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得住氣才能成大器

  面對世間百態,我們要壓住自己內心的不平、消沉和躁動,在小處忍讓,才能在大處獲勝。

  古往今來,無數成大事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經歷過艱難曲折,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就舉出許多例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就連司馬遷本人,也是在遭遇宮刑之後發憤著書,才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傳唱於世。如果他們在面對這些困難挫折時不能沉住氣,那麼如何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光輝篇章呢?

  沒有人能夠一輩子交好運,也沒有人會一輩子走背運,每個人都不可能隨隨便便就收穫成功,失敗、打擊、痛苦都是成功前必須要經歷和承受的。在面對黑暗的時候只有沉住氣,才能等到日出。

  1993年,陳天橋以優異的成績與另外17名優秀學生獲得了提前一年畢業的機會。畢業時的喧鬧還猶在眼前,但陳天橋卻出乎意料地迎來了自己長達十個月被“雪藏”的經歷:當時,滿懷抱負的陳天橋被分配到陸家嘴集團公司,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在一個小房間裡放映有關集團情況介紹的錄影片。而這一放,就是十個月。

  在這十個月裡,陳天橋根本無法去跟別人談論自己的遠大理想,也沒辦法在簡單的放映工作中施展他的才智和抱負,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巨大的落差。此時年僅20歲的陳天橋卻提前品嚐到了寂寞的滋味。

  畢竟,自己是一個堂堂的復旦畢業生,而且還是一名跳級生,又是全市優秀學生幹部,過來就讓我幹這個。對於20多歲年輕氣盛的人來說,這種情況下很少有人會留下來,但陳天橋留下來了。

  陳天橋很快就意識到寂寞也是磨鍊意志的絕佳機會。這段時間,他潛心讀了很多書,為他後來獨特的管理風格打下了基礎。“我認識到,無論有怎樣的抱負,首先是要社會接受你,而不是要求社會來適應你,這是當時一個很大的收穫。”陳天橋說,“在我當時這樣一個年紀,這樣一個背景,我能耐得住10個月的寂寞,躲在一個小房間裡放錄影,我自己感覺這對後面的年輕人還是有所啟示的。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怎樣怎樣,要幹這個,要幹那個,但無論幹什麼,首先要適應環境,而不是等著環境來適應你。”

  10個月之後,機遇來了。集團下屬的一家企業有個幹部掛職鍛鍊的機會,集團選定陳天橋擔任那家有著200多人企業的副總經理。後來陳天橋回憶說,如果那樣的日子再延長10個月,他可能就堅持不下去了,而今天的人生道路可能也就變成另外一副樣子了。

  在掛職鍛鍊期間,來自復旦大學經濟系的教育使他擁有出色的戰略眼光,而寂寞的錘鍊讓他克服了一般年輕人好高騖遠、不腳踏實地的缺陷。在這家企業,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並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戰術和管理風格。不久,他被直接晉升為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的祕書。從此,開始了他的非凡人生。

  陳天橋並沒有放棄自己,沉住了氣,從而有了輝煌的今天。可見沉住氣對那些職場新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這一秒沉得住氣,那麼下一秒就會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