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關係方面的論文

  公共關係是人類社會關係的一種表現形式,有關公共關係的學說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於美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試論公共安全領域中基於言語指徵的謊言識別研究 》

  摘 要:“謊言的言語指徵”就是指言語行為、言語方式、言語內容中能夠反映出說謊者正在說謊的資訊,“說謊自身並沒有標記”,只有某些線索形成了洩漏或者欺騙跡象。這些洩露、跡象就是謊言的言語指徵出現的原因。保羅艾克曼認為,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與思維有關,另一方面是與感情有關,因此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對謊言進行識別。

  關鍵詞:謊言 識別 言語指徵 語言內容

  中圖分類號: H08 文獻標識碼:A

  1言語行為

  言語行為理論是語言語用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理論,最初是由英國哲學家約翰·奧斯汀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根據言語行為理論,說話者說話時可能同時實施三種行為:言內行為,言外行為和言後行為。言內行為是說出詞、短語和分句的行為,它是通過句法、詞彙和音位來表達字面意義的行為。言外行為是表達說話者意圖的行為,它是在說某些話時所實施的行為。言後行為是通過某些話所實施的行為,或講某些話所導致的行為,它是話語所產生的後果或所引起的變化,它是通過講某些話所完成的行為。

  言語行為有無意識的、有意識的兩種,無意識的言語行為體現出生理性的、物理性的特徵,有意識的言語行為體現出心理性的、社會性的特徵。說謊者在說謊時都希望達到自己的目的使對方信服,性格外向的說謊者往往會選擇最容易影響他人感覺的言語行為編造謊言,例如提高聲調,而性格內向,較為老練的說謊者說謊時則會選擇與平常聲音表現無異的聲調。在對謊言進行識別的過程中前者在說話時表現出的反常的言語行為細節,就成了謊言識別的重要言語指徵,而後者雖然不易從聲音上發現異常,但卻可以根據其對聲音刻意的控制上進行辨別。

  2言語行為指徵

  2.1音高異常

  音高指的是說謊者聲音的高低,說謊者在不同的情緒狀態之下其說話的音高也不一樣,說謊者在說謊時自身會產生負罪或愧疚感,這是說謊者一種獨特的情緒表現,在這種情緒之下說謊者往往會出現比平時說話聲音較高的音高,當說謊者有意控制音高時,就很難察覺到其中的變化了。

  2.2停頓異常

  停頓是語流中的中斷或間歇,它是語流切分的最自然的標誌,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說話人想強調或突出的內容,是表達意義與態度的一種重要方法。保羅艾克曼認為,“在說謊的時候,最為常見的聲音印跡便是停頓”。這是說話人的表達未能完全受控于思維的一種表現。一是在不需停頓的地方有停頓。不需停頓的地方是指生理上、語法上、邏輯上、感情上沒有停頓必要的地方。那么,此處停頓或前或後的詞語隱藏了言者的某個祕密。二是情理上需要停頓的地方沒有停頓,某些語境要求說謊者進行回憶或者思考時,說謊者卻不假思索的對答如流,這就是對事先準備好說辭的表現。三是停頓的持續時間異常,根據不同的語境停頓的時間過短或者過長都可被視為異常。

  2.3語調異常

  語調是指話語的高低升降變化,有四種形式,即:升調調子由平升高,一般用來表示疑問、反問、驚異、號召等語氣。降調調子由平降低,一般用來表示肯定、請求等語氣。平調調子保持同樣高度推進,一般用來表示嚴肅、冷淡、敘述等語氣。曲折調調子先升後降或先降後升,一般表示含蓄、諷刺意味,或表示言外之意、讚歎等。如果語調與表達的情緒相矛盾或對立,那么可能就包含了說謊的訊息。

  3言語方式指徵

  說謊者在說謊時是通過有意誤導他人的手段使聽者相信他的謊言。謊者為了達到使對方信服的目的,會盡量採取說真話時的所有表達方式。在實際生活中,說謊者總會選擇他們自認為最為真誠的表達方式。既然這一表達方式是說謊者主觀選擇的,那么不同的主體就會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研究通過對文獻的整理總結出以下幾種說謊者經常選擇的言語方式。

  3.1模糊詞

  說謊者在說謊時語句中常出現模糊詞,模糊詞是指那些語義概念範圍不明確或概念外延不確定的詞。模糊詞可修飾話語中資訊的真實程度,如“可能、也許、或許、大概、應該”也可表示說話人或作者對某一內容所進行的主觀推測,或提出客觀依據,或對話語的內容進行間接性評價,或誘發人的想象力。總之,模糊詞收縮性大、變通性強,可以表達不確定的含義,令聽者得不到確切的資訊。

  3.2概括詞

  說謊者在說謊時語句中常出現概括詞,概括詞的意義比較概括,範圍比較廣,能用來指稱更多的物件與之相對應的“具體詞”意義比較具體,內涵更大,外延更小。說謊者多用概括詞,避用具體詞。

  3.3語氣詞

  說謊者在說謊時語句中常出現語氣詞,語氣詞是表示語氣的虛詞,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頓處表示種種語氣。謊者常常有意無意地多用語氣詞以增強信度、掩飾心虛。

  3.4歧義句

  說謊者在說謊時語句中常出現歧義句,所謂歧義句,是指至少具有兩種意義的句子。歧義的產生,主要源自同音詞、多音詞,歧義詞與歧義結構,談話雙方的文化背景、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差異。謊者喜用歧義句的原因與喜用歧義詞的原因一樣,是因為理解上至少存在兩種可能,方便事後自圓其說。

  3.5強調句

  說謊者在說謊時語句中常出現強調句。這裡的“強調”是個語用概念,它是指說謊者為了特別的表情達意的需要,有意突出某個資訊的表達策略。言者強調方式的選擇影響強調的強弱度、強調域的大小、強調點的多寡。

  4言語內容指徵

  除此之外,語言內容線索也是言語指徵中識別謊言的重要線索之一,許多研究者認為使用語言內容線索會比使用非語言線索獲得更高的謊言識別正確率。通過謊言的實質內容來分析判斷真偽,主要包括基於標準的內容分析和真實監控兩種方法。研究者認為人們之所以識別謊言的正確率較低, 是由於他們忽略了語言的內容線索, 並且過度或者錯誤使用其它兩種線索所導致的。

  4.1內容複雜程度

  說謊者在說謊時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使人信服,所以在說謊的過程中他們儘可能地提供充足的資訊,避免他人的懷疑,但是當他們在編造謊言的過程中不知道該提供什么資訊時,他們就會選擇替代資訊作為掩飾,這些替代資訊有可能是與主題無關的資訊混淆視聽,而這些多餘的資訊很可能已經偏離了談話的主題。

  其實說謊有時候比講真話更為困難,說謊者要花費更多的心思編造謊言使之聽上去更為合理,因此說謊者為了避免出錯他們給出的虛假陳述有時可能更為簡短,而且在陳述的內容當中往往缺乏他們的個人體驗。說謊者編造謊言的內容複雜程度也是判斷謊言的重要標準之一。

  4.2籠統的表達

  說謊者在對謊言進行編造時依靠的是自身的經驗和想象力,在編造的過程中不可能與事實完全一致,往往會有疏漏或考慮不周的地方,因此為了避免謊言敗露,說謊者一般選擇籠統的,模稜兩可的說法在其表達過程中常表現出缺乏關鍵資訊或缺乏具體資訊的特點。

  4.3消極的陳述

  說謊者在說謊時自身會產生負罪或愧疚感,這是說謊者一種獨特的情緒表現。說謊者在說謊的過程中自身的負罪或愧疚感會使得他們不願把自己與謊言聯絡起來,因此說謊者往往採用間接、不明確或過分概括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意思。這種消極的情緒有可能導致說謊者出現消極的的陳述。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們瞭解到言語指徵與欺騙之間的關係比非言語指徵與欺騙之間的關係更為清楚些。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在識別謊言與欺騙時,考慮到言語指徵的作用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當說謊者同樣掌握了言語指徵與欺騙之間的關係,他們可能會嘗試著避免出現上述的言語指徵,因此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不能排除說謊者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可能性。

  5影響言語指徵的因素

  5.1主觀因素

  5.1.1年齡

  編造謊言需要人們具有一定的認知和語言能力, 許多研究發現兒童心理理論和執行功能的發展與說謊能力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關。當兒童的心理理論和執行功能發展不完全時,兒童很難做出一致性和邏輯性的陳述。

  5.1.2事件的熟悉度

  一般說來,人們對真實經歷的事件比想象的事件更為熟悉, 這也是謊言和真話在語言內容上表現出差異的原因之一。熟悉度不僅影響陳述者的表達, 還影響判斷者判斷的正確率。

  5.2客觀因素

  5.2.1詢問策略

  不同的詢問策略也會影響陳述者講述事件的內容和方式。不同的策略要求說謊者提供的資訊量不同,因此也會影響對謊言的可信程度。

  5.2.2人際互動

  IDT 理論提出應該從人際互動的角度來研究謊言行為,該理論認為除了說謊者動機和自身因素能影響說謊者的行為外, 接受者的行為以及說謊者和接受者之間的互動也能影響說謊者的行為。研究者發現, 不論對於說謊者還是誠實者, 隨著訪談時間的延長, 其語言捲入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陳述的內容也更多,並且訪談者的語言捲入度也會影響陳述者,當訪談者具有較高捲入度時,陳述者也會提高自身的捲入度水平。

  6基於言語指徵的謊言識別在公共安全領域的應用

  謊言識別在公共安全領域的應用由來已久,但這種應用更多依賴於實踐經驗的積累,缺乏可靠的理論支援和實證研究,同時,這種實踐經驗往往帶有濃重的個人化色彩,因此往往不具有操作上的推廣性和可傳授性。自艾克曼等研究者在欺騙識別領域的開創性工作之後,至少在上世紀80年代,西方一些國家開始在海關查毒緝私、邊境保衛、機場安保、犯罪司法以及反恐等公共安全或國家安全領域對欺騙識別的科學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性的應用開發和推廣。此外,類似的行為偵測技術如今也在美國的海關緝私、邊境保衛、犯罪調查以及加拿大的航空安保、英國的捷運系統等領域得到推廣使用。

  在公共安全領域中許多研究者認為使用語言內容線索會比使用非語言線索獲得更高的謊言識別正確率,研究發現,當單獨使用語言內容線索作為判斷依據時,被試識別謊言的正確率會達到 70%-75%。此外, 研究者還認為語言內容線索比非語言行為線索更容易掌握。最近有研究者把言語線索與非言語線索結合在一起進行分析來進行欺騙識別研究,以面部表情與言語表達之間的一致性作為指標,研究者發現結合在一起分析時,欺騙識別的有效率達到90%之高。因此,未來的研究中,如何有效的把言語線索與非言語線索相互結合,從整體上把握欺騙行為線索可能是一個有意義的嘗試。

  篇二

  《淺談廣東欠發達地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 》

  [摘 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服務設施網路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重大課題和現實任務。本文以廣東經濟欠發達地區雲浮市為例,就欠發達地區探索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進行探討。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 現代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思考

  雲浮作為廣東經濟欠發達的粵西地區,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解決文化資源配置不合理和群眾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儘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重大課題和現實任務。

  一、雲浮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和現狀

  雲浮,又被稱為石城,位於廣東省的西部,西江南岸,西面與廣西交界。雲浮市境古為百越地,歷史悠久,民風古樸,文化底蘊深厚,是禪宗六祖慧能的出生地。近年來,雲浮市文化部門堅持走“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多元化建設和發展路子,創新發展思路、整合資源,夯實基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公共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增強。雲浮市委市政府通過加大政府投入,實施“以獎代補”等財政激勵機制,凝聚社會力量、統合社會資源等手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解決了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文化三下鄉、文化服務進基層等系列實際問題。2011年以來,我市實施競爭性“以獎代補”專案和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專案,全市大部分鎮***街***配有文化活動廣場,目前已建成村級文體廣場200個,已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61間,覆蓋率為98.4%;全市965個行政村***社群***建成文化室902間,覆蓋率為 93.5%;建成農家書屋983家,基本實現行政村農家書屋全覆蓋;建成多廳***3廳以上***數字影院4間、單廳數字影院1間,全面實現縣級現代數字影院全覆蓋;已完成“戶戶通”工程建設16997戶,實現全市戶戶通廣播電視目標。市、縣、鎮、村四級文化網路不斷完善,現有國家級文化館5個***一級1個,二級3個,三級1個***,國家級博物館3個***二級1個,三級2個***,國家級公共圖書館5個***一級2個,二級2個,三級1個***,省一級以上文化站13間。

  ***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不斷豐富。以廣場活動“十個一”、文化“三下鄉”、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資訊共享、“三館一站”免費開放、流動圖書館進社群、進農村、流動演出網建設、農村電影放映、文化播種等工程為主要內容,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群眾性文化活動蓬勃發展,城鄉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近三年來,全市開展大型廣場文藝活動642場次,觀眾283.5萬人次,其中,每年正月十五舉辦的鬧元宵大型廣場舞會被文化部評為特色廣場文化活動;共送圖書下鄉21萬冊;送戲上山下鄉1522場,受惠群眾824.8萬人次;全市共7852條20戶以上的自然村實現了廣播電視節目無線覆蓋,受惠群眾170多萬人;農村電影放映21433場,服務群眾550多萬人次;舉辦各類書畫展107場次,受惠群眾85萬人次;全市“三館一站”實行全免費開放,受惠群眾500多萬人次;由“送文化”向“種文化”轉變,在農村、學校、企業、機關、軍營等建立公共文化培訓基地,累計為80673人次提供免費的文藝學習培訓;市、縣兩級文化資訊共享工程中心順利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城鄉鎮、村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網點84個,輻射服務近16萬農村人口。

  ***三***公共文化服務的內涵不斷創新。市政府著力打造禪宗六祖文化、石藝文化、南江文化三大特色文化品牌。多形式多渠道開展對“三大文化”的宣傳,大力推介雲浮“三大文化”,通過傳媒的力量讓群眾進一步感受雲浮“三大文化”的魅力。2010年“六祖惠能”成功入選“嶺南文化十大名片”;投入600萬元創作了《六祖惠能》音樂劇,該劇被列為全省三大重點扶持舞臺劇目之一,榮獲省第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成為建設文化強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一部優秀作品。舉行了《禪之韻》、《石之魂》、《南江情》——雲浮“三大文化”文學叢書首發儀式。

  以三大文化為題材的創作歌曲《六祖壇經》、《兩個南瓜》獲省群眾音樂舞蹈花會金獎。成功拍攝了以六祖惠能為題材的30集大型連續劇《月明三更》並在中央電視臺播出。云城區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石雕***之鄉”稱號,“雲浮石藝”被設立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成功舉辦了四屆中國***雲浮***石文化節,將石文化節升格到國家級藝術盛會,搭建石藝創意產品國際交易平臺,促進了文化產業發展,助推了石材產業轉型升級,爭取到省在我市設立廣東石文化創意產業園,成立了雲浮市觀賞石協會。南江文化的代表作《禾樓舞》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中國蘭寨”為代表的南江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初見成效。羅定市、新興縣被評為“全國先進文化縣”,雲安縣被授予“廣東省嗩吶文化之鄉”稱號,鬱南縣連灘鎮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鬱南縣連灘鎮、都城鎮,新興縣天堂鎮被評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

  二、雲浮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瓶頸

  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雖然得到了較快發展,但是應當看到,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還不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相適應,與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全市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總量不足,標準不高,部分鎮、村兩級和社群還不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覆蓋仍未完成,且面臨不少歷史遺留問題;文化活動檔次、規模和水平有待提高,文化產品生產和文化服務能力不夠強,未能及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產業底子薄、數量少、規模小,文化市場的開放力度有待加大;文化與旅遊業結合不夠緊密,直接推動經濟發展作用不夠明顯;文化隊伍中高階人才匱乏等等。

  三、欠發達地區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探討

  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結合雲浮實際,筆者認為,欠發達地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構成要素應包括以下內容: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投入機制、覆蓋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規模合理的人才隊伍、完善的體制機制保障。圍繞上述標準和要素,重點應抓好以下工作:

  ***一***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公共文化建設驅動力。一是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切實履行政府在文化領域的公共服務職能,加大財政對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投入,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佔財政支出比例。二是以基層為重點,加大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傾斜和扶持,著力解決城鄉文化建設的“剪刀差”問題,確保在我市在2015年實現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三是拓寬公共文化投入渠道,堅持政府主導的同時,積極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制定鼓勵文化投資的政策及其相關細則,大力引導社會資本通過興辦實體,提供設施,直接投資、公私合營、捐贈冠名、贊助承辦等方式進入文化領域,努力形成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相結合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機制。實行重大文化專案招標制,定期舉辦“雲浮市重大公益文化專案推介會”,建立雲浮市重大文化專案和文化產業專案資訊公開平臺,及時推介各地重大文化專案,吸引有實力的企業和民間資本投資文化專案。

  ***二***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產品生產和供給能力,強化公共文化建設的服務力。一是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堅持以大眾文化產品為主要生產和服務內容、通俗大眾文化與高雅精品文化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創作、生產和提供各類適合基層群眾生活特點、深受群眾喜愛的公共大眾文化產品,同時通過編印公共文化服務地圖和指南等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能夠方便地掌握公共文化建設情況,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成果,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監督,豐富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改進公共文化服務手段。逐步提高公益性文化單位的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充分發揮現有公共文化設施的主陣地作用。

  要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的基礎上,逐步把免費開放範圍擴大到鎮村一級公共文化設施等。同時,在原有報刊圖書、廣播影視、戲劇演出等公共文化服務形式基礎上,積極運用現代化手段,發展數字報刊、移動數字電視、網路電臺、QQ、微信、微博等新興傳播載體,增強公共文化服務和供給能力。三是關注公共文化服務物件群體。針對公共文化服務物件的具體情況,分類別、多層次提供文化產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外來務工人員等各種特殊群體和困難群體延伸,廣泛利用全市各級文化陣地為人民群眾提供各類文化服務,使廣大群眾各取所需,各享所愛。

  ***三***進一步抓好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強化公共文化建設的保障力。一是加強業務培訓。根據形勢發展和任務需要,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系統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管理培訓,採取“請上來、走下去”方式,不斷提高各級各類文化人才水平,調動人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二是吸納各類人才。積極吸收各類優秀文化人才充實專職文化隊伍,開闢綠色通道引進文化專才建立文化人才高地,大力發展和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組織,鼓勵民間成立各種形式的業餘文藝團隊,發現和培養一批熱愛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文化志願者,構建市、縣、鎮、村四級文化志願服務網路體系。

  ***四***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強化公共文化建設的活力。一是完善評估考核機制。制定雲浮市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評估考評細則,量化各級財政投入、設施規模、目標任務、服務質量指標,加強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評估考評,並將評估考評結果納入各級領導幹部的年度考評指標,納入各級黨委、政府政績評價體系,將之作為衡量地區發展水平、發展質量和領導幹部實績的重要標準。二是完善工作協調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工作協調機制,進一步強化領導,加強管理,推動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三是完善表彰獎勵機制。設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組織獎和專案獎,定期對工作突出的單位以及先進文化工作者給予表彰獎勵,特別要充分發揮基層黨委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廣大文化工作者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其中,促進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邁上新的臺階。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