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沒有種子的原因

  香蕉***學名:Musa nana Lour.***芭蕉科芭蕉屬植物,又指其果實。熱帶地區廣泛栽培食用。香蕉味香、富於營養,終年可收穫,在溫帶地區也很受重視。植株為大型草本,從根狀莖發出,由葉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10~20尺***的假杆;葉長圓形至橢圓形,有的長達3~3.5公尺***10~11.5尺***,寬65公分***26寸***,10~20枚簇生莖頂。穗狀花序大,由假杆頂端抽出,花多數,淡黃色;果序彎垂,結果10~20串,約50~150個。植株結果後枯死,由根狀莖長出的吸根繼續繁殖,每一根株可活多年。原產亞洲東南部:臺灣、海南、廣東、廣西等地區均有栽培。


香蕉

  

  香蕉吃起來軟、糯、香、甜,深受人們喜愛。在非洲和東南亞一帶,有些地方的人將香蕉作為主食,煮食或晒乾後食用。很多人在吃香蕉的時候,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這種水果沒有籽呢?這些沒有籽的香蕉又是怎樣繁殖的呢?

  香蕉起源於亞洲馬來西亞一帶及中國西南地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果樹之一。現在的香蕉栽培種起源於野生的尖葉蕉和長梗蕉。這兩種野生香蕉品種的染色體有2組,都是二倍體,簡寫為2n,由22條染色體組成。它們都能產生種子,進行有性生殖,正常成長。不過,尖葉蕉果實小,風味較好,但是抵抗惡劣環境的能力差,不容易種植;而長梗蕉適應性強,卻味道欠佳。所以,這兩種野生香蕉品種都不適合栽培。

  尖葉蕉的染色體組成被稱為是AA染色體組,長梗蕉的染色體組成被稱為是BB染色體組。現在栽培的香蕉品種多數是經過改造的尖葉蕉,它們的染色體組成為AAA,是三倍體。這是利用野生的尖葉蕉在生殖過程中出現染色體減數分裂

  異常,形成了二倍體的配子,染色體組成為AA,將這些配子與正常的染色體組為A的單倍體配子結合,就會產生染色體組為AAA的三倍體香蕉品種。這種香蕉的果實大,味道好,產量也高,是現代主要的栽培香蕉種。   染色體組成的變化使三倍體香蕉與野生二倍體香蕉的繁殖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正常的二倍體香蕉繁殖時,22條染色體進行減數分裂,形成具有11條染色體的雌配子或雄配子,雌雄配子結合長出了二倍體香蕉,這些香蕉具有正常的種子。而栽培的香蕉多是三倍體的染色體組,在它們形成配子時,由33條染色體組成的三倍體品系進行減數分裂,染色體分配不均衡,很難形成一整套含有11條染色體的活性配子,因此就無法產生正常的種子。所以,我們通常看到的香蕉,都是沒有種子的。因為沒有種子,三倍體香蕉不能通過有性生殖來繁殖,只能通過無性生殖方法來繁衍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