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語典故與釋義精選

  成語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結構形式固定、意義完整的固定片語或句子,漢英成語一直有著密切的關係,在結構形式和文化內涵上都有不可分割的關聯性。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合浦珠還的故事

  東漢時,合浦郡沿海盛產珍珠。那裡產的珍珠又圓又大,色澤純正,一直譽滿海內外,人們稱它為“合浦珠”。當地百姓都以採珠為生,以此向鄰郡交阯換取生活所需的糧食。採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機貪贓枉法,巧立名目盤剝珠民。為了撈到更多的油水,他們不顧珠蚌的生長規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撈。結果,珠蚌逐漸遷移到鄰近的交趾郡內,在合浦能捕撈到的越來越少了。合浦沿海的漁民向來靠採珠為生,很少有人種植稻米。採珠多,收入高,買糧食花些錢不在乎。如今產珠少,收入大量減少,漁民們連買糧食的錢都沒有,不少人因此而餓死。漢順帝劉保繼位後,派了一個名叫孟嘗的人當合浦太守。孟嚐到任後,很快找出了當地漁民沒有飯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廢除盤剝的非法規定,並不準漁民濫捕亂採,以便保護珠蚌的資源,處處為民求利。不到一年,珠蚌又繁衍起來,合浦又成了盛產珍珠的地方,從此那兒的百姓過上了安樂的生活。

  【解釋】 合浦:漢代郡名,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

  篇二:人言可畏的故事

  春秋時,鄭國的大夫子皮打算讓尹何擔任自己封地上的主管,尹何是子皮家的小臣,沒有管理這麼大地域的經驗和能力,許多人覺得此人難以勝任。

  為此,子皮徵求輔助自己執政的子產的意見。子產說:“尹何年紀輕,恐怕不行吧。”子皮不以為然,說:“尹何謹慎、敦厚,我很喜歡他,他也不會背叛我。他雖然缺乏經驗,但可以讓他學呀。學的時間久了,他也就懂得治理的道理了。”

  子產反對說:“那不行,大凡一個人愛護另一個人,總希望對被愛護的人有利。現在你愛護一個人,卻把這麼重要的事交給他。這好比你讓一個不會拿刀的人去割東西,那是會給割東西的人帶來很大損害的。這樣,今後又有誰敢再來求你保護呢?”

  接著,子產誠懇他說道:“您是鄭國的棟樑,要是屋棟斷裂了,我們這些住在屋子裡的人不是也要遭殃嗎?再舉一個例子說吧,如果您有一匹精緻美麗的錦緞,您決不會把它交給一個不會裁衣的人去學著裁製衣服,因為您怕把錦緞結糟蹋了。”

  說到這裡,子產把話引到正題上來:“大官大邑是用來維護百姓利益的,這比那匹精緻美麗的錦緞重要得多了。您連錦緞都捨不得給不會裁衣的人去裁製衣服,卻為什麼把大官大邑交給毫無經驗的人去擔任和管理呢?您這樣的作法,豈不是把錦緞看得比大官大邑還要重了嗎?我也從來沒有聽說過借做官的機會來學做官的。”

  子產見子皮聽了在點頭,又進一層說:“再拿打獵來作例子吧,有個人連馬車也不會駕、弓箭都不會射,他怎麼能打到野獸呢?恐怕野獸沒有打著,自己卻要翻車呢。管理國家大事也是如此”總要先學會再去當政而不能先當起政來再去學。硬要這樣子,必定會造成重大損失。”

  子皮聽了子產這席話,連連點頭說:“您說得對極了,我太不聰明瞭。衣服是穿在我自己身上的,所以我知道要慎重地選擇人來裁製。大官大邑關係到百姓的利益,我卻非常輕視,真是太鼠目寸光了!”說到這裡,子皮向子產拜了一拜,接著又說:“如果不是先生用這番話來提醒我,我還不知自己幹了蠢事呢。記得從前我曾經說過,你治理鄭國,我只治理我的家產,使我的身體有所寄託也就足夠了。我向您請求從今以後,連我的家事也聽從你的意見去做!”

  子產聽了連連搖頭說:“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面各不相同一樣,我怎麼敢說你的面貌與我的面貌相同呢?我心裡覺得你這樣做很危險,所以據實相告。”子產這話的言外之意是,我心裡的想法並不見得與你子皮的相同。

  子皮覺得子產對國家非常忠誠,所以把政事完全委託給他。後來,子產把鄭國治理得富強起來。

  【解釋】人言:別人的評論,指流言蜚語;畏:怕。指在背後的議論或誣衊的話很可怕。

  篇三:不屈不撓的故事

  王商,字子威,繼承父親的封號為樂呂侯,是漢成帝的丞相,他為人耿直,作風正派。

  漢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長安城中忽然有傳言說要發大水了,長安城就要被水吞沒了。霎[shà]時間,整個長安城的老百姓都驚慌起來大家扶老攜幼,爭相逃命。

  訊息傳到宮中,漢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宮中議事,商量對策。成帝的舅父、大將軍王鳳也驚慌失措,勸成帝、太后趕快躲到船上去準備撤離。大臣們也紛紛附和王鳳的意見。只有孫丞相王商堅決反對,他認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來,一定是謠傳,在這個關鍵時刻更不能輕易撤離,這樣只會使人心更加慌亂。成帝採納了王商的意見,過了一會,城裡也沒見大水來,謠言不攻自破,城裡的秩序也慢慢恢復了。調查下來,確實是傳言失實。成帝對王商能力排眾議很讚賞。王鳳卻認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臺,因此心懷不滿。

  王鳳有個親戚叫楊肜[róng],是琅那太守,因為沒有把他管轄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辦他的罪,王鳳為此親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楊肜說情,為他開脫。王商堅持原則,免去了楊肜的官職,王鳳更加懷恨在心,千方百計想要打擊報復。於是他勾結了同夥,誣陷王商。漢成帝最後聽信了讒言,罷免了王商的丞相職務。

  但是,是非自有公論。《漢書》的作者班固在撰寫王商的傳記時對王商的評價是:為人誠實公正,不屈不撓。這樣的評論是很客觀公正的。

  【解釋】屈:屈服;撓:彎曲。比喻在壓力和挫折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