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時候就流虛汗的原因

  出虛汗多半是腎虛造成的,朋友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十男九虛,越來越多的人,被腎虛所困擾。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血虛

  1、症象:相似於現代醫學的貧血症,指經常出現頭暈、眼花、面色萎黃、失眠、多夢、月經過多等症狀。

  2、補品:代表補品為阿膠、當歸等,阿膠就是驢皮膠,有補血、止血的功效,除了用阿膠制膏方外,可為婦女補血調經的常用補血藥。

  ***二***陽虛

  1、症象:一般是指除了氣虛症之外,還有畏寒、怕風、四肢發涼等症狀。

  2、補品:代表補品為鹿茸、鹿茸的壯陽功能較強,可磨粉或浸酒後服用;但陰虛內仍賄應禁忌,否則有可能造成出熱、煩躁不安等不良反應。

  ***三***陰虛

  1、症象:主要表現為五心煩熱,面赤生火、口乾易怒、性情煩躁,如更年期綜合症大多為陰虛症。

  2、補品:代表補品為銀耳、石斛等,銀耳補肺陰、潤腸的功能較佳,石斛生津止渴的功效好,當然西洋參在補氣的同時也可作為陰虛的補品。

  ***四***氣虛

  1、症象:主要為神疲乏力、氣短、倦怠等“乏力症群”,也就是指全身精神不佳,體力不濟。

  2、補品:代表補品為人蔘,包括西洋參、白參、野山參、紅參等;一般說氣虛而稍偏熱的, 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綜合症者應服用西洋參為宜;單獨氣虛的可服用白參、氣虛較嚴重的可服用野山參,因為野山參補氣的功效顯著;反之,氣虛偏寒的應用紅參進補。紅參有補氣溫陽的功效。

  從小時候就流虛汗怎麼辦

  中醫認為,氣虛是指由於人體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此病患者除了可表現為易出汗外,還可伴有身體虛弱、面色蒼白、食慾不振、呼吸短促、四肢乏力、精神萎靡、胸悶氣短、頭暈等症狀。夏季,陽氣旺盛,正是此類患者進行調補的最佳時機。下面就推薦一款具有調補氣虛作用的食療方--甘麥大棗湯。

  此湯的民間做法是:取浮小麥30克,甘草3~5克,大棗10枚,冰糖適量。將浮小麥和甘草洗淨。將大棗去核。將浮小麥、甘草和大棗一起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燉煮30分鐘,然後加入冰糖即成,可吃棗喝湯,每日服一劑。

  甘麥大棗湯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方中的浮小麥味甘、性涼,可入心經,具有除虛熱、止汗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大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冰糖具有補中益氣、和胃潤肺的功效。將上述食材合用,具有補虛益氣、除熱止汗、安心凝神的功效,非常適合伴有愛出汗、全身乏力、易疲勞等症狀的氣虛患者經常食用。

  此外,氣虛症狀嚴重的,也可在此方中加入5~10克的黃芪。黃芪具有補氣固表的功效,是補氣的要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