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猛將王雄誕生平簡介

  王雄誕,隋末唐初猛將,杜伏威的養子和部將。王雄誕強健果敢,力氣過人。杜伏威有養子三十人,同衣食,只有闞稜、王雄誕知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王雄誕生平簡介

  王雄誕,曹州濟陽人氏,為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將領杜伏威的養子兼部將。王雄誕小的時候就果斷勇敢,智謀過人。在大業九年,杜伏威起兵,採用了王雄誕的計策,出戰得勝,被任命為驃騎將軍。

  在最開始,杜伏威挑選軍中的將士作為養子共有30多人,其中王雄誕在其中是最傑出的。

  大業十一年,李子通畏懼杜伏威的才能,便派騎兵伏擊杜伏威,杜伏威受到伏擊重傷而摔下馬來。王雄誕揹著杜伏威逃走,將其藏身在蘆葦之中。他收集散落的士兵,但是又被敵軍將士擊敗。杜伏威的妻子王氏力氣過人揹著丈夫逃走,這時候王雄誕率領下屬十多人掩護杜伏威,直到隋軍趕到。在這次事件中,王雄誕身上多處受傷,但是勇氣智謀皆過於常人。

  武德四年,王雄誕和李子通在蘇州對戰並將其擊退。李子通帶領精兵防守獨松嶺,王雄誕派部將帶領一千多人出奇招,在夜裡將炬火綁在樹上,李子通看著山下到處都是炬火,恐慌之下便燒營而逃,在逃亡餘杭的過程中,被乘勝追來的王雄誕擒獲。

  王雄誕在打敗李子通之後,王雄誕回軍討伐汪華。汪華在新安洞口拒戰,王雄誕派遣精銳部隊埋伏在山谷之間,而自己帶領數千名弱兵攻打汪華,交戰片刻就退守本營。汪華不知是計前來攻打,士兵拼死抵抗,阻止汪華攻營,汪華久攻不下,而這時埋伏于山谷之間的精兵已經將洞口占領,汪華進退兩難,窘迫中只好投降。

  王雄誕與汪華

  關於王雄誕和汪華,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武德四年十一月,汪華稱王十年,杜伏威派王雄誕去攻打。但是汪華卻在新安洞口守著拒戰,王雄誕智謀過人,使計以至於汪華處於進退兩難之境,於是投降,但是在唐書中卻又很多疑點。

  首先,杜伏威歸附了唐李世民,王雄誕是他的部下及養子。在汪氏通宗世譜中說到,汪華在武德四年的九月就帶著自己的弟弟歸附了唐。那這樣看來就是在王雄誕與汪華戰鬥之前,汪華早已歸附了唐,而不是在進退兩難投降後歸附了唐。這一點的不同,完全就是不同性質的戰爭了。

  在唐書記載的新安洞,但是歙州有很多山洞,卻沒有一個叫新安洞的。這又是一個疑點。而且在古時候的皖南山區,只有能單人走過的羊腸小道,易守難攻。汪華在歙州很受老百姓愛戴,如果有大批部隊到這兒,估計早就會有人通風報信了。

  再有,即使將汪華出生地的那個洞口作為新安洞口,即使王雄誕守住了洞口,也不會使汪華進退兩難的。汪華作為這兒的人,那一段30裡的峽谷有很多小路,汪華可以隨意選擇一條小路就可以逃走,王雄誕身為外地人怎會對這個地方如此瞭解。

  對於兩者之間的戰爭原因,可能是由於當時各地方的形勢不明確,情勢不穩定,加上古時候的交通實在太不發達,以至於出現了這樣的矛盾。

  王雄誕史書記載

  《新唐書·列傳第十七·杜闞王李苑羅王》

  王雄誕,曹州濟陰人。少強果,膂力絕人。伏威之起,用其計,戰多克,署 驃騎將軍。

  初,伏威度淮與李子通合,後子通憚其才,襲之,伏威被創墮馬,雄誕負逃葭澤中,裒嘯散亡,又為隋將來整所窘,眾復潰。別將西門君儀妻王勇決而力,負伏威走,雄誕總麾下壯士十餘人從之。追兵至,雄誕還拒,數被創,氣彌厲,伏威遂脫。闞稜年長於雄誕,故軍中號稜“ 大將軍”,雄誕“小將軍”。

  後伏威令輔公祏擊子通,以雄誕、稜為副,戰 溧水,子通敗,公祏乘勝追之,反為所擠,士皆走壁。雄誕曰:“子通狃於勝,無營壘,今急擊之,必克。”公祏不從。雄誕獨提私卒數百,銜枚夜往,乘風火之,子通大敗走,度 太湖。武德四年,與子通戰 蘇州,卻之。子通以精兵保獨松嶺,雄誕遣將陳當率千兵出不意,乘高蔽崦,張疑幟,夜縛炬於樹,遍山澤。子通懼,燒營遁,保 餘杭,雄誕追禽之。主

  歙守汪華在郡稱王且十年,雄誕還師攻之,華以勁甲出 新安洞拒戰,雄誕伏兵山谷,以弱卒數千鬥,輒走壁,華來攻,壁中奮殊死,不可下。會暮還,雄誕伏兵已據洞口,不得歸,遽面縛降。蘇賊聞人遂安據 崑山,無所屬,伏威使討之,雄誕以邑險而完,攻之引日,遂單騎造壘門, 陳國威靈,因開曉禍福,遂安即降。以前後功授歙州總管,封宜春郡公。

  伏威入朝,以兵屬雄誕。輔公祏將反,患其異己,縱反間,陽言得伏威教,責雄誕貳。雄誕素質直,信之,乃歸臥疾。公祏奪其兵,遣西門君儀諭計,雄誕始悔寤,曰:“天下方靖,王在京師,當謹守籓,奈何為族夷事?雄誕雖死,誼不從!”公祏遂縊之。

  雄誕愛人,善撫士,能致下死力,每破城邑,整眾山立,無絲毫犯。死之日,江南士庶為流涕。高祖嘉其節,以子世果襲宜春郡封。太宗立,優詔贈 左驍衛大將軍、越州都督,諡曰忠。世果,垂拱初至 廣州都督、 安西大都護。

  《舊唐書·列傳第六·輔公祏 闞稜 王雄誕》

  王雄誕者,曹州濟陰人。初,伏威之起也,用其計,屢有克獲,署為驃騎將軍。伏威後率眾渡淮,與海陵賊李子通合。後子通惡伏威雄武,使騎襲之,伏威被重創墮馬,雄誕負之,逃於葭蘆中。伏威復招集餘黨,攻劫郡縣,隋將來整又擊破之,亡失餘眾。其部將西門君儀妻王氏勇決多力,負伏威而走,雄誕率麾下壯士十餘人衞護。隋軍追至,雄誕輒還御之,身被數槍,勇氣彌厲,竟脫伏威。時闞稜年長於雄誕,故軍中號稜為大將軍,雄誕為小將軍。

  後伏威令輔公祏擊李子通於江都,使雄誕與稜為副,戰於溧水,子通大敗。公祏乘勝追之,卻為子通所破,軍士皆堅壁不敢出。雄誕謂公祏曰:「子通軍無營壘,且狃於初勝而不裝置,若擊之,必克。」公祏不從。雄誕以其私屬數百人銜枚夜擊之,因順風縱火,子通大敗,走渡太湖,復破沈法興,居其地。高祖聞伏威據有吳、楚,遣使諭之。雄誕率眾討之,子通以精兵守獨松嶺,雄誕遣其部將陳當率千餘人,出其不意,乘高據險,多張旗幟,夜則縛炬火於樹上,佈滿山澤間。子通大懼,燒營而走,保於杭州。雄誕追擊敗之,擒子通於陣,送於京師。

  歙州首領汪華,隋末據本郡稱王十餘年,雄誕回軍擊之。華出新安洞口以拒雄誕,甲兵甚銳。雄誕伏精兵於山谷間,率羸弱數千人當之,戰才合,偽退歸本營。華攻之不能克,會日暮欲還,雄誕伏兵已據其洞口,華不得入,窘急面縛而降。蘇州賊帥聞人遂安據崑山縣而無所屬,伏威又命雄誕攻之。雄誕以崑山險隘,難以力勝,遂單騎詣其城下,陳國威靈,示以禍福,遂安感悅,率諸將出降。以前後功授歙州總管,封宜春郡公。

  伏威之入朝也,留輔公祏鎮江南,而兵馬屬於雄誕。公祏將為逆,奪其兵,拘之別室,遣西門君儀諭以反計,雄誕曰:「當今方太平,吳王又在京輦,國家威靈,無遠不被,公何得為族滅事耶!雄誕有死而已,不敢聞命。」公祏知不可屈,遂縊殺之。雄誕善撫卹將士,皆得其死力,每破城鎮,約勒部下,絲毫無犯,故死之日,江南士庶莫不為之流涕。高祖嘉其節,命其子果襲封宜春郡公。太宗即位,追贈左衞大將軍、越州都督,諡曰忠。

  果,垂拱初官至廣州都督、安西大都護。