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共產黨員王文澤創先爭優先進事蹟材料

  中國共產黨員人數逐漸增多,其中不乏有很多優秀共產黨員,他們的事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本文為大家介紹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蹟材料,瞭解優秀黨員的光輝事蹟。

  文以惠農 澤被一方

  ——記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農牧局諮詢站高階農藝師王文澤

  王文澤三十年如一日紮根基層一線,始終把推廣先進農業科學技術、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畢生的追求。他每年下鄉200天以上,足跡踏遍圍場縣的37個鄉鎮、312個行政村,把先進的農業實用技術送進了千家萬戶,使薯、菜兩大富民產業不斷髮展壯大,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活財神”。

  立志願,走科技富民之路

  王文澤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他從小就立下了一個心願:長大後,一定要種出更多的糧食,讓自己吃飽、讓全家吃飽、讓全村的父老鄉親吃飽!恢復高考後,他如願以償地考進了承德農校。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圍場縣農業局測報站工作。兩間馬架,一鋪土炕,就是他的辦公室。

  土地承包到戶後,他為了改變農村傳統種植觀念,引導農民科技致富,在自家責任田開始試種地膜馬鈴薯。左鄰右舍對他的行動頗為不解,背地裡議論:這小子的書真是白唸了,人家考學就是為了擺脫種地,可他倒好,放著城裡的舒適工作不幹,又回來種地,生就是撿土坷垃的命!王文澤不為這些冷言冷語所動,一心撲在地膜馬鈴薯種植試驗上。到秋收時節,一犁鏵下來,白花花的馬鈴薯又多又大,別人家畝產一兩千斤,他們家畝產達到5000斤。鄉親們感嘆地說:“王文澤還真有兩下子,明年,我們也這麼種。”

  忍貧寒,堅守科技推廣陣地

  1992年,正在王文澤一門心思搞推廣的時候,受當時大氣候的影響,單位斷了“薪水”。上有老母下有兒女的他,頓時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境地。身邊的同事紛紛“下海”,可他沒有一絲動搖,繼續堅持著自己的事業。那年秋天,單位為了緩解工資壓力,號召沒有離開單位的職工出去創收。為搶時間、爭效益,王文澤動員妻子一起去了城子鄉的黑林子,家裡的重擔落在了女兒肩上。女兒既要上學,又要照料年幼的弟弟。一天夜裡,弟弟突發高燒,姐弟倆相互依偎捱到了天亮,在鄰居的幫助下才找來了醫生。當王文澤的妻子聞訊趕回家裡時,兒子已病了三天。第二年,單位的工資還是沒著落,但王文澤仍然堅持到鄉村推廣農業技術,把整個家全扔給了妻子。經濟上的捉襟見肘迫使妻子以撿破爛維持家庭生活和供養子女上學,有時還得從這微薄的收入中拿出錢給王文澤買下鄉的車票。看到別人“下海”掙錢,妻子也曾勸過他,他卻說:“他們下的“海”是“小海”,撈到的錢是小錢,富起來的是個人,我搞的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才是“大海”,在“大海”裡才能撈到大錢,富起來的是廣大農民群眾,這賬划算!”就這樣,王文澤揹負著巨大的經濟壓力,一直堅守著農業科技推廣這塊陣地。

  攻難關,創造惠民科研成果

  由於圍場的氣溫和降雨不穩定,極易引發馬鈴薯晚疫病,給農民造成減產損失。這對於一個馬鈴薯種植大縣來講,問題極為嚴重。對此,王文澤毅然把這一世界性難題作為科研攻堅的課題。同事們都勸他:馬鈴薯晚疫病防治是世界難題,十年八載也不一定出成果,你何必費這心呢!而他卻堅定地說:“我之所以選這個課題,不是想出名圖利,主要是看著馬鈴薯大面積死秧減產揪心啊!”著手試驗後,從防治時間、藥劑選擇到施藥方法,他都認真試驗、觀察、記錄、整理。疫情來時,他長期住村堅守在晚疫病防治示範園區裡。經過科學防治,晚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這一年夏季除了示範區的馬鈴薯一片蔥鬱外,其他地塊的馬鈴薯都死秧嚴重。秋天收穫時,示範區的產量比其他地塊高一半以上。很快,他的防治技術在全縣推開,薯農的損失大大降低。他的成果也很快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馬鈴薯晚疫病綜合防治》在亞洲馬鈴薯聯合會議上交流,《馬鈴薯晚疫病發生與氣象因素的關係》在國際馬鈴薯中心東亞片論文集中發表,並在國內獲得優秀論文獎,《克露等藥劑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研究》在國內農業科技雜誌上發表,對在更大範圍內防治馬鈴薯晚疫病起到了積極作用。他先後獲得農業部“豐收計劃”二等獎2項、農業科技推廣貢獻獎1項,河北省農業廳一等獎3項、三等獎1項,河北省科委三等獎1項,承德市科委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先後主持參與承擔的農業技術推廣專案有28項,其中國家、省重點技術推廣專案15項,成功引進薯、菜新品種180餘個。2001年圍場被確定為河北省無公害蔬菜生產重點縣,2003年被列為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縣,2009年“圍場馬鈴薯”被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2009年3月12日,由於長期超負荷工作,積勞成疾,王文澤腦幹出血,病倒在科技培訓的講臺上。圍場廣發永鄉協力永村上百名群眾自發湧到村口,眼含熱淚,在心裡默默祈禱他早日康復。而病癒出院後,他又繼續奮鬥在農業技術推廣的第一線,堅持研究馬鈴薯豐產改進技術,現已推廣應用,畝可增產10%?20%,同時開展電話諮詢服務,每天達50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