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術發明的歷史事件介紹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活字印刷術發明的歷史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活字印刷術發明的歷史簡介

  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唐朝的雕版印刷術 ,經宋仁宗時代的畢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在唐朝中後期已經廣泛使用。 中國宋代的一介布衣昇升發明了泥活字,德國人古登堡最終集大成發明了鉛活字。鉛活字印刷術經濟實用,促進了歐洲出版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歐洲的現代化,風靡全世界。

  活字印刷術發明的世界發展

  亞洲

  13世紀末,高麗用金屬活字印《清涼答順宗心要法門》,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金屬活字本。

  1376年,朝鮮出現木活字《通鑑綱目》。

  1436年朝鮮用鉛活字刊印《通鑑綱目》。

  16世紀末,日本用活字刊行《古文孝經》、《勸學文》。

  歐洲

  1440年左右,約翰內斯·古騰堡將當時歐洲已有的多項技術整合在一起,發明了鉛字的活字印刷,很快在歐洲傳播開來,實質上推進了印刷形成工業化。

  1584年西班牙歷史學家傳教士岡薩雷斯· 德·門多薩在所著《中華大帝國史》中提出,古騰堡受到中國印刷技術影響;中國的印刷術,通過兩條途徑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經俄羅斯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通過阿拉伯商人攜帶書籍傳入德國,古騰堡以這些中國書籍,作為他的印刷的藍本[5]。門多薩的書很快被翻譯成法文、英文、義大利文,在歐洲產生很大影響。法國曆史學家路易·勒·羅伊,文學家米歇爾·德·蒙田等,都同意門多薩的論點。漢學家安田樸曾以“歐洲中心論欺騙行為的代表作:所謂古登堡可能是印刷術的發明人”為題,論證歐洲的活字印刷術來源於中國。

  義大利人則將活字印刷傳入歐洲的功勞,歸功於倫巴地出生的義大利印書家帕菲洛卡·斯塔爾迪,他見到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回來的活字版書籍,採用活字法印書。義大利人為此特地在他的出生地樹立他的雕像作為紀念。

  法國漢學家儒蓮,曾將沈括《夢溪筆談》中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一段史料,翻譯成法文,他是最早將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史實,介紹到歐洲的人。

  古登堡所發明的鉛字,實際上同時含有鉛、錫與銻。因為活字合金含有鉛等對人體有害的金屬、使用麻煩以及工藝上的不足,在電腦排版流行以後,逐漸銷聲匿跡。

  活字印刷術發明的時間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曆間***1041-1048***中國的畢昇***約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誌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