巴學園”不是一所學校,而是一個幸福溫馨的大家庭,在那裡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幸福快樂的,在那裡的每一個孩子都不會忘記那一段美好時光的,那將成為他們一生寶貴的財富,將直接影響到他們以後的為人處世。

  在這本書裡讓我最難忘的就是那個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校長和那個天真善良的“小豆豆”。校長可以稱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他懂得孩子的心理,知道他們的需要,能設身處地的為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著想,這是值得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應該好好考慮的一個大問題。校長竟然能想到把廢棄的電車改成教室,讓每一個來這裡的孩子都會從心裡喜歡。他從來不責怪孩子,而且有足夠的耐心聽孩子們說4個小時的話,就像老朋友一樣。在這裡沒有統一校服的限制,校長甚至讓孩子們穿最差的衣服來,只為讓孩子們活動時可以無拘無束;在這裡他們可以隨心所欲的上自己喜歡的課,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老師瞭解每一個孩子的個性、愛好、興趣,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找到自己發展的方向。

  校長本著為了每一個孩子發展的目的,生成了許多孩子們喜歡的活動:裸身洗澡,讓孩子們以最自然地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其實是為了讓像泰明那樣身體有缺陷的孩子克服羞怯心理,消除“劣等意識”;露營,為孩子們的童年留下寶貴的經歷;試膽量,讓孩子明白鬼也害怕,人不用怕鬼;一句“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沒有說教,卻讓孩子們營養均衡,不挑食;利用飯前的時間鍛鍊孩子們表達的勇氣,幫助他們樹立自信,校長的一句“然後呢”就可以開啟孩子們的話匣子,讓他們不再拘謹和害怕;一場別開生面的運動會,因地制宜,別出心裁,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其中,最終高橋君奪得了全部專案的第一名,這對於高橋君來說,是一生的鼓勵,也幫助他樹立了永遠的自信;旱田,通過讓孩子們親身實踐,讓他們看到“真正的東西”,讓他們明白只有親身經歷的才會印象深刻;野炊,鍛鍊孩子們的自理、自立能力,他他們從小就要學會做飯,學會生存。

  在“巴學園”裡,每一個知識的傳授,每一個技能的培養,每一種意識的滲透,都是潛移默化的,老師從不會採取“填鴨式”教學,這樣反而讓孩子們終生難忘。同樣的目的,採取的方法和手段不同,所取得的效果肯定也是不同的。死記硬背的知識遠不如實踐來的知識讓孩子們感興趣記的牢。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我們這裡的學校真是一個讓每一個孩子都討厭的,出校門以後再也沒有什麼留念的“地獄”,而“巴學園”對每一個孩子來說,確是一座可以讓人流連忘返的“天堂”。我也向往那裡,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在那樣的“天堂”裡快樂的成長,做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