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貞革新的特點是什麼

  永貞革新是唐順宗永貞年間官僚夫士大以打擊宦官勢力、革除政治積弊為主要目的的改革,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永貞革新的特點,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永貞革新的特點

  永貞改革的主要特點有很多,這場發生於唐朝統治中期唐順宗永貞年間的改革是唐代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永貞改革呈現出了很多和別的改革不一樣的特點,永貞改革的主要特點包括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反對宦官專權等等。

  其實永貞改革的主要特點還應該包括改革整個持續時間不是很長,改革開始於唐順宗永貞年間,也結束於這一年,永貞改革持續了146天,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歷史非常短的一次改革,而且永貞改革最後失敗的原因也因為改革黨人欲速則不達,他們擔心唐順宗身體不好,所以在100多天之內推出了33條建議。

  其實改革的主要特點還有一個,那就是永貞改革的領導人在當時只是地位比較低下的官員,當時真正掌握權力的是宦官和一些節度使,皇親國戚也掌握有相當大的權力,這些權利在朝廷當中盤根錯節非常複雜,進行永貞改革的人盲目的想打擊他們實在是以卵擊石。

  總的來說永貞改革的主要特點體現在它的性質上,這是一場由愛國人士發起的維護封建統治的革新,主要目的就是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然而,後來永貞改革這幾個主要目的都沒有實現,反而讓王朝統治更加遭遇危機,在唐順宗死後幾個主要改革的領導者被太子追殺,家眷被流放,這次改革隨之宣告失敗,史稱二王八司馬事變。

  永貞革新的目的

  永貞改革是唐順宗發起的一場自上而下的革新運動,永貞改革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幾點,打擊地方割據勢力抑制藩鎮割據,二,防止宦官專權,把權力從宦官手中爭奪過來,三,整頓朝廷風氣,使得唐代又一次強盛,鞏固唐順宗的統治。

  後代專家認為永貞改革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維護封建統治,而唐順宗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得不把權力從宦官和藩鎮割據手中搶過來,所以永貞改革推出的33項政策中絕大一部分都是針對宦官專權和地方亂政的,永貞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皇帝重新統一大權,使得中央開始集權,權力才是永貞改革最根本的目的。

  其實除了權力之外,永貞改革還有一些其他的目的,比如說改革是為了整頓當時朝廷的風氣,當時朝廷的貪汙腐敗現象十分嚴重,很多官員向老百姓搜刮財富,所以唐順宗非常不能容忍這種貪汙腐敗現象,利用改革來打擊這些貪官,使得他們再也不敢輕舉妄動,所以說永貞改革的目的也應該包括整頓貪汙。

  除了整頓貪汙之外,永貞改革的目的還包括清除朝廷不良風氣,當時大大小小的官員為了討好皇帝都向皇帝進貢寶物和錢財,唐順宗認為這些寶物都是取之於老百姓的,應當歸還於老百姓。所以在永貞改革時期他取消了朝貢的制度,除了一品大臣之外其他大臣都不允許向皇帝進貢財物。

  永貞革新的影響

  ‍永貞革新的影響中,打擊貪汙腐敗是最大的影響。在唐順宗以前,官宦勢力以宮中的名義,在集市上私自霸佔財產,欺壓百姓。永貞革新運動中,嚴厲打擊這種行為,永貞革新運動中也打擊了一批貪官汙吏。

  永貞革新運動對唐朝的藩鎮割據局面也產生了影響。在唐順宗時,藩鎮割據嚴重,唐順宗抑制各地藩鎮的發展,將各地的藩鎮進行分解,使其無法與中央政府抗衡。可以說,永貞革新影響了唐朝中期的政局。

  永貞革新運動也影響了唐朝經濟的發展。永貞革新運動中實施了多項有利於商品經濟發展的政策,嚴厲打擊控制地方經濟的藩鎮節度使的大家族,使得商品經濟發展更加自由。並且永貞革新運動中還提出與番邦進行貿易往來。

  當然,永貞革新運動中也有不好的影響。永貞革新運動最後失敗了,這種失敗使得後起的勢力完全取消永貞革新運動中實施的政策,並且變本加厲地恢復舊制,使得唐朝的政權走向更加黑暗與衰落的場面。

  永貞革新的影響中,最大的影響是對宦官勢力的影響。宦官勢力在永貞革新運動失敗後登上政治舞臺,並且擅自擁立皇帝,使得唐朝後期的皇帝都被宦官控制。並且在永貞革新運動中出現了朋黨之爭,在永貞革新運動失敗後,這種朋黨之爭更加表面化,並且延續到唐朝的後期,使得唐朝的中央朝廷群臣拉幫結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