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虛汗的原因是什麼

  夏天的時候天氣炎熱,人出汗是非常自然的一種現象,但是有些朋友,特別是男性朋友,即便是在冬天的時候,依然會有出汗的習慣,其實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出虛汗,是因為氣血不足或者是腎氣不足所導致的一種現象,那麼,出虛汗是什麼原因?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出虛汗的原因

  ①心氣不足

  症狀:多夢易驚,失眠,神疲睏倦,短氣,或喜悲善哭,精神恍惚,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養血益氣,寧心安神。

  選方:參香散加減。

  藥物:人蔘9g,黃芪、茯苓、白朮、山藥各12g,蓮肉、砂仁、沉香、檀香、甘草各6g。

  ②心血不足

  症狀:心悸怔忡,心煩失眠,多夢易驚,健忘頭昏,面色不華,舌淡,脈細。

  治法:養血安神。

  選方:四物湯合茸砂丹加減。

  藥物:熟地、當歸、白芍、川芎各12g,鹿茸、硃砂各6g,炒棗仁18g。

  ③心陰不足

  症狀:心悸怔忡,失眠多夢,五心煩熱,咽乾舌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養陰補心安神。

  選方:益氣安神湯加減。

  藥物:當歸、茯神、麥冬、生地各12g,黃連、遠志、竹葉、人蔘、黃芪、膽星、蓮子心各6g,酸棗仁18g,硃砂3g。

  ④心腎不交

  症狀:心煩,失眠,多夢,遺精,腰痠腿軟,潮熱盜汗,舌紅無苔,脈細數。 治法:交通心腎。

  選方:黃連阿膠湯加減。

  藥物:黃連、黃芩、白芍、阿膠各9g,雞子黃1枚,龍骨12g。

  ⑤心膽氣虛

  症狀:驚悸不寧,膽怯善恐,夜寐多夢,胸悶氣短,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弦無力。

  治法:養心益氣,壯膽鎮驚。

  選方:平補鎮心丹。

  藥物:酸棗仁、龍齒各12g,車前子、茯苓、麥冬、茯神、天冬、熟地、山藥各9g,五味子,遠志、人蔘各6g,肉桂、硃砂、甘草各3g。

  ⑥心脾兩虛

  症狀:心悸健忘,少寐多夢,氣短神疲,面色萎黃,食少倦怠,腹脹便溏,舌質淡嫩,苔白,脈細弱。

  治法:補益心脾。

  選方:歸脾湯。

  藥物:人蔘、遠志、木香各6g,黃芪、白朮、當歸、茯神、酸棗仁、龍眼肉各9g,炙甘草3g。

  ⑦痰火內擾

  症狀:夢擾紛紜,頭暈心悸,急躁易怒,痰多胸悶,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化痰。

  選方:黃連溫膽腸加減。

  藥物:黃連6g,半夏、陳皮、茯神、竹茹、枳實各9g,甘草、生薑各3g,大棗5枚,珍珠母12g。

  出虛汗的建議

  中醫認為,氣虛是指由於人體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此病患者除了可表現為易出汗外,還可伴有身體虛弱、面色蒼白、食慾不振、呼吸短促、四肢乏力、精神萎靡、胸悶氣短、頭暈等症狀。夏季,陽氣旺盛,正是此類患者進行調補的最佳時機。下面就推薦一款具有調補氣虛作用的食療方--甘麥大棗湯。

  此湯的民間做法是:取浮小麥30克,甘草3~5克,大棗10枚,冰糖適量。將浮小麥和甘草洗淨。將大棗去核。將浮小麥、甘草和大棗一起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燉煮30分鐘,然後加入冰糖即成,可吃棗喝湯,每日服一劑。

  甘麥大棗湯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方中的浮小麥味甘、性涼,可入心經,具有除虛熱、止汗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大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冰糖具有補中益氣、和胃潤肺的功效。將上述食材合用,具有補虛益氣、除熱止汗、安心凝神的功效,非常適合伴有愛出汗、全身乏力、易疲勞等症狀的氣虛患者經常食用。

  此外,氣虛症狀嚴重的,也可在此方中加入5~10克的黃芪。黃芪具有補氣固表的功效,是補氣的要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