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風溼吃什麼中藥

  中醫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的偏方有哪些?哪些偏方能治療風溼性關節炎?下面給大家分享中醫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的偏方大全,歡迎大家來到學習。

  治療風溼的中藥

  桂枝白芍治類風溼性關節炎

  【功能主治】活經活絡。主治類風溼性關節炎,證見肌肉關節疼痛腫脹,區域性觸之發熱,但自覺畏寒,或觸之不熱,或自覺發熱,全身低熱或熱象不顯,舌紅、苔黃白或黃白相兼或少苔,脈弦細或細數。

  【偏方組成】桂枝、白芍、知母、熟附片、紅花、皁角刺、狗脊、防風各10克,生地、地龍、骨碎補各20克,生黃芪、桑寄生各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張某,女,16 歲,學生,已四肢關節腫痛四年,關節變形,活動受限加重2個月。四年前因感冒發熱後覺雙膝關節疼痛,後漸及雙踝、髖、肩、肘、腕等關節腫脹、灼熱、疼痛。在當地治療,血沉75毫米/1小時,抗“o”陽性,類風溼因子***1:160***,診為類風溼性關節炎。服用強的鬆、炎痛喜康等。病情時輕時重,兩月前突然加重而來診,中醫辨為痺症而收住人院。證見四肢關節腫痛,屈伸不利,活動受限,區域性皮色不變,觸之灼熱,肌肉萎縮,面色帝白,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數。證屬氣血虛弱,外感風寒溼邪,流注經絡,搏結於關節,致使氣血不通,鬱而化熱,久而不愈,出現虛實夾雜,寒熱錯雜之候。用本方治療半年,複查血沉6毫米/1小時,抗“O”陰性,類風溼因子陰性。腫消痛減,功能恢復正常,臨床治癒出院,繼續服藥鞏固療效。一年後複查,一切正常。

  黃芪白朮治類風溼性關節炎

  【功能主治】主治類風溼性關節炎。

  【偏方組成】生黃芪15~30克,白朮、桂枝、制川烏、防己各15克,桑枝30克,白芍、當歸、莪術各12克,炙甘草10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連服3個月後,隔日服1劑,再服3個月。此後,以本方製成丸藥,繼續服6個月,以鞏固療效。全療程為1年。

  【加減】若屬熱勝型,加生石膏、土茯苓各30克;若屬寒勝型,桂枝可用至20克,加用細辛3~6克;若氣血虧虛者,再加用黨蔘15~30克,首烏15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45例,緩解***關節腫痛消失,功能基本恢復,血沉,粘蛋白恢復正常***11例,顯效15例,好轉16例,無效3例,遠期療效***2年後***隨訪21例,其中緩解10例,顯效9例,無效2例。

  黃芪威靈仙治類風溼性關節炎

  【功能主治】主治類風溼性關節炎。

  【偏方組成】生黃芪30~50克,威靈仙20~25克,制附子20克,桂枝、白芍、秦艽、雞血藤各10克,麻黃、防風、知母、川黃柏、生甘草各8~10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每日1劑,分3~4次口服,15劑為1個療程。

  【加減】若氣血兩虛者,黃芪加量至60~80克,當歸、何首烏各20克;若兼發熱者,加生石膏40~50克,薏苡仁25~30克;若關節紅腫較甚者,加萆光***氵光***20~30克,防己、澤瀉各12~15克;若上肢重者,加薑黃、桑枝各10~15克;若下肢重者,加牛膝、蠶砂、木瓜各10~12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67例,經用藥2~3個療程後,其中治癒***症狀緩解,關節腫大消失,血沉恢復正常***45例;好轉***關節活動自如,腫大未消退,血沉基本恢復正常***19例;無效***治療前後未見明顯變化***3例。治療程中未見不良反應。

 

  乳香川烏治類風溼性關節炎

  【功能主治】化瘀通絡,利溼除痺。主治類風溼性關節炎。

  【偏方組成】乳香、制沒藥各12克,制川烏15克,地龍、土鱉蟲各20克,桃仁、蜈蚣各10克,青風藤、薏苡仁、生地各3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劑。3個月為1療程。

  【加減】溼熱阻絡型,加防己、蒼朮各10克,萆光***氵光***、連翹各20克,金銀藤30克;寒熱錯雜型,加桂枝10克,白芍15克,知母12克,生黃芪30克,附片20片;肝腎虧損型,加川續斷、桑寄生、狗脊、附片各15克,骨碎補10克,白芍12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67例,結果:治癒24例,顯效27例,好轉1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5.5%。

  二黃雙仁湯治類風溼性關節炎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補肝腎。主治類風溼性關節炎。

  【偏方組成】大黃9克,黃岑12克,桃仁、杏仁、赤芍、乾地黃各15克,甘草、虻蟲各6克,生川芎10克,桑寄生18克,牛膝20克,烏梢蛇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1個月為1療程。

  【加減】氣血虛弱者,加黃芪、當歸;肝腎虧損者,加鹿角膠、杜仲、巴戟天。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30例,治療1~3個月後,痊癒16例,顯效9例,有效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

  風溼吃什麼補品

  很多患有風溼病的患者,長期被風溼這種病所困擾,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外,究竟在日常生活中吃什麼對風溼病患者疾病的康復有幫助呢?以下就是有關介紹。

  風溼病患者需要補充一些含有比較豐富的蛋白質的食物,還需要補充一些熱量比較高,但是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這些食物有雞蛋、肉類,還有豆漿、牛奶等,風溼病患者還可以吃一些補血補氣的食物,像紅棗粥等。

  由於寒氣侵襲,造成的風溼,患者可以晚上泡腳,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解疼痛,風溼病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像紅薯、玉米等的粗糧,還可以吃一些豆類的食物,像豆漿等,但是需要注意這些也要根據個人體質使用,不能食用的過多。

  風溼病患者飲食要合理,要注意風溼病患者吃飯要按時,飲食要注意營養的搭配,吃飯不能吃的太快,也不能吃一些過於硬的,難以消化的食物,像辣椒、芥末、生薑等,風溼病患者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打太極拳,需要注意風溼病患者還要在天氣變化的時候,預防感冒等疾病。

  風溼病患者可以吃像蘋果、栗子等水果,還可以適當的使用蜂蜜,建議不要多吃西瓜、甘蔗等含有糖分比較多的水果,風溼病患者還需要遠離菸酒的刺激,保持好的心情。

  1、非甾類抗炎藥***NSAIDs***:此類藥物的作用,主要為解熱,消炎和鎮痛,而達到減輕炎症反應和目的。最早為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至今仍為治療急性風溼熱及風溼性關節炎的有效藥物。後來生產出各種水楊酸類藥物,常用的有布洛芬,雙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羅昔康,萘普生等,但各種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及不良反應各不相同,主要對胃腸,腎,肝和血液系統,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劑量,用法,副作用等。

  2、腎上腺皮質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質激素,因為這類藥物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有較強和快速的消除炎症及炎症反應帶來的各種症狀,如發熱,關節腫脹和疼痛。所以對各種風溼性疾病,常被用為第一線藥物。臨床上應用的有短效,中效和長效等製劑。用法有口服,肌肉或關節腔內注射,靜脈注射,可根據病種,病情作不同的選擇。但由於其並非根治藥物,長期大量使用可誘發感染,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糖尿病,消化性潰瘍,高血壓,精神異常等;且如停藥過快易產生病情反跳現象,故應注意根據病種和病情,調節使用藥物的種類和劑量。除重症患者外,原則上以小劑量,短療程為宜。

  3、改善病情的抗風溼藥物***DMARDs***又稱為慢作用抗風溼藥物。此類藥物包括許多種類結構不同,作用各異的藥物。它們的共性是起效比較慢,有一定蓄積作用,故停藥後,作用消失也較慢,仍可維持一段時間。它們並無直接消炎止痛作用,但通過不同的機制可以起到抗炎及免疫或免疫抑制作用。因而,也可以改善關節腫脹,疼痛,僵直和減輕系統性症狀,降低急性期反應蛋白,血沉。如使用時間較長,也可改善其他免疫指標,如RF,ANA等。有的尚可使放射影像得到改善。DMARDs類的藥物包括有抗瘧藥-氯喹、羥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環磷醯氨,青黴胺,金製劑,環孢素A及來氟米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