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建設有什麼模式

  企業文化建設有助於企業成為社會的優秀成員,對社會乃至環境都有積極的影響作用。企業文化中的理念和習慣可以在各處生根發芽,它可以產生於一個有影響力的個人,工作集體,部門或分支機構;它可以產生於組織等級的低層或高層。經常很多公司文化的組成因素與一名奠基者或其他早期領導者相聯絡,他們將這些因素清楚地表達為一種公司哲學或一套組織必須遵守的原理或公司政策形式,有時文化的組成因素髮源於公司的遠景展望,其戰略目的和戰略的核心內容。

  編者按:企業文化的建設卻在中小企業中遇見了不可小覷的“坎”,似乎總難上路,以至企業文化成了口上的“香餑餑”,實際中的“燙山芋”。說起來“又香又可口”,做下來見不著實效,甚至還越做越糟糕。

  那麼

  企業文化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軟體”。企業文化是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的總稱。企業文化是由企業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全體員工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並被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標、價值體系、基本信念及行為規範的總和。講通俗點,就是每一位員工都明白怎樣做是對企業有利的,而且都自覺自願地這樣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習慣;再經過一定時間的積澱,習慣成了自然,成了人們頭腦裡一種牢固的“觀念”,而這種“觀念”一旦形成,又會反作用於員工的行為,逐漸以規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為眾人的“行為規範”。

  企業文化的建設卻在中小企業中遇見了不可小覷的“坎”,似乎總難上路,以至企業文化成了口上的“香餑餑”,實際中的“燙山芋”。說起來“又香又可口”,做下來見不著實效,甚至還越做越糟糕。中小企業往往認為企業文化是大企業的事,中小企業“高攀”企業文化是“豬鼻子插蔥――裝像”。在企業文化建設的理念上上存在著一些糊塗認識。

  一是認為企業文化是虛的東西,主要目的就是讓員工更聽話,是讓外部對自己的感覺更正規與更具實力感。二是重外輕內,重形式輕內容,構建企業文化的外衣,忽視企業文化的核心。三是認為沒有企業文化照樣活得挺好。

  產生這種錯誤認識的根源還在於對企業文化的實質缺乏認知。企業文化除去那些表面的東西,核心就是企業的一種理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念,每個企業也都有自己的理念,就像人有靈魂一樣,企業也有靈魂。這就是說,任何企業,不論規模大小,不論歷史長短,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差別只是有的說出來了,有的沒有說出來。“沒有企業文化”的說法是錯誤的;“不搞企業文化建設”,不是說沒有企業文化,而是不改變原有的企業文化。打個比方,企業好比一座座大樓,有高的有矮的,有壯觀的有寒磣的,這是外表的印象。大樓的建築結構,看不見的鋼筋、螺釘、焊縫,以及是澆灌的混凝土,還是預製板,還是普通的磚石,這些就是企業文化。正是這些密佈大樓各處的關節、著力點,磚石和混凝土承載著整個大樓的沉重負荷。鋼筋的粗細、水泥標號的高低,整體澆注的還是磚砌的,這些都決定了大樓的堅固程度和使用壽命。就像“沒有磚石或鋼筋水泥的大樓”是不存在的一樣,沒有企業文化的企業同樣也是不存在的。“用一磚一石砌起來的大樓”是企業;“用鋼筋水泥整體澆注的大樓”也是企業。兩個企業的差別就在於企業文化的不同。企業文化並非大企業的“專利”,中小企業也要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

  中小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有4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