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宰相閻敬銘生平簡介

  閻敬銘***1817年-1892年***,字丹初,陝西朝邑縣***今大荔縣***人,晚清大臣,理財有道,有“救時宰相”之稱。胡林翼曾向朝廷誇讚他“閻敬銘氣貌不揚,而心雄萬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閻敬銘簡介

  閻敬銘,別名閻丹初,陝西朝邑縣人***今大荔縣人***,是清朝晚期的朝廷大臣,生於1817年,沒於1892年。閻敬銘生來相貌醜陋,兩隻眼睛一高一低,因而在參加大挑***清乾隆年間制定的一種科考制度***時,未能入選。雖長得其貌不揚,但閻敬銘卻是一位理財高手,被稱為當時的“救時宰相”。

  閻敬銘於清道光乙巳年考取進士,曾擔任過戶部主事、湖北按察使、布政使、鹽運使、山東巡撫、軍機大臣、清光緒帝時任東閣大學士等職。其為官清廉,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理財專家。他為官期間,穿著用度樸素,為民眾伸張正義,賑濟災區,為朝廷整頓戶部,為人稱頌。但其辦過的最大一件錯事就是黃崖寨冤案。

  在慈禧太后要修頤和園的這件事中,他以“庫銀缺少,列強環伺,不宜居安妄為”為由,反對這一工程的實施。而後就被革職留任。後雖復職,但閻敬銘深刻感受到了朝廷的昏庸無道,遂以有病為由申請告老還鄉。閻敬銘的確是一個憂國憂民思天下的人,他集資修建了豐圖義倉,為百姓儲糧以備饑荒之需。至今在朝邑地區還流傳著很多關於他的動人故事。

  閻敬銘於光緒十八年二月初九逝世于山西寄寓,清朝廷追贈他為太子少保,諡號為文介。閻敬銘與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相隔百年,但他的名字、他的事蹟仍為今天的人們所熟識,他的那首《不氣歌》至今也仍被人們傳唱著:“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病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

  閻敬銘的事蹟

  閻敬銘為大清晚期的一代大臣,被世人稱為“救時英雄”,關於這個人一生的事蹟不勝列舉,下面就從幾個主要事件來看一看這位“救時英雄”的豐功偉績吧!

  首先來說一件有關他為民除害的逸事。在閻敬銘擔任湖北布政使期間,他的上司湖廣總督官文的衛隊長副將因***民女未遂,一怒之下將其殺害,這位民女的父母四處告官,官員們都深知副將與官文的這層關係,都不敢受理此案,閻敬銘卻受理了此案,但官文將副將藏於家中,並稱病不見他人。閻敬銘便在官文官署的過道里住了三個晚上,直到官文交出副將,將其薛職重罰、遣回老家方才作罷。

  第二件來說一下閻敬銘擔任戶部尚書時整頓財政的事。擔任過戶部主事的他深知戶部弊端,於是從上任第一天開始,他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親自查賬、親自清點朝廷三庫的物品、查辦貪官汙吏等等。在他的整頓下,朝廷的財政才又變得明晰起來了。

  其次要說的就是由他倡議修建的豐圖義倉。該倉位於陝西省大荔縣的朝邑鎮,歷時四年建成,由慈禧太后提名為“天下第一倉”,是陝西省重點保護文物。

  閻敬銘做過的好事不勝列舉,當然他也做過錯事,比如令人膽寒的黃崖寨冤案就有他的參與,當然總體看來,他的一生還是功大於過。在晚年時期,他反對慈禧太后修繕頤和園的這件事也體現了他不願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閻敬銘修義倉

  義倉是舊時漢族各地儲糧備荒的一種社會習俗。閻敬銘主持修築的豐圖義倉在當時天下鬧饑荒之時,有效地解決了民眾的溫飽問題,可謂大善大義之舉。

  說到豐圖義倉的修建,時間還要追溯到清光緒三年***1877年***,當時關中出現大旱,餓死了很多人,而閻敬銘的家鄉朝邑地區災情尤為嚴重。於是在朝中擔任軍機大臣等要職的閻敬銘便倡議修建豐圖義倉。豐圖義倉位於陝西省大荔縣朝邑鎮的南寨子村,1882年動工修建,於1885年竣工,花費了白銀三萬餘兩。慈禧太后將其御封為“天下第一倉”,並在倉頂賜有“龍”、“虎”二字。此倉佔地面積約有20餘畝,倉外築有外城,城外猶如軍事城堡般固若金湯。在南面東西倉兩門的中部照壁上赫然鑲著四個石刻大字“豐圖義倉”。而在豐圖義倉建成後的1900年,關中又發生了一次大災荒,義倉開倉放糧,救助了無數的百姓,而閻敬銘也因此被人們譽為“救時宰相”。

  豐圖義倉建成以來,為清朝末年的儲糧備荒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在清朝之後的民國,此倉便一直被國民黨軍隊佔用,在這一時期,義倉的倉門、地板等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壞。解放後,其作為朝邑鎮的糧站繼續運轉著。在2006年,其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我國倉儲歷史、倉儲文化以及倉儲建築等方面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閻敬銘故居

  閻敬銘,清朝末期的一代大臣,他在朝為官時清正廉明、體恤民情,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清官廉吏。那麼,時至今日,我們想一睹這位好官舊時的風采,就只能去他曾經住過的地方去尋覓了。那麼他的故居又在何處呢?

  在距今天山西省永濟市區20公里的地方有一處著名的景區,名為王官別墅,又叫相國別墅,這裡便是閻敬銘大人的故居。之所以被稱為相國別墅,是因為在舊時的虞鄉縣誌中,閻敬銘被稱為“閻相國”的緣故。

  這裡地處於中條山腹部,人文氛圍濃厚。整個景區佔地有160多畝,由園林區和古別墅區兩大部分組成。園林區是古別墅的田園舊址,現已開發成了具有園林式苗圃、森林迷宮等的生活體驗基地。古別墅區則是清代的城堡式建築群,包括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外城現已經開發成了景區辦公場所和遊客服務區。內城則分為上下兩層,下層主要結構是窯洞,名為蜂窩城,作為上層的臺基而存在。上層則主要是庭院,還建有三面廊房,與外城相連,除此之外,還建有看家樓、雉堞等。別墅庭院的門樓明柱上還掛有閻敬銘留給子孫後代的箴言警句,影響著一代一代後人的處世為人。

  如今的閻敬銘故居經過歲月的洗禮,仍保留著舊時的遺韻,又增添了當代的風采,讓無數置身於其中的遊客,感受著其歷史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