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有哪些誤區

  素食可謂是時尚的又一名詞,很多我們熟知的名人都在選擇這樣的膳食。愛因斯坦不但是位偉大的科學家同時他還是位素食主義者。他曾說:我認為素食者的人生態度,乃是出自極單純的生理上的平衡狀態,因此對於人類的理想是有所裨益的。

  吃素的誤區

  在很多人的意識裡,素食就等於健康,有利於改善血脂異常。殊不知,論膽固醇的來源,1/3由食物生成,2/3由體內自身合成。由於影響血脂合成和代謝的因素相當複雜,尤其是機體已經出現胰島素抵抗、脂肪代謝紊亂時,只是控制肉類和膽固醇的攝入,血脂異常的情況未必能得到改善。人們在食素期間,往往會陷入3個誤區:

  主食過多 既然不能吃肉,那就多吃米、面吧,總不能讓自己餓著。問題是,現代糧食加工非常精細,含有大量容易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攝入過多,超過身體的需要,就會在人體內轉化生成甘油三酯儲存下來。長此以往,高血脂就是必然的了。

  選擇不當 有的女士為了保持身材,很少吃主食,更少碰葷腥,但是血脂年年偏高。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她們鍾愛的瓜子、板栗、花生、核桃等堅果脂肪含量高,甜品和奶昔之類的食品含糖多,過多攝入這類食品很容易導致脂肪堆積。炒菜用油多,喜歡吃煎炸豆腐、炒河粉的素食者,也要注意這個問題。

  營養不足 素食者最容易缺乏B族維生素,因為維生素B1、B2、B6等在奶、蛋、肉、魚中含量較豐富。而B族維生素參與調節糖、脂代謝,促使其轉化成熱量而被消耗,若素食者體內缺乏B族維生素,糖、脂代謝紊亂也就不奇怪了。

  常吃五種素食相當於吃肉

  1、燕麥片:蛋白質含量略低於3%。它還同時富含錳、硒等微量元素,有降血脂作用。

  2、豌豆: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K、礦物質和維生素C,蛋白質含量為5%。

  3、花生醬:含與葡萄酒同樣的成分白藜蘆醇,以及單不飽和脂肪酸,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其蛋白質含量約為28%。

  4、糙米:不易升高血糖,含礦物質和纖維,蛋白質含量為2.5%。

  5、椰子:富含蛋白質和膳食纖維。不過,椰子肉的飽和脂肪含量也很高,不要經常食用。

  喬布斯,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食用素食,並且他的結髮妻子也與其同用素食。不僅這些智商超群的名人食用素食,同時演藝圈裡也不乏像鍾漢良、林心如、楊麗萍等這樣提倡素食的公眾人物。如今,越來越多的白領、明星、企業家、知識分子選擇了素食,那麼素食真的會給我們帶來健康嗎?素食的食用是否需要特別的指導?請營養專家帶我們走進素食,為我們揭開素食的面紗。

  不能說素食者比食肉者攝入的營養素少,但是需要特別關注某些營養素。蛋白質、必須脂肪酸、維生素B12、鈣等的攝入。素食的膳食結構中要攝入足夠的大豆製品、豆類、堅果、雞蛋、蔬菜、水果等。

  素食者不防多選擇種子類食物如葵花子、亞麻子、和南瓜子,以及這些種子的冷榨油和堅果類食物,他們是必須脂肪酸的優秀來源。必需脂肪酸是人體不可缺少又不能合成、必須通過食物供給的脂肪酸。必需脂肪酸與膽固醇結合後,才能在體內轉運與進行正常代謝。如果缺乏必需脂肪酸就和一些飽和脂肪酸結合,不能在體內進行正常轉運與代謝,並可能在血管壁沉積,發展成動脈粥樣硬化。同時堅果類食品也含有豐富的鈣,所以素食者每日可保證25g~50g堅果類食品的攝入。

  關注自己的體重,嚴格素食者要保證理想的體重。最簡便的理想體重計算方法:理想體重=身高***釐米***-105,如果體重已經低於標準的體重的10%,就要對全日膳食總熱量進行調整。適當增加巨集量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攝入。在保證大豆類、堅果類、蔬菜、水果攝入的同時一定不要忽略攝入足夠的碳水化合物,這樣才能保證全日總熱量的合理供給同時也做到了膳食平衡的原則。讓素食者的飲食更加合理、更加滿足機體需求,真正達到素食帶給人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