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國著名的什麼家

  孔子是著名的儒家創始人,那孔子是我國的什麼家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孔子是我國的什麼家,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是我國的什麼家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學派的創始者。關於他的祖先,曾是宋國的貴族,那時由於遭到遭難,遷居到魯國。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十七歲時,母親也離他而去。他一生的教育全靠自己自讀自修,好學的他還拜了好多個師傅,所以不論是禮儀還是音樂、射箭,他都是樣樣精通。

  他的一生在政治上沒有較多的貢獻,年輕的他做過微不足道的芝麻小官,直到五十多歲的時候才當上了魯國的宰相一職。可惜光景不長,由於政治上意見不統一,於是一氣之下就離開了魯國,開始了他的周遊列國之行。近十年的時間才回到魯國,埋頭於講學和正立古書籍。

  他的思想核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同時提倡“愛人”,要求統治者相親相愛,愛惜民力。其次,還主張嚴格遵守“禮”的規定。之後周朝就利用這“禮”的原則來區分君臣上下、父子尊卑的等級的典章制度。自漢以後,成為兩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

  孔子在教育這方面,打破了“學在官府”的舊傳統,推出私人講學的風氣。還提出“有教無類的口號”,因此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對今天的教育意義是極其大的。

  孔子禮的內容

  中國素來被稱為禮儀之邦,禮一直都是我們中國崇尚的文化,它代表一個國家的內涵、深度及強大。俗話說“禮尚往來”,“先禮後兵”……,禮已經成為我們中國文化不可割捨的一部分。孔子的禮一直是我們尊崇的文化,也是我國禮文化的奠基石。孔子的禮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首先是“克己復禮”,要看一個人的文化素質修養及所謂的家教,那就要觀察他平時的行為交往,禮一般都是隱蘊其之中。懂得剋制自己的行為,在禮的範圍內做規範的事,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學識、有內涵的人。在自尊的基礎上還要學會尊重理解他人,懂禮用禮是必不可缺的,這是前提條件。

  其次“以和為貴”,一個人有修養內涵還不都,在人人往來的社會環境中,以禮待人,以禮和人,特是極其重要的。家庭、社會,上至國家,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和”。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和諧了,人人交往和諧相處,社會也會跟著和諧,國家就會達到一個太平盛世的境界。

  最後是“以禮治國”,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拯救和恢復西周的“禮”一直是他的夢想和追求,他主張以禮治人,以禮服人,反對“法治”,他相通道德的力量比刑法更有說服力,更能使人民信服。這一思想在他的種種行為中皆有體現。

  孔子的“禮”一直是我們推崇的文化,“禮”從古存留至今,是一種摸不著看得到的文化。它對我們生活文化乃至方方面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孔子教育思想內容

  孔子是歷史上最早提出因材施教這個概念,他認為每個人的個性和能力都會有所差異,在對每個人的教育方面不能“一視同仁”,應該要根據每個人個人的特點以及能力來施行教育,對不同的物件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時他還提倡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受教育的物件沒有富貴貧賤之分。孔子還強調在教育學生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孔子還重視啟蒙教育,認為學習應該從小時候就開始。他還強調作為學生就應該保持認真努力的學習態度,虛心向學,在學習新的知識的同時還要經常複習早已學過的知識,畢竟溫故而知新。孔子認為學生要學會自我思考,而不是僅靠老師的教導,老師也不能只把注重知識灌輸給學生,要讓學生自己思考,並加以恰到好處的引導。

  孔子不僅提出了不少優秀的教育思想,他本身還是個教育家。他廣收學生,據說門下弟子有三千。他通過跟學生聊天以及仔細觀察學生的言行的方式來判斷學生的具體情況,然後根據學生的情況來施行教育。孔子在作為老師時,還以身作則,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榜樣,供學生學習。也正因為孔子正確合適的教育方法,使他培養出眾多有才又有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