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鬱脾虛的中藥方

  肝鬱脾虛是指肝失疏洩,脾失健運而表現以胸脅脹痛、腹脹、便溏等為主症的證候。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清肝解鬱益陰滲溼湯

  【處方】白菊花9克,木賊9克,蟬蛻9克,銀柴胡9克,羌活9克,生地9克,女貞子9克,蒼朮9克,白朮9克,防風9克,赤芍6克,菟絲子15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清肝解鬱,健脾滲溼。主肝經鬱熱,溼蘊於脾。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廣西中醫藥》

  開鬱舒肝丸

  【處方】香附、沉香、陳皮、甘草、枳殼、六曲、烏藥、茯苓、山楂、厚朴、青皮、砂仁、元胡、檳榔、白朮。

  【製法】煉蜜為丸,每丸重10g。

  【功能主治】開鬱順氣,健胃舒肝。主膨悶脹飽,消化不良,不思飲食,兩脅疼痛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1丸,溫開水送下,1日2次。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實用中成藥手冊》

  解鬱清肝湯

  【處方】柴胡6g,酒黃芩9g,香附9g,青皮3g,銀花12g,青黛0.6g,赤芍9g,牡丹皮9g。

  【功能主治】疏肝解鬱,清肝瀉火。主風輪激開。因怒氣傷肝,氣血挾鬱火衝逆於上,目珠脹痛,白睛赤絲紫脹,風輪泛高,青睛表層驟起裂痕,且兼胸滿脅痛,脈弦有力者。

  【各家論述】方中柴胡、香附、青皮疏肝理氣,酒黃芩、青黛、柴胡清解肝中之鬱火,赤芍、牡丹皮清肝經血熱,銀花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則有疏肝解鬱,清肝瀉火之功。

  【摘錄】《張皆春眼科證治》

  肝鬱脾虛症狀

  探討中醫治療肝鬱脾虛型腸易激綜合徵的方法和療效。方法選擇肝鬱脾虛型腸易激綜合徵60例為治療組,採用痛瀉要方合四君子湯為基礎方加味治療,與常規治療對照組對比觀察療效。。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藥新藥治療腸易激綜合徵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的肝鬱脾虛證診斷標準”: ①大便溏薄、少腹脹痛與情緒有關;②情緒焦慮或精神抑鬱;③食少納呆、神疲懶言、體倦乏力。次症:脅肋脹滿疼痛、或胃脘滿悶;口苦咽乾;咽部異物感;暖氣泛酸;舌尖邊稍紅,舌苔微黃;或舌質淡、舌體稍胖或有齒痕;脈弦。凡具有主症①②③中各一項,即可辨為肝鬱脾虛證。

  肝鬱脾虛食療方法

  1、胡桃芝麻飲

  胡桃30克,芝麻20克,牛乳、豆漿各200毫升,白糖適量。將胡桃仁、芝麻研為細末,與牛乳、豆漿混勻,煮沸飲服,白糖調味,分作2份,早晚各1份,每日1劑。可補益虛損,生津潤腸,潤膚消斑。

  2、白鴨消斑湯

  白鴨1只,山藥200克,生地100克,枸杞子30克,調料適量。將白鴨去毛雜骨,洗淨,用食鹽、胡椒粉、黃酒塗抹鴨體內外,撒上蔥姜醃1小時左右後切為丁;山藥切片。生地布包,置碗底,而後納入山藥、枸杞、鴨丁,上籠蒸熟服食,每週2-3劑。可補益肝腎,養陰消斑。

  3、健脾消斑粥

  生山藥30克,蓮米、赤小豆各15克,生苡仁、生芡實、白扁豆各10克,大棗10枚,大米100克。將諸藥加水煎沸40分鐘後,納入大米煮粥,分作2份,早晚分服,連續1月。可健脾疏肝,去脂消斑。

  4、當歸山楂茶

  當歸、山楂各10克,白蘚皮、白蒺藜各5克。將諸藥同置杯中,衝入沸水,密封浸泡10-20分鐘後代茶飲用,每日1劑,連續1月。可疏肝健脾,消斑化淤。

  5、豬腎消斑粥

  豬腎1對,山藥100克,苡仁50克,大米200克,食鹽適量。將豬腎去筋膜,洗淨,切丁,加諸藥,大米同加清水煮粥,食鹽調味,分作2次服食,每日1劑。可補腎健脾,祛淤化斑。

  6、茯苓消斑湯

  白茯苓、白殭蠶、白菊花、絲瓜絡各10克,珍珠母20克,玫瑰花3朵,紅棗10枚。上藥同置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分作2份,飯後飲用,每日1劑,連續7-10天。可健脾消斑,祛風通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