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學期期中素質測試政治卷

  到了高二這一年了,想把政治知識學好,有什麼辦法呢?別走開,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做份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二中學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二中學期

  單選題

  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字形來源於對實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幅有趣的圖畫。這一現象說明

  A.文化是自然而然產生的 B.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C.文化具有意識形態的性質 D.文化是指語言和文字

  2010年11月12日,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在羊城廣州隆重開幕。開幕式演出分為“序曲”、上篇“大地之水”和“海洋之舟”、中篇“白雲之帆”、下篇“花城之邀”三個篇章,著力闡釋了“水”在嶺南文化中的深刻內涵。這表明中華文化

  A.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B.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求同存異,兼收幷蓄

  長期以來,臺灣地區在海外的華文學校中使用的是繁體字、注音符號,而大陸使用簡體字、漢語拼音。目前,臺灣與大陸達成一致——提倡使用簡體字,但也不反對使用繁體字。臺灣與大陸所達成的共識說明

  ①中華文化是連線兩岸人民的精神紐帶 ②兩岸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③漢字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④漢字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燈禮佛習俗融入正月十五傳統節慶活動中,從而形成我國元宵節觀燈習俗。這表明

  ①開放與交流有利於促進文化的發展

  ②元宵觀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相容性

  ③西域佛教燃燈禮佛的習俗取代了中國原有的元宵節

  ④中華文化起源於西域佛教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民族精神不是虛無縹緲的。在我國的古代經典著作《論語》、《孟子》、《韓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魯迅的《狂人日記》、茅盾的《白楊禮讚》、冰心的《致小讀者》都凝聚著民族精神。只要認真讀一讀這些作品,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薰陶。這段材料說明

  A.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B.只有創造優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揚民族精神

  C.我國的優秀文化作品中凝聚著中華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文化的力量

  永恆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之魂,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澱和發展,有其豐富的內涵。下列選項與“風雨同‘舟’,威武不‘曲’”的精神實質一致的是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③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④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中國之所以在金融危機襲來之際逆勢前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勢頭,這不僅在於中國擁有“中國道路”,也在於擁有“中國精神”。正是“中國精神”造就了這個國家遇難不懼的定力、化危為機的魄力。這說明中華民族精神是

  A.推動中國歷史變遷的決定力量 B.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C.維繫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紐帶 D.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強綜合國力的關鍵

  如今,“植入式廣告”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影視劇、文藝晚會中。但原本是創新廣告形式以緩解廣告對觀眾收視干擾並達到宣傳產品或品牌目的企業營銷方式,卻受到很多觀眾的批評與質疑。對此,國家應該

  A.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眼力 B.發展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

  C.加強對廣告行業的引導和管理 D.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全國城鄉基層群眾小戲小品展演活動於2010年春節期間在北京舉行。展演節目從創作到演出

  全部來源於基層,產生於群眾,以其貼近生活的劇情、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和樸實無華的表演征服了首都觀眾。這說明

  A.文化體制的創新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

  B.大眾文化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C.傳統文化能對社會和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D.中華文化呈現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2010年7月以來,我國文化界積極開展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工作,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三俗”類電視節目、文藝演出或被清理或被整頓。抵制“三俗”之風

  ①是取締腐朽文化和落後文化的舉措 ②能淨化社會環境,發展先進文化

  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④能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文化部和財政部要求2011年底之前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春節期間,山東省藝術院團集中開展“百戲鬧春”送歡樂下基層演出活動。兩項活動共同體現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變革文化傳播方式,促進中國先進文化發展

  B.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

  C.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D.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標

  2011 年1月 10 日,“心動 2010安徽年度新聞人物”頒獎典禮在合肥體育中心隆重舉辦,現場揭曉十名年度新聞人物。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故事打動著我們的心絃,也影響著社會和公眾,而這次評選活動,也將使他們身上蘊含的這份力量傳遞給更多的人。此次評選活動

  A.有利於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

  B.有利於樹立公民的道德典範,促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C.有利於引導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D.有利於弘揚以自強不息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

  2011年3月,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召開“講文明樹新風”志願服務活動視訊會議,研究部署今年的志願服務工作,推動我國志願服務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組織開展上述活動

  A.有利於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

  B.有利於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的良好氛圍

  C.有利於增強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多變性

  D.有利於人民群眾投身於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

  郭明義,一個鞍鋼普通職工的名字,在2010年逐漸傳遍全國。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資撐起了180個家庭的天。郭明義身上的美德

  ①凝結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價值追求 ②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

  ③符合社會主義榮辱觀 ④成為全體社會成員奉行的道德規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我國高度重視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這是基於

  ① 文化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② 優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

  ③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於挖掘和保護傳統文化

  ④ 閱讀文化典籍可以幫助人們認識中華文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篇《論詩》道出了文化發展的規律——不斷創新,永無止境。對文化創新,我們應該這樣認識

  ①文化創新是對傳統文化的超越 ②文化發展的實質在於文化創新

  ③對文化的傳承就是文化創新 ④只有在否定傳統的基礎上才有文化創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0年上半年,我國已建成24萬到30萬家農家書屋,覆蓋全國40%到50%的行政村。之所以 建設農村書屋,是因為

  A.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 B.文化是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C.文化建設是縮小城鄉差距的關鍵 D.人們的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山東省深入挖掘齊魯文化的豐富內涵,創意策劃的“好客山東”文化旅遊品牌叫響全國。它 以突出的地域特徵、濃郁的文化底蘊、龐大的產業規模,成為山東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新亮點, 推動全省旅遊業跨越發展,2010年旅遊總收入突破3000億元。上述事實說明

  A.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相互影響 B.文化旅遊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

  C.創新齊魯文化的實質是突出區域特徵 D.倡導大眾文化是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

  某校通過舉辦“青春風采”校園文化藝術節,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陶冶了學生的情操。這體現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建設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中心環節 B.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

  C.文化決定人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圖是一個德國人闡釋的中國人與德國人表達個人觀點的方式,這背後體現的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文化差異是由不同的經濟、政治、歷史等因素決定的

  ②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區別、相互交融

  ③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源遠流長的特點

  ④文化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人們常說的“行要好伴,居要好鄰”,說的就是不同的文化對人有不同的影響。文化影

  響人們

  ①想問題的方式方法 ②與人打交道的方式 ③評判事物的視角 ④改造世界的行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徜徉於山林泉石之間,而塵心漸息;夷猶予詩書圖畫之內,而俗氣潛消。”這表明

  A.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B.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C.文化是在實踐中創造和發展的 D.只有優秀文化才對人產生影響

  我國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2010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申報的《中醫鍼灸》和《京劇》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回答問題。

  【小題1】我國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因為

  ①文化遺產是維繫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②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

  ③保護文化遺產有利於實現人類文明趨同 ④保護文化遺產有利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小題2】如果請你向中學生寫一份“行動起來,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做貢獻”的倡議書,需要用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塑造人生 ②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獨有的財富

  ③文化傳播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④文化的多樣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某地木板年畫的模具傳統是木板手工雕刻,但為了印刷的速度和降低成本,開始進行平板機器印刷;同樣某地製作皮影,為了最求速度和利潤,開始了機器壓製製作。這將導致

  ①正宗的傳統手工工藝受到衝擊 ②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漸趨流失

  ③傳統文化不再具有商業開發價值 ④經濟發展為文化開發創造新機遇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雲南大理地處滇西要衝,“茶馬古道”和“蜀身毒道”於此交匯,在商貿通道上構成了交叉型和雙邊型的商業文化,使大理成為中原、東南亞、南亞、西亞文化的交融之地,正是“茶馬古道”和“蜀身毒道”的文明,使大理成為了“站在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這說明

  A.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 B.文化傳播的途徑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C.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文化特色 D.商業貿易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2010年以來,我國積極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網際網路三網融合。三網融合能夠

  ①發揮科技的力量,推動文化創新 ②提供物質載體,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③提高資訊化水平,取代傳統媒體 ④促進文化傳承,提高居民文化素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和傳統,都有權利講述自己的故事,其民族文化都應受到尊重,都有平等發展的權利。這體現了在國際文化事務中必須遵循的原則是

  A.各民族文化差異性的原則 B.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C.各民族文化互相交融的原則 D.各民族文化發展獨立的原則

  一世博遊客在感言:“世博是‘視博’,世博是濃縮的 世界,是真正意義上的‘地球村’,是建築藝術的萬花筒。世博搭起了文化交流之橋,讓我們在家門口感受到了世界的脈動,觀察到了多彩的世界。”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平等交流、相互借鑑,才能實現世界文化的繁榮趨同

  B.博採眾長、面向世界,就能保持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徵

  C.凝固藝術的世博展館,成為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標誌

  D.世界博覽會逐漸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清代學者葉燮曾說:“孤芳獨美,不如集眾芳以為美。”從文化角度來看,這強調了

  A.文化發展的實質在於創新 B.優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後文化

  C.文化發展需要博採眾長 D.優秀文化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

  綜合題

  ***10分***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將文化產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有專家指出“如果僅僅從經濟角度來觀察和估量文化產業的意義,就過於狹窄和淺陋了”。

  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說明為什麼不能僅僅從經濟角度來觀察和估量文化產業的意義。

  ***10分***為迎接建黨90週年,各地開展了“我與祖國共奮進——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組織群眾瞻仰革命遺址,參觀紅色旅遊景點、革命博物館和革命紀念館,學習革命英烈的事蹟。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論依據。

  ***20分***材料一: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迄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材料二:掃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體現了清明節緬懷、感恩和親近自然的文化傳統。近年來,網上祭奠、家庭追思、獻花遙祭等,為清明祭掃添增了新的表現形式;人文紀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覽等,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1***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一的認識。***10分***

  ***2***結合材料二,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文化創新的途徑。***10分***


""的人

1.初一政治第一課我是中學生了測試題及答案

2.初中政治模擬試題及答案

3.初中政治中考模擬試題及答案

4.2015年初三政治上冊期末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