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知識

  茶道可以說是一門很深奧的學科了,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茶道的表現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最早記述於宋代,有“吃茶”之說。流行於唐代。

  法門寺出土的金質茶具,展現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葉經烘乾後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時有時會加入鹽等調料,喝茶時與茶葉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②鬥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嚐,特別是要吸掉茶麵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鬥茶的最後勝利。

  ③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後來在安徽祁門地區也有盛行。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包含茶禮、禮法、環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藝是茶道的基礎,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藝可以獨立於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藝為載體,依存於茶藝。茶藝重點在“藝”,重在習茶藝術,以獲得審美享受;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通過茶藝修心養性、參悟大道。茶藝的內涵小於茶道,茶道的內涵包容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其外延介於茶道和茶文化之間。

  茶道的內涵

  茶道的內涵大於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我們這裡所說的‘藝’,是指製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裡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茶藝、茶道的內涵、外延均不相同,應嚴格區別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喝茶、品茶、茶藝的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茶道泡茶的要求

  一、茶葉好,茶量適中。要衝泡一壺好茶,選擇高品質的茶葉是必要條件,沖泡一壺茶的量根據茶葉容量的大小決定。

  二、水質要上佳。自古飲茶即注重水質,好的水可以讓茶益加發揮甘醇美味。一般而言,無色無味且含氧量高的水最適宜用來泡茶,又以泉水、井水及溪水最佳,市售的礦泉水若是純水或自然水亦可代替。

  三、如何泡好茶?時間最關鍵。泡好後茶葉需與茶湯分離,此時沖泡時間的把握便成為關鍵。若沖泡時間過久,茶湯變得苦澀。反之,沖泡時間過短,則泡不出茶的香馨,茶湯會帶有明顯的水味。若無法控制時間,則可根據茶湯的光彩來判定,只要茶湯顏色正確,必可泡出一杯好茶。由於不同茶葉的茶湯光彩不同,必須憑經驗加以判定,但大體來說,茶湯要明亮清澈,不可有渾濁狀。

  知道如何泡好茶是不夠的,還要知道什麼時候喝什麼茶。夏天出汗多,鉀、鈉也會隨著汗液流失,而鉀流失過多,更容易中暑、渾身無力,甚至心臟不好的還好出現不適。這時候就要多飲這些茶:

  金銀花茶:茶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可有效治療夏季常見的各種癰腫瘡毒、熱毒血痢及溫熱病。

  菊花茶:由白菊花和上等烏龍茶焙制而成的菊花茶,是每天接觸電子汙染的辦公一族應必備的一種茶。因為茶中的白菊具有去毒的作用,對體內積存的有害化學或放射性物質,都有低抗、排除的功效。

  普洱茶:剷除脂肪平小腹 中國茶多數都有促進脂肪代謝的效果,普洱茶更是消除多餘脂肪的高手。茶中含有的元素,有增強分解腹部脂肪的功效。

  蘆薈茶:好煙如命的倩女俊男們,為了健康還是趕快戒菸吧。想抽上一口的時候,泡一壺蘆薈茶,那與香菸相似的獨特苦味,是嘴饞時最好的替代品。

  枸杞茶: 如果一個人連續三天沒有排便,就買點沒特別苦味的枸杞茶喝一喝了。

  荷葉茶:古代減肥祕藥。一種用荷花的花、葉及果實製成的飲料,不僅能令人神輕氣爽,還有改善面色、減肥的作用。

  夏天到了,早晚溫差大,不僅要預防中暑,還要預防感冒,同時家裡、辦公室都備著茶葉、花茶,閒暇時候給自己泡一杯,提神的同時,還能消暑,如何泡好茶現在大家都瞭解,夏天是個不斷給自己補水的時期,以茶代水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