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共產黨員魏文斌創先爭優先進事蹟材料

  中國共產黨員人數逐漸增多,其中不乏有很多優秀共產黨員,他們的事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本文為大家介紹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蹟材料,瞭解優秀黨員的光輝事蹟。

  “光明天使”的為民情懷

  ——記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副主任、眼科主任魏文斌

  “人感知外界資訊70%以上靠眼睛,視覺是人的重要器官,人一旦失去了光明,或者光明面臨失去的時候,心裡的焦躁與痛苦常人難以體會到。”線上訪談時,魏文彬教授一再強調。作為一名從事眼科臨床的醫生,他更容易理解病人的痛苦,更明白“一絲光亮對人的生命有多麼重要”!20多年來,他為近萬名瀕臨失明的眼底病患者守住了最後的光明,被譽為“光明天使”。

  苦練魏氏“無影飛刀”

  “在黑暗中修煉光明”,是眼科醫生對眼底病專業的形象描述。在眼科,幾乎所有的眼底檢查和手術都是在暗室中進行的。因為只有在黑暗中,透過檢眼鏡或是玻璃體切割機導光纖維發出的光,醫生才能更清晰地辨析出隱匿於患者內眼深部的眼底疾患,才能在微小的方寸之地進行精雕細琢的眼底手術。魏文彬一直在這片被黑暗包圍的世界裡苦苦耕耘、默默奉獻。

  29歲那年,魏文斌被派往法國國家眼科中心國立眼科中心醫院巴黎第五大學研修。分分秒秒不敢怠慢,跟在外國同行後頭學習學習再學習……歸來時,滿箱子都是資料,為了不使行李超重,他用刀裁去資料的所有白邊,回來後再一張張整理,一張張粘接。

  早先,他的工作是從留有志願捐獻器官遺願的逝世者眼部取角膜。活兒挺苦,沒人願意幹,但是,每取回一個角膜,這世界就又多了一個能看見光明的人,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取材料沒時沒點,只要得到某醫院志願捐獻角膜的人去世的通知,就必須立刻前往。因為死亡超過6小時,角膜就作廢了。他經常是午夜時分睡得正沉被電話驚醒,趕去做手術。3年下來,共取了1000多副角膜。1000多次的辛苦就是1000多人的光明啊!

  眼科手術永遠迫在眉睫,必須快、準、穩。至今,他15分鐘取18個材料的紀錄無人可破。那把魏氏“無影飛刀”就是這麼苦練出來的。

  來中國出差的美國亞美通訊公司的總裁麥克先生,左眼突然視網膜脫離。更為糟糕的是,麥克患白內障、青光眼等多種眼病,又是高度近視,手術難度足以令任何一個經驗豐富的眼科醫生望而生畏。為麥克作檢查的醫生建議他回美國手術,可是視網膜脫離屬急診,稍有延誤視網膜細胞就會變性。於是,麥克趕緊來到同仁醫院。

  手術是魏文斌做的。區域性麻醉後的麥克始終咬緊牙關,潛心手術的魏文斌依稀聽到“嘣”的一聲悶響,後來才知道麥克緊張得崩掉了半顆門牙。第二天,魏文斌為麥克摘紗罩,麥克小心翼翼地睜開眼睛,立刻驚喜地叫出了聲,他看到的是一個明亮的世界。他的裸眼視力恢復到了0.5,矯正視力竟然達到1.0。回國後,麥克到幾家眼科中心複查,所有的國外同行都讚歎:手術做得棒極了!

  體恤病人 嘔心瀝血

  作為一名眼底病學科的知名專家,每天從全國各地趕來找魏文斌看病的患者絡繹不絕。按照醫院對專家門診量的工作安排,他出一次門診最多可以掛30個號。但是,由於患者太多,魏文斌只得不停地為患者加號。特別是看到那些千里迢迢從貧困地區趕來的患者,手中捏著寫有他名字的皺皺巴巴的小紙條,請他加號的時候,他總是盡最大努力滿足他們的要求。有時,科裡的同事們看他太累了,便勸他少加幾個號,他總是說:“患者來北京看一次病多不容易啊,他們都不富裕,多待一天就多花一天的錢,我自己辛苦一點,能給他們減輕不少負擔呢。”

  然而,一個醫生的時間和精力畢竟非常有限,哪怕不吃不喝不睡,一天最多也就能看五六十個門診病人,做十多臺手術。事實上,魏文斌一天往往看80多個病人,做十三四臺手術。同仁醫院的醫生說,這數字到極限了,等於一些專家一個月的工作量了。尤其星期五出普通門診,患者裡三層外三層圍住門診室。助手們早就累得嘆息聲接二連三,精疲力竭的魏文斌仍然和聲細語,仍然面帶笑容……一位老醫生說:“這種功夫,實在少見,實在難得。”

  很多患者在給醫院的感謝信中說:“我們見過許多大大小小的醫院裡的大夫們,到了吃飯時間天經地義地去吃飯了,這是常理所在的事,可魏主任一刻不停地為病人看病,中午只喝一杯酸奶,太讓人感動了!”大家在感謝魏主任的同時,也為他的身體擔憂,他們發自內心地說:“魏主任的健康就是大眾光明的希望啊!”

  仁心仁德 受人敬仰

  擁有醫學方面的天分和努力,對患者抱有真切的同情與責任,是魏文斌獲得尊重和信任的重要原因。有一次,一名患者因為身上沒有帶夠錢而無法買藥,他毫不猶豫地掏出自己的錢塞到患者手裡;為了讓患者視網膜儘早復位,大年三十全家團聚的日子,他正在進行急診手術;許多患者慕名給他寫信諮詢病情,他在百忙之中始終堅持親自回信給患者,儘量解答好他們的疑問。

  魏文斌一向都把自己的成績歸於黨的培養、醫院的培養。作為眼科中心黨支部的支部委員,他承擔著加強支部黨員學習的重要工作。對年輕大夫的培養,是他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臨床任務再繁重,他都會盡可能地抓住機會講解。他在每週病房查房的基礎上對住院患者病情進行深入討論,同時舉辦專題講座,為進修醫師、研究生授課。他的課生動精彩,教室裡往往是座無虛席。

  在魏文斌的心中,“做一個人民的好醫生,把愛心奉獻給渴望光明的患者”是他不懈追求的職業夢想。作為北京市黨代會代表、全國青聯、北京市青聯,他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赴老、少、邊、窮地區義診、扶貧,山西、安徽、江西、貴州、新疆、青海、西藏……足跡遍佈全國各地。

  魏文斌經常對身邊的人說,醫學的每一點進步,都是以患者的痛苦為代價的。他說:“我是在農村長大的,我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小時候在田間幹活,我媽就跟我說,幹農活要有幹農活的樣子,當農民要有當農民的樣子。現在我成為一名醫生,就是想著要有做醫生的樣子。”為患者守住最後的光明,是他的心願,也是他的信念支援,更是他執著踐行的目標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