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如何才養生

  酒,是一種特殊的飲料,酒是一柄雙刃劍。如果飲酒不加節制,濫飲猛喝,就會損害身體健康。如何喝才會養生呢,小編現在就告訴你喝酒養生的正確方法,快來看看這篇文章瞭解詳情吧。

  喝酒養生的正確方法

  1 飲好酒

  什麼樣的酒才算得上好酒呢?春季養生保健清代顧仲在《養心錄》中說道:"酒以陳者為上,愈陳愈妙。暴酒***指倉促釀成的酒***切不可飲,飲必傷人。此為第一。酒戒酸,戒濁,戒生,戒狠暴,戒冷,務清,務潔,務中和之氣。然則當以何者為至?曰:不苦,不甜,春季養生保健不成,不酸,不辣,是為真正的好酒。"古人認為質量較高、有利於延年益壽的酒主要有黃酒、葡萄酒、菊花酒和椒酒等。此外,還有將藥物浸泡或釀入酒中的酒,如椒柏酒、菖蒲酒、枸杞子酒、蓮花酒、人蔘酒和茯苓酒等,都被列為養生益壽的好酒。

  2 飲酒有節制

  孔子曾指出"唯酒無量,不及亂".就是告誡人們飲酒必須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如果不加節制,多飲濫飲,甚至酗酒成癖,就會損害身體。

  3 空腹勿飲酒及冷酒

  我國有句古語叫"空腹盛怒,切勿飲酒",認為飲酒必佐菜餚。這正符合現代醫學的觀點,因為酒進入人體後,肝臟分解酒精要靠各種維生素來輔助,如果飲酒時胃腸空無食物,酒精則迅速被身體吸收,造成肌理失調,肝臟受損。而冷白酒性生烈,傷肌體,若溫後飲服,不僅口感綿軟,且酒下肚後臟腑也覺得舒適。此外,飲酒時應該輕酌慢飲,不宜豪飲速咽。

  古人喜用桂花酒,春秋戰國時期其就常為古人所飲用。屈原在《九歌·東皇太一》中說:"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這種祭祀儀式上所用的桂酒,就是用桂花釀製的桂花酒,古代也叫桂糖、桂漿等。古人認為桂為藥之長,所以用桂花釀製的酒"飲之嘉千歲",可見古人對桂花酒有多麼珍愛。

  葡萄酒也是古人喜愛的一種養生酒。春季養生保健三國魏文帝曹丕曾盛讚它為"甘於麴櫱,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嚥唾,況親食之邪".李時珍也說葡萄酒有"駐顏色、耐寒"的作用。高濂在《遵生八箋》中也將它列為養生酒

  酒是不少人眼中的“禍害”,不僅傷肝傷腎,萬一來個酒後駕車出了事故,還會讓人傷心。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喝點酒其實對身體大有好處。

  美國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幣幌鈄鈽卵芯糠⑾鄭?倭懇?樸兄?詡跎兕淨紀炔慷??a href='//' target='_blank'>疾病的機率,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1月份出版的《美國流行病學雜誌》上。美國貝絲·伊斯雷爾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對5635名志願者進行了7年半的追蹤調查發現,每週飲酒1—13次的人,上年紀後患腿部動脈疾病的機率比不喝酒的人要低44%。研究人員解釋,隨著人的年齡增加,腿部動脈血管會逐漸硬化,從而影響到腿、腳踝和足部的血液迴圈,導致腿部疼痛、燒灼感、手腳冰涼和面板變色等,而適當飲酒正好能改善這些狀況。

  可即便如此,很多人對此還是心有餘悸——保健和傷身之間的“度”該如何把握呢?湖北省中醫院國家級名老中醫,博士生導師塗晉文教授為我們做出瞭解答。

  現在酒類的品種繁多,白酒、紅酒、藥酒、啤酒、黃酒等等,不同種類的酒其酒精的度數也不一樣,那麼每天喝什麼種類的酒、什麼時候喝、喝多少為宜呢?塗晉文說,喝酒保健在晚上6點左右最好,也就是晚餐時。因為酒精經肝臟分解時需要多種酶與維生素的參與,而人體此時分解的解酒的酶相對多一些,有利於乙醇的分解,再就是晚上不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有一部分人群還能幫助促進睡眠。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一般情況下,酒的酒精度數越高,則酒量就應相應減少,從一天的總量上來說,白酒一般應控制在50毫升左右,藥酒控制在100毫升左右,黃酒也可以在100毫升左右,紅酒控制在150毫升—200毫升,啤酒控制在500毫升左右為宜。

  四種喝酒方法養生不傷身

  黃酒。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酒之一,有養胃健脾、和血行氣、調經止痛等功效,適合冬天畏寒怕冷、四肢發涼者。黃酒最好燙熱或隔火加溫後再喝,配點清淡鮮香、有嚼勁的下酒菜,如茴香豆、豆腐乾等;若加點薑片煮後飲用,活血祛寒、養胃健脾的效果更強。

  白酒。又名燒酒,可疏風散寒、舒筋活血,少量白酒能刺激胃液與唾液分泌,有助健胃止疼,並能促進血液迴圈和鎮靜安眠。但由於其度數偏高,不宜空腹飲用,更不能過量飲用。清香的白酒適合搭配味道清淡的涼拌菜,味道濃烈的白酒則可搭配味辣口重的菜餚。

  葡萄酒。《本草綱目》記載葡萄酒能夠“暖腰腎,駐顏色,耐寒”,紅酒也是西方人的保健佳品。飲用時要注意“白配白、紅配紅”,白葡萄酒適合搭配海鮮等清淡鮮美的食物,紅葡萄酒則可與有嚼勁的牛肉等“混搭”。

  啤酒。啤酒是很多年輕人的鐘愛,適當飲用有助消化、開胃健脾的作用。其酒精含量不高,適合與香脆的下酒菜和滷製品一起食用。但啤酒不適合痛風患者,且其營養豐富、易吸收,大量飲用容易造成脂肪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