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發明小故事

  科學家們總是喜歡發明一些東西,那麼你知道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科學家小故事1: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

  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是美國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同時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更是傑出的外交家及發明家。

  1706年富蘭克林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參與了多項重要檔案的草擬,並曾出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成功取得法國支援美國獨立。他曾經進行多項關於電的實驗,並且發明了避雷針,還發明瞭雙焦點眼鏡,蛙鞋等等。富蘭克林是共濟會的成員,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也是美國首位郵政局長。1790年4月17日夜裡11點,富蘭克林溘然逝去,他的墓碑刻著“印刷工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最著名的發現是統一了天電和地電,破除了人們對雷電的迷信。在用萊頓瓶進行放電實驗的過程中,富蘭克林面對著電火花的閃光和劈啪聲,總是禁不住與天空的雷電聯想起來,他意識到萊頓瓶的電火花可能就是一種小型的雷電。為了驗證這個想法,必須將天空中的雷電引到地面上來。

  1752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大風箏, 風箏頂上安上一根尖細的鐵絲,又用絲線將鐵絲聯起來通向地面,絲線的末端拴一把銅鑰匙,鑰匙又插進一個萊頓瓶中。富蘭克林將風箏放上天空,一陣雷電打下來,只見絲線上的毛毛頭全都豎立起來,用手靠近銅鑰匙,即發出電火花。天電終於被捉下來了。

  富蘭克林發現,儲存了天電的萊頓瓶可以產生一切地電所能產生的現象,這就證明了天電與地電是一樣的。在1747年,富蘭克林就從萊頓瓶實驗中發現了尖端更易放電的現象,等他發現了天電與地電的統一性後,就馬上想到利用尖端放電原理將天空威力巨大的雷電引入地面,以避免建築物遭雷擊。1760年,富蘭克林在費城一座大樓上樹起了一根避雷針,效果十分顯著。

  科學家小故事2: 電話發明家貝爾

  貝爾***1847~1922***,美籍英國電話發明家。22 歲時,任美國波士頓大學的語音學教授。

  貝爾少年時代天資平平。上小學時,學習成績在班裡倒數一二名。他不但學習不好,而且淘氣、貪玩。書包裡常常裝著老鼠、麻雀這類小動物。有一次,老師還在臺上講課,貝爾書包裡的老鼠鑽了出來,在教室裡亂竄亂叫

  引得同學們鬨堂大笑,亂成一團,老師狠狠地訓斥了他。

  後來,父親把貝爾送到倫敦祖父那裡,由嚴厲的祖父直接管教。祖父是位嚴格而又倔強的老頭。但他知識淵博,教育耐心。很快,小貝爾喜歡起他的祖父,對學習有了興趣,道理明白了不少。

  他變了,不僅學習成績好,有發明創造的熱情,而且品德優良,經常助人為樂。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孤獨老人用笨重的水磨在磨面,小貝爾很同情他,約了一群少年夥伴來幫忙。後來,小夥伴們嫌推磨太苦,紛紛不幹了,只有小貝爾一人堅持下來。

  回到家裡,小貝爾想,怎樣才能使水磨省勁呢?為了設計新水磨,他翻閱了大量資料,設計圖畫了一張又一張。經過 1 個月的反覆琢磨,草圖終於設計出來了。幾個工匠很稱讚。在工匠師傅的努力下,省力的水磨製成

  了,鄉親們十分感激他,小貝爾也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小貝爾年少時,愛好演講。他父親是一位演講家,貝爾少年時代,就組織“少年技術協會”,每週演講一次。他很有演講才能,22 歲被美國波士頓大學聘請,當了語音學教授。父子二人成為美國饒有名氣的演講家。

  1875 年 6 月 2 日,28 歲的貝爾經歷千萬次的失敗,終於製成了有線電話。這一天,他和華特生正在進行新的實驗。貝爾把一些部件放入硫酸裡,不小心,硫酸滴到了他的腿上,他十分疼痛,無意地連聲呼救:“華特生,快來,我需要你!”聲音通過電線傳到了華特生的耳朵裡。就這樣,人類第一部有線電話製造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