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炮捶的起源和特點

  三皇炮捶是一種漢族武術拳種。簡稱"炮捶"。屬三皇門***亦稱人宗門.人祖門***三皇者,天皇 伏羲,地皇神農,人皇黃帝。拳以此立名日'三 皇";又因該拳出手如捶,發勁如炮,故名炮捶, 合之則稱"三皇炮捶"。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三皇炮捶的起源

  據古譜記載,明末清初,普照僧遊四川峨 嵋山,遇峨嵋道人,授以三皇炮捶。此後精心研 習,窮究其理。至康熙雍正年間,普照將此術傳 子喬三秀、甘風池。傳喬三秀由剛練柔,以柔為 體,以剛為用,保國強身;傳甘鳳池由柔練剛 "剛為體,以柔為用,意在修身養性。殊途歸 宗,各傳一支。乾隆年問,喬三秀傳丁喬齡***字 鶴齡***,而甘風池一支未聞傳人。道光年間.喬 鶴齡居河北冀縣南馮管村,將三皇炮捶傳予宋 邁倫,於連登王雙奎、張文采等人。於連登沿 用古法拳架,傳於後世。宋邁倫並數十門拳法 為一爐.融匯貫通,套路組合稍有不同,又以獨 創三皇絕技"夫子三拱手"而稱道。自此三皇炮 捶分為於、宋兩家。

  宋氏三皇炮捶始自宋彥超***字邁倫***。宋邁 倫生於嘉慶十四年***1810***九歲學藝,練弓 刀、石馬、步、箭。多次拜師,練拳不下數十 門。30歲出遊晉、冀、魯、豫、陝、鄂、黔,歸故里 後從師南馮管村喬三秀學三皇炮捶。喬三秀逝世後,朱邁倫閉門深究數十種拳理,博採眾長, 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依老架創新,自創宋氏炮 捶。36歲進京,創會友鏢局於七王府當差。逝 於光緒十八年***1893***,享年83歲。其拳技卓著,所授弟子眾多。宋氏炮捶以挺拔稱道。 於氏炮捶始自於連登***字金榜***。其沿用 古法套路,融個人所悟及練拳實踐於一體,風 格別具。於連登之子於鑑生,自幼從父習武, 練三皇炮捶及大槍,父病危時,囑鑑生投奔師 伯宋邁倫,以求大進。戰後人傳有"於拳宋手" 之說。

  三皇炮捶的基本功以馬步樁為主。基本拳 法有開門炮,劈山炮、連環炮,轉角炮.十字炮、 腦後炮,瀉肚炮、沖天炮、撩陰炮、扎地炮、窩心 炮和七星炮。合稱"十二炮法"。器械以大槍術 為主,注重滾、崩、劈、砸、挫、磕、握、挑、鬥、纏 擋、護等12種槍法。
 

  三皇炮捶的本段特點

  三皇炮捶要求樁步是: 兩 腳前橫後順,不丁不八,兩足抓地,兩膝外擺, 兩腿圈襠,後臀裡收。要求軀幹姿勢是:含胸 拔背,主宰於腰,要求上肢姿勢是:鬆肩墜肘, 兩肩微扣。其套路短小簡練。運動特點表現 為:功架樸實無華,一蓄一挺,勁力充實,"力 當先,"剛為主,剛中含柔,善攻中門,長短兼 用,以磋步進身,變化靈活,敏捷自如,收放隨 心,沉穩剛健,出手如炮. 三皇炮捶的拳理含陰陽造化之機,剛柔相 濟之道,虛實攻守進退之學該拳'以氣為主, 以力當先","'氣為君、力為臣、群臣相配乃能 制勝"。要求手眼、身、步和神、意氣、力有機 地融為一體。要求意念、呼吸動作三者密切 結合。練拳時主張+心靜氣,心靜神寧,蓄力 如開弓,發力如放箭。講求功守進退如一,攻 即是守,守即是攻,進即是退,退即是進。陰陽 互為其根 經常從事炮捶練習,可達到調精

  神,活氣血牡筋骨的健身效果。

  這一漢族傳統拳種主要流傳於北京、河北,山西、山 東,"遼寧河南、吉林等地亦有傳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