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散步讀後感想

  美學散步是美學的一部經典著作。大家從中學到什麼美學知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

  閒閒的碎語,但字字珠璣,品味雕琢的文字,暢遊美學的境界,彷彿美玉一般,絢爛之極歸於平淡。體會一份清閒的淡泊,感悟一遭情景交融,寧靜的心中,獨戀一份美的意韻。

  宗白華先生美的態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書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美的人生和宇宙,這裡充滿了親切感與家園感。宇宙之大,無非虛實相生,美無處不在。宗先生從一丘一壑一花一鳥中發現了“宇宙是無盡的生命,豐富的動力學”,也發現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就是這種描述的最景緻的詩句。沒有一種以天地為廬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懷,沒有一種能澄情以觀道的空明澄澈。新鮮活潑的心境,是不可能發現這種生動與清和的美的統一。而宗白華先生似乎輕而易舉的領悟到了美的神韻,如在拈花微笑間頓悟了一切聲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動和氣韻。這種境界是“一內在自足的境界,無待於外而自成意義豐富的小宇宙,啟示著宇宙人生的更深的一層真實。”它不是從無邊的空間指向無限,而是從無邊回到萬物,返回自身,迴歸“小宇宙”。它屬於有限之中,又讓人從有限中發現永恆。可以說,宗先生中的美學思想已然把中國傳統的哲學、美學——儒佛道三合而一了。

  在閱讀中思考,我感到書中的每一篇文章皆是一顆珍奇的寶石,它們折射著理性與感性的光芒。或論詩畫與書法,或論音樂與舞蹈,或論建築與雕塑,自然與藝術的乃至整個人生宇宙之美的事物。凡宗先生所論及的,他總在直觀的把握後,欣賞它,讚美它,評判它。他以散文的抒情方式,以詩人靈感閃現時的思維方式,表達自己精闢的美學見解。如他在評羅丹的雕刻時這樣寫到:“我這次看到了羅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一種光明……你看那自然何等調和,何等完滿,何等神祕不可思議!這大自然的全體不就是一個理性的數學,情緒的音樂,意志的波瀾麼?一言以蔽之,我感到這宇宙的圖畫是個大優美精神的表現。”讀了這樣的文字,誰會以為他是在評價藝術作品?而又有誰能說這不是在評藝術作品呢?

  篇2

  《美學散步》是一本不厚、很小的書籍,可是裡面的思想卻熠熠發光。作者是宗白華先生,因為作者是個詩人,所以整本書的主要風格是詩意濃厚,閒適舒緩,令人讀起來非常有趣味,不會失於泛泛而談,但又不至於過於深奧難懂。

  當你翻開這書時,便會想全心全意一氣呵成地看完,不希望中間會有任何間斷,因為在看的過程中經常會遇見令人拍案叫絕的美言好句。完整地研讀有助於對這本書裡的所有思想有一個整體的感受,對其中東西方文化碰撞有更為深入的把握。當我真的如飢似渴地將這本書狼吞虎嚥般讀完之後,還是手不釋卷。於是我又想重新仔仔細細地將其中所有的思想品味一番,咀嚼一番。所以我採用了通讀和精讀兩種方法。通讀只讓我對這本書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全書風格上講,文筆優美,行文如雲捲雲舒,自然而閒適。從其內容來說,交融中西,有很深沉的哲學蘊於其中,不會艱澀難通,但是你也不能馬上獲得其中真意,要如散步般,逢到一處好景緻時,便要駐足細賞。《美學散步》這部書就是這樣的,行到思想靈光閃現處,要靜下心來思考,比照自身,有何感悟。這一功夫是後來在細讀的過程中才慢慢體會出來的。

  今還記得裡面有引用李麗對宗白華《美學散步》的評論,她是這樣說的:“‘散步’當中有古老周易演繹我們祖先‘天人合一’觀念的直觀、感知和體驗;有禪宗以淨的心去體悟觀照萬物的境界;有老莊、玄學追求的靈氣飛揚的思辨智慧;有亞里士多德的明晰合邏輯的理性色彩;有休姆經驗主義哲學中對感官體驗的重視;有康德把時空作為人類感知方式,把心靈作為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的真知灼見;有黑格爾否定的思考的辯證思維;還有在20世紀中西文化碰撞中為人們普遍運用的比較中見同異,同異中辨特徵的方法,以及文化溯源的方法。”我非常同意李麗精警的評價,而且她表達的是那樣的緊湊。

  篇3

  《美學散步》是宗白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結集出版的美學著作。作者沒有建構什麼美學理論體系,而是用他行雲流水般的抒情筆觸、愛美的心靈引領讀者去體味來自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藝術美,待得我散步歸來,我發覺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昇華與淨化。對於體味中國藝術至境,宗白華原則的是從“錯彩鏤金”走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將中國美學的各方特色熔鑄出來並標舉到了極致。

  宗白華先生認為,美學的內容,不一定在於哲學的分析、輯的考察,也可以在於個人的行動所啟示的美的體會和體驗。他的美學研究不重哲學的分析、邏輯的考察,而重趣談、風度、藝術和審美的體驗;不是從邏輯定義和概念辨析出發,而是從美的體會或體驗出發;不是糾纏於本質、物件、特徵等美學理論的空泛討論,而是憑藉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領略、感受大自然、藝術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宗白華美的態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書中展示了一個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滿了親切感與家園感。宗先生從一丘一壑一花一鳥中發現了“宇宙是無盡的生命”,也發現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就是這種描述的最景緻的詩句。沒有一種以天地為廬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懷,沒有一種能澄情以觀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發現這種生動與清和的美的統一。而他似乎輕而易舉地領悟到了美的神韻,如在拈花微笑間頓悟了一切聲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動和氣韻。

  任何一個愛美的中國人,任何一個熱愛中國藝術的人,都應該讀這部書——《美學散步》。

  在現代中國美學史上,有兩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潛與宗白華。兩人年歲相仿,是同時代人,都是學貫中西、造詣極高的,但朱光潛著述甚多,宗白華卻極少寫作;朱光潛的文章和思維方式是推理的,宗白華卻是抒情的;朱光潛偏於文學,宗白華偏於藝術;朱光潛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學的;宗白華更是古典的,中國的,藝術的;朱光潛是學者,宗白華是詩人。這部書是宗白華美學論文的第一次結集出版。宗白華是五四新文化大潮衝出的新一代學人,早年曾留學歐洲,足跡踏及藝術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過詩集,他本來是個詩人。青年時期對生命活力的傾慕讚美,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構成了他美學篇章的特色。這個集子裡的文章,最早寫於1920年,最晚作於1979年,實在是宗白華一生關於藝術論述的較為詳備的文集。

  他沒有構建什麼美學體系,只是教我們如何欣賞藝術作品,教我們如何建立一種審美的態度,直至形成藝術的人格。而這正是中國藝術美的精神所在。宗白華曾在《蒙娜麗莎》原作前默坐領略了一小時,他常常興致勃勃地參觀國內的各種藝術品展覽會,即使高齡仍不辭勞苦。他更是一位欣賞家。集子裡這些文章相當準確地把握住了那屬於藝術本質的東西,特別是有關中國藝術的特徵。

  因此,閱讀這部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語言引領我們進行藝術的欣賞,書名叫《美學散步》,我們且到這個大花園裡走走,看作者給我們營造了怎樣的亭臺樓榭、花樹池石。


美學讀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